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有一棵巨大的槐树,枝繁叶茂,覆压半个小院。
槐者,怀也!
熟悉郑士元的人常听他说,为官比不上包龙图,也要效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此国槐就是证人!
当真是言犹在耳!
这样的人,也会贪墨吗?
江楠就站在张希孟的旁边,她绷着面孔,查抄郑家的经过,还历历在目。
她来的时候,就看到郑士元一个人在家里吃饭,一碟豆干,一碟蚕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我孤身在应天,老妻和孩子都在家里头,他们可以土里刨食。我也不是故意装穷给谁看,上位的俸禄够了,我就是剩下一些,给家里的穷学生。你们查谁,也不该查我。”
郑士元笃定淡然,把握十足。
江楠甚至怀疑自己真的错怪了他。
“郑侍郎,户部开的空白公文,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我愿意向上位请罪,其实以往户部都没有这么做了。只是这一次为了赶工,京城皇宫,采买的数额太大,时间紧迫,宁可多买,也不能不够。毕竟事关上位的体面。如果确实有差错,我愿意替主受过!”
郭英咬了咬牙,“替主受过,你还不配!来人,搜!”
拱卫司的人立刻出动,前前后后,把这个小院查了一个清清楚楚。
甚至把槐树下的土都给刨开,还是一无所获。
郑士元淡然一笑,“郭指挥使,还有江提举,我是问心无愧。你们说我开空白的公文,这算渎职,我认了,随时可以和你们去刑部,去拱卫司。可你们说我贪墨,这就冤枉好人了。总而言之,不论如何处置,我都毫无怨言!”
郭英的脸黑了,咬着牙道:“你还真是个大忠臣啊!”
“敢情儿。上位是雄主,如今是大明盛世,确实不该保留以往的陋习。拿我敲山震虎,以儆效尤,杀鸡骇猴……这我都认了,唯独不能说我贪墨,不然我没法回家见父老乡亲?”
郭英看了一眼江楠,江楠缓缓踱步,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突然道:“郑侍郎,你这个屋子,怎么里面比外面小了许多?”
郑士元一怔,忙道:“这是我租的旧房子,据说原来是个商贾的。这房子比不得新建的屋舍宽敞……虽说上位给百官都准备了住处,我这个侍郎也有,但是建房到底还要时间,先让下面的人住,我不着急。”
江楠淡淡点头,“郑侍郎还真是道德君子啊!”
她说完之后,就看了眼郭英,郭英立刻明白过来,招呼几个拱卫司的人冲上去,检查墙壁。
随即有人取来了锹镐……这时候再看郑士元,明显有些绷住了,下意识咽了口吐沫……他举动自然逃不过江楠的眼睛。
“砸开!”
砰砰砰!
郑士元瞪大眼睛盯着,突然一块砖碎裂,从里面哗啦啦流出了不少黄白之物。
随着这些金银流出,郑士元的脸色煞白,呆呆不动……
“郑侍郎,这些……怕不是那个租你房舍的商人留下来的吧?他藏了银子,害你受到牵连?”
郑士元一听这话,竟然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的!江提举明鉴啊!”
江楠也不说话,而是走了过来,俯身捡起一锭元宝,仔细看了看,笑道:“那个商人还真是细心,竟然还用了华西吴国的年号,不容易啊!”
只这一句,郑士元瞬间崩溃,身躯摇晃,直接扑倒,痛哭流涕,“我,我,我可没有挥霍啊!我,我都是代人受过!”
“这,这事都怪阮弘道!是他让我想办法补亏空的,都是他干的!”
抓捕的场景,在江楠的心头闪过一次又一次,直到此刻,她也没法平静,一个户部侍郎,放开手脚,竟然能贪墨如此巨款,还真是骇人听闻!
足足十八万两,就这么摆在了百官的面前,李梦庚跟他比起来,都相形见绌……
郑士元面对面前的金银,彻底破防了,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情绪崩溃……面对此情此景,江楠是不敢有半点怜悯,所谓趁热打铁,如果不抓紧时间,把郑士元肚子里的事情,全都掏出来,等他恢复了冷静,就不免破罐子破摔,或者想办法保他身后的那些人。
这样一来,案子毫无疑问就会难办。
“胡说!你可知道,阮尚书那是滁州旧人,还没渡江就追随上位,身居高位,执掌财权,岂是你这种能随意攀扯的,你贪赃枉法,就该受到严惩!这么多金银,就算灭了你的九族,也不足以抵偿罪过!”
郑士元大惊失色,还要灭九族?
“我冤枉!真的真的冤枉!我一两银子都没花……这,这都是为了堵户部的窟窿!”
“胡说!户部如何有窟窿?”
“有!就是有!当初李梦庚当户部尚书的时候,就有窟窿!”
江楠立刻道:“当初追回了几十万赃款,又调拨了一批粮食,户部的窟窿早就添上了。”
郑士元轻蔑冷笑,满脸不屑,“填?凭什么填?李梦庚的案子根本就没有查到底,后来上位就领兵对付陈友谅去了。阮弘道又负责协办军需,这个窟窿不但没有填补,反而更大了。他是打算以征战消耗为名,把账目抹平……可谁知道后来成立税务部,又要彻查户部商税上面的亏空,阮弘道实在是没办法填平,就逼迫我们想办法。他还,还……”
到了这里,郑士元停了停,没有说下去,显然他害怕了,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江楠给郭英一个眼色,郭英立刻让人,把墙皮砸开更多,里面的金银不断哗啦啦流出来。
每一块元宝都砸在了郑士元脆弱的心弦上。
没救了!
这下子彻底死定了。
“你还想负隅顽抗吗?光是这些金银,就够你全家遭殃,遗臭万年,伱替别人背黑锅,谁还能救你吗?”
面对江楠的攻势,郑士元扛不住了,只能道:“阮弘道暗示我们,利用上位登基,填补亏空。他说,他说登基大典就要看热闹。好些花销,比如放个烟花什么的,根本不知道放了多少。正好趁此良机,把所有亏空平了,也好交代!”
江楠听到这话,,简直想笑了。
这话乍听下来有理,可实际上就是骗骗外行,朱元璋在花销这块,格外用心,张希孟更是精打细算。丝毫不愿意浪费。
大家伙都盯着,想要在登基大典上面搞钱,填补亏空难度还真是不小。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郑士元这边扛不住阮弘道的压力,就想出一个虚开公文主意。放在平时,这么干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登基大典十分着急,半点耽误不得。
郑士元授意之下,负责采买的公文,有人以此拿出了五六张空白的。
户部对外宣称是尽力采买,毕竟消耗巨大,东西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