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么看明玉珍也是个枭雄之辈,陈友谅噬主夺权,明玉珍心中不服,怕是要背弃陈友谅,自立门户!”

朱元璋缓缓说道:“明玉珍据守巴蜀,虽然未必能牵扯陈友谅多少精力,但是缺了巴蜀的粮食,陈友谅兵马众多,没准还会成为负担……这算是他的一个弱点。”

张希孟顿了顿,又道:“主公,根据最新的消息,汤将军和刘学士他们,已经在五溪等地扯起队伍,兵马发展到了五万,不出意外,也可以牵制一部分陈友谅的兵马。”

张希孟提到了汤和跟刘伯温。

当初他们收拢了杨完者的苗兵,随后进行了改造。

汤和跟刘伯温不辞辛劳,带兵秘密前往五溪等地收拢苗兵,对付天完。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发展,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力量。

这一路走来,艰难险阻,不必多说,但好歹还是成功了。

丁普郎和傅友德都是大惊,“五溪,五溪的苗部,是,是咱们的人马?”

张希孟点头,“也不能说都是,毕竟那些苗部贵胄,还是愿意听陈友谅的。”

丁普郎张大嘴巴,半晌无言。

他在起义之前,就听到了很多次,说是苗兵又起来了,有一支苗兵很是能打,而且专门对付豪富大户,每次攻破山寨乡镇,对穷苦百姓秋毫无犯,对于那些大户,则是毫不留情,动辄杀戮,随后平分家产,许多穷人都主动追随,声势越发壮大。

甚至有人提议,让丁普郎过去剿匪。

但是徐寿辉并没有答应。

这位天完大帝不愧是布贩出身,生意经修炼到了十八层,算盘珠噼里啪啦乱想。

那些苗部头人本就不愿意听他的号令,此时有人在他们背后闹,这帮人受不了,才会投靠过来。我要是帮你们剿匪成功,还不一脚把我踹开?

所以啊,就这么拖着吧!

大聪明徐寿辉给了汤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的机会,也算是给陈友谅挖了一個坑。

话说到了这里,其实还只是外面的疥癣之疾,陈友谅真正的麻烦还在内部。

“陈友谅投靠红巾很晚,又不是彭党中人,他靠着自己的本事,两次噬主,夺得大位,并且改天完为大汉,自号汉王……除了他手下人之外,真心臣服陈友谅的人,只怕不多,他纵然兵多,也是人心涣散,只能共富贵,不能同患难。也就是说,他只能胜,不能败。一旦战败,就很可能瓦解冰消,一败涂地。”

张希孟依次点出了陈友谅的三大软肋,大家伙也都赞同。

在这次会议之前,丁普郎的信已经送出去了,就是要拉拢彭党老人。

只不过说得再多,分析得再精辟,也改不了陈友谅坐拥几十万人马,水陆两军,兵锋犀利的事实。

跟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交手,必须慎之又慎。

曾经有人认为俄国不过是一栋破房子,只要踢一脚,就会散架子……结果从屋子里冲出来的大汉,把小胡子按在地上摩擦不说,还顺道把祖宗龙兴之地的东普鲁士给抢走了。

一个奥地利落魄画家,把德国的起家宝地,奉送给俄国人……什么叫坑死人没商量啊!

同样的,也有一群昭和男儿,发动偷袭,珍珠港一声炮响,从此昭和男儿成了人家孝顺无比的好大儿。

虽然陈友谅不是那俩超级大国,但是也不容许随意犯错。

文武大员,悉数都在思索着对策。

过了良久,朱元璋突然缓缓道:“陈友谅此贼果决桀骜,志大气骄。如果拖延下去,比为心腹大患。因此必须要毕其功于一役,重创陈友谅,一战必胜!”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人都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真是好大的气魄!

大家伙最多盘算着怎么击败陈友谅,朱元璋就想着彻底消灭他了,这手笔的确不是寻常人能比,要不说怎么他能当吴王呢!

老朱却也不是乱说的,他斟酌道:“陈友谅军心不稳,力求速战。只要咱们能把他逼出来,让他远离老巢,主动出击。陈友谅必然会有破绽,到时候可以一击必杀!”

朱元璋信心满满,对着部下说道。

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如何把陈友谅弄出来。

朱升思量道:“上位,能不能给陈友谅写一封战书?”

真是好高明的主意!

这是春秋战国的手段了吧?

朱升笑道:“主意虽然未必多高明,但是管用就行,这不是有张相在,请他挥动大笔,妙笔生花,不愁陈友谅不上钩啊!”

张希孟翻了翻白眼,你老还怎瞧得起我!

靠着一封书信,休想把陈友谅弄出来。

不过能不能送点别的东西,比如一套女装?

告诉陈友谅,你不出战,就是妇人,就是缩头乌龟……这一招诸葛武侯都用过,也算是激将法的终极手段了。

但是很可惜遇上了司马懿那个油盐不进的榆木疙瘩儿。

万一陈友谅也不上钩怎么办?

到底什么东西,能把陈友谅弄出来呢?

张希孟想了再三,竟然真的冒出了一个主意,“主公,给陈友谅送个帽子如何?”

“帽子?王帽?”朱元璋反问。

“是白色的帽子。”

“白色的帽子?”老朱还在糊涂,朱升却明白过来,笑道:“上位,如今陈友谅是汉王,戴上白帽子,可就是皇了。”

张希孟笑道:“枫林先生果然厉害,陈友谅想要称帝,就要过咱们这一关!”

老朱顿了顿,终于点头,“那好,就给他送去一顶白帽子……如果他接不住,自然有德者居之!”**

朱元璋定下了决战大计……同时清点手下兵马,他从金陵带来的士兵,加上丁普郎和傅友德的旧部,差不多有十万之众,此外还有一万五千名水师。

这就是朱元璋的现有的阵容。

如果大军决战,朱元璋还能动员出十万人投入战斗,如果把时间缩短到一个月,还能追加五万人。

也就是,朱元璋的极限是二十五万人。

超过了这个数字,就要抽调防备张士诚的兵马,就要集中地方散落的士卒,降低对地方的控制。

总而言之,后患无穷。

这里面有个很无奈的事情,陈友谅因为肆无忌惮,不用在乎治下百姓生死,反而能在短期内,快速集中大军,做殊死一搏。

反而是朱元璋,由于处处把百姓放在前面,讲究爱惜民力,因此在爆兵的这件事上,束手束脚,不能放开蛮干。

而在这种两大集团进行生死较量的紧要关头,兵力优势能带来的巨大信心,甚至会影响最终旳结局。

大约就是因为相信优势在我,所以最终真的打了大胜仗。

所以张希孟和朱元璋商议的内容,就是分散陈友谅的力量,争取战略优势。

不管是明玉珍,还是五溪的苗兵,都是这个思路,包括送去一顶白帽子,也是要打乱陈友谅的节奏……

而就在他们刚刚结束讨论,一份密信,送到了张希孟的手里,来信之人正是刘伯温。

张希孟简单看了看信中内容,就迫不及待去见朱元璋了。

“主公,明玉珍果然发动了。”

老朱一喜,“怎么?”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4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4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