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而办事的人,拿着盖了知府大印的公文,跑到下面,再去额外采买一批,只说应付路上消耗。下面的官吏还是会老老实实办事的,甚至愿意瞒着知府老爷,毕竟人家可是户部来的,能卖个好,以后获益无穷。

就这样,户部的人轻易弄到了两份粮食,等他们回到户部交差的时候,只是送去一张公文,有郑士元这种,愿意帮着他们核销,自然就能蒙混过关。

多出来的粮食,可就成了他们的好处!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操作。

户部这边还把捐赠的金钱粮食拿过来,暂时顶上,而该采买的东西,就转手换成了钱财,中饱私囊。

你觉得他们很疯狂,什么钱都敢挣,简直使劲作……可这帮人不这么想,反正上面有户部尚书侍郎顶着,下面的地方衙门,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而登基大典办好了,上位一高兴,谁又敢抓着这事不放?

没准还能倒打一耙,说他们不肯替上位出力,心怀不轨。

朱元璋将户部的种种作为,都摆在了官吏面前。

“事到如今,咱不得不杀!阮弘道,还有他的三个儿子,悉数处决!”

“郑士元,连同家人,一共七口,处斩!”

朱元璋刚说完,张希孟低声道:“主公,郑士元幼子只有三岁。”

老朱顿了顿,“郑士元腰斩,幼子赦免!”

郑士元匍匐地上,磕头作响,“多谢上位,多谢张相!上位万岁,张相长命百年!”

“带下去!”老朱毫不客气道。

就这样,朱元璋挨个发落,户部尚书,两个侍郎,七个主事,还有工部侍郎,兵部侍郎,鸿胪寺少卿……足足几十位官吏,不光自己被杀,就连家眷都没有逃过去,只是一些年幼的孩子,得到了赦免,日后送到少年营抚养。

一路发落下来,百官颤栗,无人敢反驳。

随后到了方克勤这里,老朱怒火中烧,“按理说你只是盖了大印,不该死,可你却把元廷的陋习当成理所当然,就凭这一点,咱就该腰斩了你!”

方克勤脸色惨白,只剩下发抖。

朱元璋又吸了口气,“念在你均田有功,就杖责八十,全家发配岭南吧!”

方克勤呆滞片刻,突然用力磕头,感激涕零,“臣叩谢上位仁慈天恩!”

没有杀方克勤,老朱高悬的屠刀,也算是放下了。

只是再看群臣,在场众人,也是无不骇然心惊,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已经有几十位官员被杀,算上家眷亲属,数量绝对有三五百之众。

而这还只是在京的而已,地方上,还有许多配合着一起贪墨的,也要追查……粗略估算,一口刀下去,几百官员,人头落地。

朱元璋新君登基,洪武年号,还真是恰如其分,实至名归!

在场群臣,低垂着头,心慌意乱,颤栗不安,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无奈扬天长叹,随即道:“咱不想杀人,可账咱刚刚和李相算过来。咱的基业可没有那么牢靠,经不起这么多蝼蚁蠹虫……还是那句话,国法无情,谁触犯了王法,咱都不会客气……你们也别急着回去,先留在这个院子里,好好瞧瞧这一地的金银,好好想想,今后要怎么当这个官!”

老朱说完之后,直接起身,返回皇宫,临走之时又停顿了一下,道:“张先生,还有李先生,你们跟过来。”

张希孟二话不说,急忙跟过来,他还给江楠一个眼神,你也别留着享受白眼了,跟我一起走吧。

李善长的心情却是要复杂许多。

大明朝虽然一再宣称,和元廷不一样,但到底是从元廷过来的人,还真能一刀两断,换个大脑不成?

李善长高居宰相之位,就不免要和元朝的那些前辈比较一番,称称斤两。

元廷是个典型威福下移的王朝,权臣辈出,权相一个接着一个,人均小董卓,个个赛曹操。

被宰相架空的天子,比比皆是。

老朱说元廷因“宽仁”而失天下,讲就是这个,可不是说元朝君臣仁慈心善。

李善长固然不敢比肩元廷前辈们,却也总想着弄点小动作,维持自己的势力,这也是老李一再作死的缘由。

可是到了今天,李善长的心凉了半截。

朱元璋直接处死了几百位官吏家眷,他这个宰相除了拍手称赞,说陛下杀得好,别的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既然你说话不管用,谁又会尊着你?

从今往后,宰相这个位置的含金量就要大大下降,说到底,他李善长也会变成朱元璋治下一个寻常官吏,没有半点特殊之处。

而且这些被处死的官吏,几乎都是他的部下,如果追究用人不当之责,他也是逃不掉的。

算起来今天的老李虽然没被处罚,也没有牵连进去,但却是损失很大的输家。

以至于到了宫里,李善长都低垂着头,默然无声,恭谨谦卑,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朱元璋坐下之后,看了看自己手下的两位重臣,他冷冷道:“咱说,如果有的选,咱也不爱杀人。当务之急,你们还是议一议,户部的烂摊子,要怎么收拾吧!”

李善长心思越发下坠,脑筋烦乱,一时也没有主意,只能道:“张相,伱看这事要怎么办才好?”

张希孟道:“主公,往后的采买这一块,臣以为还是交给商人负责吧!”

“商人?他们怎么负责?”

张希孟道:“由中书省,或者户部,提出要采购的数量,就仿效宋朝的买扑,保质保量,价格合适者得……如果能顺利送到,自然万事大吉,如果不行,就按照约书,追究罪责。”

朱元璋拧着眉头道:“这事行得通?”

张希孟没有回答,而是扭头看了眼身后的江楠。

江楠似乎觉察到目光,立刻躬身道:“陛下,前些年,臣家里就承接了一份给学堂造座椅板凳的生意,只要能把标准定好,然后采取公平竞价,严格验收……差不多七成的东西,都可以用这种办法。”

老朱道:“听着不错,那为什么还有三成不行?”

“回陛下,这三成涉及到了盐、铁、兵器、军粮,还有胶漆等物,却不是普通商人能做的。此外还有奉天殿的楠木柱子,由于太过庞大,普通商人没法砍伐运输,非要朝廷出面,不计成本才行。”

老朱听到这里,竟然点了点头,“那你又怎么看这一次的诸多弊端,如果用这种办法,就能避免吗?”

“恐怕不能。”江楠老实道:“主公,这次承建应天、皇宫的,都是工部,采买的是户部……如果让商人跟工部户部做生意,不论如何,亏的都是他们,其实……”

江楠话说到了这里,就停住了,再往下,可不是她能讲的了。

张希孟一笑,“主公,江提举意思是管事的,和办事的,应该分开。工部似乎可以只是制定标准,提出方案,然后由商人负责落实……然后商人同商人采买物料,户部只需要监督开支就是。”谷藬

老朱面色凝重……说实话,他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这一次户部为了填补窟窿,什么离谱的手段都用上了。

说到底,还是田赋,商税,采买,开支,结算……凡是跟钱有关的,都是他们负责。出入都是他们说了算,这要是不出问题,那才有鬼呢!

尤其是不能把官吏都当成圣人。

朱元璋隐隐意识到,必须要拆分六部才行。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5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5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