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众人一副心悦诚服的模样,可苦坏了朱英,他是真的不清楚,要怎么经营广州…他四处观望,迫切求援,一双眼睛,正好落在了大哥张希孟身上,快来帮我吧!

“咳咳!”

张希孟不得已清了清嗓子,他是跟老朱讲过,要让朱英负责经略西南,把云南等地拿回来…但是张希孟也没有料到,老朱刚刚登基,立刻就兑现承诺,这个效率,足以让任何老板都汗颜了。

“朱英,南下广州的目的是为了进军广西,乃至云南做准备…授予你水师,是为了联络黎族百姓,打通海上商路,寻找进军方案。至于在广州开市舶司,那是为了积蓄钱粮,

获取更多的物资。另外广州商贸繁荣,和海外夷商多有往来,获取物资,通过赣江航路,

送到应天,这也是补充大明财源。”

“再有,江西人口众多,推行均田之后,有多余的百姓,就要迁居岭南之地。再有一些大族抗拒皇命,需要拆分迁居,岭南也是不错的地点。总而言之,你此去岭南,需要干的事情不少,这回听明白了吗?”

朱英怔了怔,苦兮兮道:“明白是明白了,可,可我一样不会啊!”

张希孟冷哼一声,“就因为不会,才好一点点学。你在岭南,要有想象力,要拿出一些迥然不同的东西来。那里是一片白纸,人口又少,还远离应天。你放手去做,把你少年营的那些人都带过去,拿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气势,折腾出一番事业来。主公收养你这么多年,你小子也不要只是胡闹,该替主公分忧了。”

这一番话说完,如果说刚刚诸将还只是嘴上服气,心里头别扭,但是此时此刻,全都消停了。

岭南这个活儿,还真就是朱英能干!

你说岭南那边,菜鸡互啄,没什么像样对手,但是单纯派个文官过去,肯定不行。

派一员大将过去?

毫无疑问,要大权统揽,乾纲独断。

可问题是天高皇帝远,谁有把握不犯错?

以朱元璋的治国风格,谁去了都要战战兢兢,生怕会掉脑袋。

让朱英去,这小子倒不是不会犯错,而是他犯错根本不用怕!

无论如何,朱元璋不会觉得干儿子背叛自己,只要皇帝不怀疑,事情就没了大半。妹说就是零卡了属于是。

而剩下的一半,就是如何处理岭南的事情了。

而这一半,正是张希孟的专长!

试问除了朱英,谁能让张相公全力以赴,毫不吝惜,鼎力相助?

谁有这么大的一张脸?

没有!

真的没有!

而李善长等人还意识到了另一层意思,朱元封赏朱英,其实是赏张希孟!老朱不好让张希孟排在最前面,就用这种方式,补偿了张希孟。

相比起你李善长,张希孟的口袋里还揣着一个岭南呢!

“张先生!”朱元璋动容道:“先生辅国有功,咱承蒙先生教诲,才有今日。先生之德,

堪比吕望,偏偏先生又是山东人,可为齐国公,授少师衔,赐蟒服!”

朱元璋在封赏张希孟的时候,用的语气明显要客气很多,而且还说出了堪比吕望的话。这就是拿张希孟比兴周八百载的姜子牙,偏偏封的又是齐国公,简直不能不让人联想。

但是在场众人,不论文武,哪怕是那些嫉妒张希孟的,也不得不承认,实至名归。朱元璋不好好封赏张希孟,他甚至没法和老兄弟们交代。

怎么?

我们张先生不行呗?

“臣拜谢主公大恩。”

张希孟除了接受,还能如何?

不过就在老朱搀扶他的时候,张希孟严肃道:“臣是否依旧执掌门下省?”

朱元璋稍微一顿,随即只能道:“先生为右相,领门下省,位在李相之下!”

听到这话,张希孟欣然一笑,随即转身,对李善长道:“李相总领中书,身居首揆,下官居门下,以治吏为第一。还要靠李相鼎力支持,方能顺利推行。”

李善长略怔了一下,便笑道:“张相你太客气了,我二人同为辅佐之臣,虽位居百官之上,但到底都是上位臣子,大明草创,天子初登大位。尚有诸般要务,需要咱们同心协力,中书门下,分工不同,皆是为了上位效力,却是不必这么客气。”

老李的这番话,哪怕是那些不太服气他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说起来李善长也倒霉,明明是萧何一般的人物,第一功臣,哪怕是徐达都抢不走。。

可他偏偏遇上了张希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老李都没有半点胜算。

张希孟和朱元璋之间,几乎都是一家人了,他又建立起一整套的学说体系,取代了程朱理学,辅佐大明立国。

俨然活着的夫子圣贤。

这还不打紧儿,哪怕李善长最熟悉的政务,其实张希孟也不弱的,老李的那点把戏,根本瞒不过张希孟。

老李所以还能第一个得到封赏,直接原因就是他依旧统领中书省,是正宰相。张希孟自然要排到后面去。

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希孟不愿意和他抢,属于施舍了左相给他。

你眼中朝思暮想的女神,却不如别人眼里的球。

还有更郁闷的事情吗?

有!

那就是连球都没有!

反正李善长看开了,说到底张希孟务虚为主,他站得太高了,就不太适合做柴米油盐的琐碎事情。

咱老李握着几乎所有大政的执行权,而且还不怕脏不怕累。只要把这项权力用好,哪怕天子都不在乎,至于张希孟,也不是不能供起来!

你以为咱认输了,错了,咱老李才是百折不挠,九死不悔。咱只不过需要调整一下策略而已。

封了三位国公,一个西平侯之后,朱元璋加快了进度,一口气点了三个人。

“常遇春为左军大都督,出镇江州;胡大海为右军大都督,出镇镇江府;冯国用为中军大都督,留守应天!”

三个人听到这里,齐齐一振,慌忙叩谢皇恩。

五位大都督,徐达给个国公,朱英给了侯爵,分别代表了上限和下限。

给他们三個,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只要能立功,表现好,立刻就是世袭罔替的爵位,这仁人还说什么,拼命就是!

至于其他将领,包括吴祯、吴良、花云、唐胜宗、陆仲亨等人,也只有强烈的羡慕,

虽然是淮西旧人,但他们的功劳确实不行,能力差点更多,只能算是下一批次了。

朱元璋点了三个人之后,又顿了顿,这才道:“还有一个人,他是咱的好兄弟,虽然这次没有参加大典,但是他的功劳,人所共见。汤和加封鄂国公,世袭罔替。接下来的灭陈之战,还要仰赖他的牵制!”

点到了汤和,大家伙稍微迟疑,立刻心服口服。

汤和不但资历老,贡献很大,而且人家不避艰险,直接带着几千兵马,前往苗部,发展出来这么大的力量,有为老朱经略西南打开了门户,甚至日后恢复云南等地,都要算汤和一份功劳。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5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5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