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足足十八条建议,送到了张希孟的面前。

“罪人惶恐,不知道如何报答上位恩典,只有一点愚见,若是能帮到上位万一,罪人死了也得好处!”

说完,刘伯温恭恭敬敬,把这份东西交给了张希孟!

老刘倾尽心力的作品,自然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

张希孟接在手里,郑重点头,“回头我就交给主公,仔细研读。伯温先生也不要太执着了,这是个天崩地裂,改换乾坤的大时代,我们的格局一定要大,要看得更远,更久,要放开个人,多想想天下!”

刘伯温深深吸口气,躬身施礼,“多谢经历,罪人晓得!”

张希孟又跟大家伙聊了几句,这才离去。

当天夜里,战俘营鞭炮齐鸣,饺子飘香,一群心情各异的老男人,坐在一起,品着杯中的苦酒,心思各异。

身为达官显贵,藏美酒何其之多,但何曾放肆醉过?

今日大醉一场,明天重新做人!

而在另一边,张希孟去了朱元璋的帅府,马皇后准备了年夜饭,朱英,李文忠,朱文正,包括老朱的大嫂,姐夫李贞,全都在列。

阖家团圆,还不到几个月的朱标也在。

这个名字可不是张希孟起的,而是老朱自己起的,也不知道他翻了多少本古书,竟然找出了这个字!

标从木从示,有天象范式之意。

也就是说,这孩子既是朱家军的少主,又是日后诸子的大哥哥,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仅仅这么个名字,就能看出老朱对这个孩子的心思之重。

“张先生,标儿的老师,非你莫属!等过两三年,就让他跟着你读书吧!”老朱又一次提出了这事。

张希孟微微一笑,“主公瞧得起我,自然是我的福气。但是要我说想让大公子承袭基业之重,读书远远不够……书上写的东西,就放在那里,随时可以拿过来,记不记得,并不重要。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作为主公的儿子,什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也用不着勉强,有太多值得他下功夫的地方,全都不在书本之上。”

老朱吃了一惊,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他又思索了一阵子,发现自己能有今天,那三年多的流浪,还真是一段不可或缺的财富。

倒不是说受苦有什么值得推崇的,而是在那个绝境之下,磨砺出来的坚韧性格,生存智慧,还有识人之明,审时度势……这些特质随着老朱地位越来越高,实力越来越强大,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而且这些都不是从书本学来的。

“先生这么说,反而让咱不知道该怎么教这个小东西了!”老朱说着,伸手小心翼翼,把朱标抱在了怀里,宛如珍宝一般。

在孩子的脖子上,还有个美玉的坠子……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说句实话,从咱这个当爹的来看,能让孩子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就好,是吧?”

朱标还不懂他爹说什么,只是觉得人多,没一会儿就哭了起来。

这下子可把老朱吓得手忙脚乱,赶快把孩子交给了夫人,马氏带着朱标下去,大家伙在一起吃了晚饭,却也没有多言,朱文正和李文忠早早下去,他们拖着朱英一起去骑马了。

李贞和大嫂也都告辞,最后就剩下朱元璋和张希孟两个。

他们面面相觑,老朱先笑了,“过年也不得安生啊!”

张希孟一笑,“主公为苍生操劳,这日子还多着哩!”

老朱怔了怔,似乎有些迟疑,却又没有说什么。

“先生,你去刘基那里,他说了什么?这老头可算是悔悟了?”

张希孟笑道:“他不但悔悟了,而且劲儿好像有点大!”

朱元璋不解,“什么意思?”

张希孟一伸手,把刘伯温写的东西掏出来,在老朱面前铺开,两个人一起观看……活神仙能写出什么东西呢?

首先,刘伯温开宗明义,元政失修,海内鼎沸。诚能效法汤武,吊民伐罪,虽一旅之师,百里之地,足以取而代之。

这话说得简单,但却是一切的立论基础,元廷完蛋了,只要策略得当,哪怕只有百里之地,也能夺得天下。

毫无疑问,这是让朱元璋坚定信心,夺取江山。

“这话先生早就说过,李先生,贾先生,还有朱先生他们也都讲过,只能算是老生常谈。”朱元璋淡淡说道,张希孟只是笑,对待同一道题,大家伙的解题思路还是不一样的,只管往下看,刘伯温不会泛泛而论的。

果然第二条,刘伯温就提出应该和韩宋结盟,以韩宋之兵,攻北元之地,让他们彼此消耗,两败俱伤。而朱元璋则是要全力向南,发展壮大。

在这里,刘伯温提出一个看法,可以暂时尊奉韩宋,采用龙凤纪年。

下一条,刘伯温就分析了朱元璋的两大对手,天完势力虽然非比寻常,但是臣强主弱,早晚必生大患。至于张士诚,只是一守成之主,不足为虑。分析到这里,也还是不算什么新奇,毕竟张希孟和朱升等人都看出来了。

但是刘伯温随后来了一句,若攻张士诚,天完必救,腹背受敌,我军危矣!若先灭天完,张士诚必定无胆动兵,坐失良机!

只是这一句话,就看出了水平高低,看出两边的性格缺点不难,但是针锋相对,拿出策略,这就要智慧了。

有人或许会说,难道不能先消灭张士诚吗?

其实这个问题分析起来,还要更加复杂。

张士诚虽然胸无大志,但是在高邮之战中,这家伙的坚韧人尽皆知。全力以赴,攻打张士诚,固然能赢,但是耗费时间太久,彼时天完的兵马杀来,对朱家军来说,太不利了。

毕竟一条长江,顺流而下,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就能杀到金陵。

反过来,天完内部乱七八糟,他们固然能战,但若是惨败之后,也会土崩瓦解,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先灭天完,而后消灭张士诚,一统南方!

刘伯温用了不足百字,就把朱元璋谋夺天下的策略讲清楚了,针对四大对手,让韩宋和大元互相消耗,陈张之间,先陈后张。

那朱元璋自身该怎么办呢?

刘伯温接下来写到,金陵六朝古都,虎踞龙盘,帝王之气森森,正是基业所在……耕不忘战,战不忘耕,以耕备战,以战护耕,

耕战结合,所向披靡!

又一项关键的措施被刘伯温提了出来,耕战结合,确实适合如今的朱家军。

老朱也渐渐有了兴趣,他向下浏览,刘伯温连续提了几项重要的建议……通篇读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刘伯温这人务实,能提出可行的策略。

比如刘伯温提出减省刑罚,但是他接下来就补充说是元政无道,也就是说,要消除元廷错误的刑罚,而不是简单的降低惩罚那么简单。

还有刘伯温提出要广纳人才,开科取士……但是刘伯温随即主张建立学堂,所有人才,必须先入学,而后才能为官。为官之前,必须考察人才能力,然后才能授官!

看到这里,张希孟都忍不住一阵赞叹。

其实明初的时候,并非只有科举一途,甚至说科举都不是最主要的取士方式。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2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2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