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蒙哥制定的征战方略,依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对进……西边统兵的主帅是旭烈兀,他的目标是波斯,大食等地,凶悍的蒙古骑兵,高歌猛进,征服了沿途所有国家,兵锋所指,就是埃及。

如果埃及也失守了,蒙古人就能从地中海方向,还有东欧方向,平推欧洲,没有人会怀疑他们的战斗力。

而就在整个西方即将跪下的时候,遥远的巴蜀,小小的合州钓鱼城,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一次不经意的战斗,蒙古大汗蒙哥受伤,染病死去……这是一场在史书上并不起眼战斗。谷閿

可就是这一次战斗,让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毙命!

四代蒙古大汗,除了贵由之外,三位大汗,发动了三次西征……每一次的征战,都是因为大汗驾崩,而不得不中止。

尤其是蒙古汗,更是战死沙场。

从此蒙古帝国再也没有一个能号令所有人的汗王。

虽然忽必烈依旧以蒙古大汗自居,其余蒙古汗国依旧奉忽必烈为主,但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失去了统一调动的能力。

忽必烈也沦为了大元天子。

这一座小小的钓鱼城,拯救了整个西方世界,改写了历史。

虽然顽强的钓鱼城,没有最终挽救宋朝的灭亡,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无愧于心,无愧于巴蜀父老,无愧于华夏天地!

彼时赵宋灭亡,继续战斗下去,已经失去了意义,在得到不伤百姓的承诺之后,钓鱼城才放弃抵抗。

三十二位将军,一起自刎……他们的国家已经提前灭亡,他们的死不是殉国,而是在为了这个古老的文明殉葬。

灼热的鲜血,不断燃烧着。

英雄前辈,激励着后世子孙,不放弃抗争。

钓鱼城之战结束后的七十二年,韩山童刘福通发动起义,点燃了红巾烽火,吹响了覆灭元朝的号角!

“魂兮归来!英灵莫散!”

“你们的子孙后代,终究没有放弃。华夏未死,人心未死……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百万红巾,大江南北,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自古以来,胡虏无百年国运,炎黄苗裔,岂能长久屈膝蛰伏!”

“有濠州人士,建国号大明,立志重兴华夏,驱逐胡虏……待功成之日,必定告慰先人,天日山川江河,同鉴壮举!”

孙炎和高启,代表朱元璋,在钓鱼城前,宣读祭文,祭祀英灵。

明玉珍本没有想这么多,不过是死去快一百年的一群人,又能怎么样?

可是很快明玉珍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里可是巴蜀啊!

最是勇毅不屈的巴蜀!

蒙古灭宋,巴蜀之地死伤略尽,不得已湖广填巴蜀。

清军南下,巴蜀百姓,死战不屈,又是一次湖广填巴蜀。

再到倭寇入侵,又是巴蜀大地,承担起中流砥柱的职责。

即便到了后世,这里的三线建设,依旧庇护着中原大地,华夏子民。

明玉珍入蜀,跑去祭奠忠心蒙古人的三条走狗鹰犬。

朱元璋虽然没有入蜀,却派人来钓鱼城,祭奠英灵。

高下之别,一目了然。

难怪江俨一见之下,就义无反顾,决定投靠朱元璋。

没有办法,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蜀人不曾有负华夏!

史笔如刀,千秋史册,自有公论。

几乎一夜之间,祭文洛阳纸贵。当人们得知祭文的主题是张相确定的,巴蜀百姓知道了张希孟这个人。

知道他辅佐大明天子,可以相当于诸葛亮的角色。

又有人把张希孟的文章,带到了巴蜀之地,四处流传。

一股可怕的风,自巴蜀之地刮了起来。

等明玉珍意识到的时候,却也晚了。

如果此时违逆朱元璋,等陈友谅灭亡,巴蜀也难以维持。而且蜀地百姓,也不会答应。

明玉珍只得宣布,派遣两万人出蜀,讨伐陈友谅,替徐寿辉报仇!

至此五路大军齐出,陈友谅最后的生路也断绝了……

明玉珍出兵,毫无疑问是堵死了陈友谅最后的生路,其实只要他不帮着陈友谅,能切断入蜀之路,就已经足够了。

九月入秋,以徐达和常遇春为首的两员大将,各自统御兵马,自江北江南,分成两路,大举进入湖广境内。

大战猝然发动!

尚未动兵之前,中书省便开始调集军械粮饷,筹备作战物资。

自上而下,紧锣密鼓,不敢有半点懈怠。

超过二十万精兵,后勤民夫近五十万。

作为当世第一的战争机器,隆隆作响。代表朱元璋一统天下意志的大军,开始了千里征战。

身处核心,张希孟最能感觉到战争的磅礴,也能体会到战场的无奈。

除了将士,民夫之外,还有后方的作坊,生产军械的匠人,缝制衣物的女工,各地采买胶漆的书吏。

全都算起来,几乎有百万人,投入到了这场大战之中。

每天的军需开销,就如同流水一般,哗哗作响。

为了这一战,李善长囤积了超过三百万石粮食,可仅仅刚开始,就有一百万石消耗掉了。这里面有一半都是在路上消耗掉的。

光是各种开支的账单,就让人头晕目眩,难以招架。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工资要一个月一个月挣,遇到了装修房子的时候,却是几万几万那么花……心都在滴血。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

只能咬牙撑着呗!

没事的时候,瞧李善长在中书省作威作福,很是舒服,除了面对张希孟之外,尽显百官之首的威风。

可到了打仗的时候,老李瞬间就成了老黄牛,没日没夜地熬着,一笔一笔的物资粮饷分派出去……也没有个什么计算机辅助,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都在他的心里装着,通过一个脑袋,一张嘴,分派下去。

所有官吏,都要来中书省领命。

李善长大呼小叫,没有几天下来,就已经声音沙哑。其余诸臣,也都是忙得昏天黑地,不敢有半点懈怠。

虽然这些人未必良善,甚至难保有不少贪官污吏,但是在当下,多数人还是尽职尽责的。

相比之下,张希孟的事情还是轻松了不少,他只需要和朱元璋一起,商讨军情,制定大略即可。

这一天,君臣谈到了临近中午,面对着中书省送来的单子,两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

“花销还是太大了,刚开始,就超出了预算的五成!李善长这个萧何,本事也平常啊!”老朱气哼哼说道。

张希孟却是没有言语,或许吧,老李的确不行,但是谁又能比他做得更好呢?

朱元璋似乎也察觉到自己过分了,随即压低声音道:“先生,说实话,咱手里还有一笔钱,不知道能不能动?”

张希孟一怔,连忙道:“主公说的是?”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5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5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