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可就在几个月之后,情况还是发生了变化。

那些在战俘营接受了教育的苗兵返回家乡之后,很快就和当地的人,尤其是头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见识过朱家军的做派,让他们很难跪的下去。

而那些头人们也对这些人讲外面的情况,惶恐不已。他们生怕自己手下农奴起了异样心思,不好控制。

因此头人们不断抓捕外面回来的苗兵,严刑拷问,逼着他们闭嘴,或者干脆一点,就直接杀了了事。

数以千计的苗兵,面对“自己人”的屠刀,他们终于悟了。

残酷的现实告诉了他们,谁才是真正对他们好!

不断有苗兵逃到汤和的山寨,归附到了朱家军的队伍,渐渐的,苗兵数量越来越多,甚至占据了主体。

而经历了一番波折的刘伯温也迅速醒悟过来,他们能依靠的不是强大的武力,而是扎扎实实的人心!

刘伯温将张希孟在军中的规定严格落实,并且依据苗兵的风俗习惯,进行了调整。

兵将一体,同吃同住,没有任何差别。

大家伙白天干活,晚上在篝火前,畅谈心声。

终于,经历了大半年的沉寂,兵马恢复到了两千五百人。谷晣

狭小的山寨不足以供养这么多人。

汤和在仔细筹备之后,终于对外用兵。

这一次他事先派出苗兵,探查情况,作为内应,然后里应外合,一举破敌。

他顺利攻下了一处寨子,斩杀了负隅顽抗的头人。

但是对于普通苗民,汤和不但没有伤害,反而让自己这边的士兵过去,跟他们讲道理,分浮财,分土地,鼓励苗民从军,保护到手的田地。

这一次汤和成功了。

他顺利收编了一千多人,使得总兵力接近四千,已经超过了来的时候。

这让汤和跟刘伯温都信心倍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教育士兵,然后寻找战机,敲开一个个的寨子,把土地分给苗民。

刘伯温耐心教导年轻的苗兵,很多人第一次学会了写名字,知道了王法,懂了在法令面前,不分贵贱。

知道了土地是上天赐予的,每个人都应该一样。

知道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努力读书,就有机会出人头地。

这些想法,是过去苗部青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们在朱家军这里,找到了尊严,看到了希望,一股热烈火焰,逐渐燃烧起来。他们不想过近乎奴隶的生活。

他们渴望改变,渴望吃得饱,穿得暖。

他们知道唯一的指望就是朱家军。

只有朱家军壮大了,胜利了,击败那些头人,他们才有光明的未来。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苗兵士气高昂,即便遇到挫折,也毫不气馁,总结经验,争取在下一次的战斗中,弥补回来。

他们的胜利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兵马也突破了万数。

终于,站稳了脚跟。

不但如此,那些苗部头人已经知道不是对手,他们向天完请求援助……苗部的产出本就不多,但是为了换取外援,他们把粮食,银两,珍贵的药材,值钱的皮草,一股脑送给了天完的达官显贵。

目睹了头人们的所作所为,苗部的年轻人更加气愤了。

他们越发相信朱家军所讲,这些头人情愿意把钱财献给天完,也不愿意拿出来,分给他们这些奴隶。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跪倒在他们面前,卑微苟且地活着!

反了他!

一处,又一处的烽火。

狼烟滚滚,不断有苗民举事,汤和迅速攻城略地,包括靖州在内,都落到了他的手里。

在此期间,天完变成了陈汉……朱元璋也登上王位,并且登基称帝。

童年的小伙伴,竟然当了皇帝!

还真是让人唏嘘感叹啊!

汤和,还有这些苗兵,已经发展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还派遣人员,参加了登基大典。

从应天回来之后,这些人就相继前往各处,去讲解自己的见闻。

告诉大家伙,应天是什么样的,天子如何,登基大典如何……将士们听得心驰神往,万般羡慕。

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天子登基,还需要各地百姓的拥戴,不光是苗民,还有蒙古人,黎人,大家站在一起,拥立一个属于他们的新君!

一个不敢想象的未来,即将出现。他们要做,就是扫荡尘埃,恭迎新君到来!

“请国公放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作战勇敢,缴获归公!”

苗兵们大声背诵着刻在骨子里的军规,气势如虹,扑向了辰州。

一天之后,辰州到手。

汤和马不停蹄,继续催动兵马,杀向了武陵。

这是一场很辛苦的大战,陈友谅安排了重兵,他很清楚,一旦武陵丢了,整个洞庭湖以西,都会失陷。

因此陈军拼死作战,汤和也是志在必得。

经过了五个昼夜激战,汤和终于打开了武陵的城门,代价却是以蒋英为首的三千多名士兵牺牲。这个曾经给汤和献策,辅佐汤和攻下落脚之地,并且表现神勇,大有可为的年轻将领,牺牲在了黎明前夜……

汤和忍着悲痛,让人给朱元璋送去捷报:

我们赢了!

“三千将士,所余不足六百,过半将士,尸骨无存,葬身异乡……淮西儿郎,无负大明啊!”

面对汤和的捷报,朱元璋眼圈泛红,钢铁心肠,此刻也是潸然泪下。

张希孟同样满心感叹,说实话汤和这一路军,属于闲棋,彼时张希孟甚至想,就算他们失败了,也可以探探路,了解情况,给日后提供方便。

但是面对这个结果,张希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他草率了。

远隔千里之外,在完全陌生的环境,想要扎根,并且发展壮大,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不是有一套想法主张,就能办成的。

需要每一个将士都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百死不悔。

还要善于动脑,乐于学习,能够处理层出不穷的困难,不但保存自己,还要发展壮大,最终消灭敌人。

站在此刻,张希孟也不得不说,自己当初低估了事情的难度,仓促提出建议,他是有责任的。

但是同样的,汤和给出的答卷,也是张希孟万万没有料到的。

曾经张希孟一度认为,汤和只是个二流将领,无非是仗着和老朱关系好,资历老,才能在一众开国功臣当中,安然无恙。

可事实上,汤和这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人品也过得去。而且汤和曾经主持沿海的抗倭事宜,他修筑的堡垒,一直到了嘉靖朝,还在发挥作用,庇护着东南沿海的百姓。

他或许没有徐达的帅才,没有常遇春的勇猛,但是汤和却有着相当了得综合能力,几乎堪称六边形战士。

用兵、内政、治军、治民、选才、用人、团结部下,凝聚人心……汤和把每一项都做到了八十分以上。

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几乎绝境之中,愣是闯出了一片天地,化不可能为可能!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5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5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