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巢湖水师上下,都非常钦佩张希孟。

所以说他这个大都督当得顺顺利利。

可就是因为顺利,又让张希孟更加压力山大,不干出点动静来,是真的不行了。

张希孟沉吟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现在想问大家伙一句心里话,如果与元军长江水师硬拼,胜算多大?”

张希孟顿了顿,又补充一句,“我要听实话。”

这下子把几个人说得眉头紧皱。

濡须口一战,虽然他们赢了,甚至俘虏了几艘元军没有着火的船只,但是不可否认,元军的战船比他们强多了,如果不是濡须口情况特殊,他们放火得手,胜负还真不好说。

让他们跟元军硬拼,胜算真的不大。

俞廷玉年纪最大,威望也最高,他沉吟了少许,就说道:“大都督询问,卑职只能说巢湖水师没有孬种,不管损失多大,我们都能打赢元鞑子!”

廖永安也道:“没错,我们决定投靠主公,杀出巢湖,就是想建功立业,拼出一个前程。不管鞑子多厉害,我们都不怕!”

张希孟点了点头,巢湖水师的确勇气可嘉,人心可用。

凭着这一股子锐气,的确有希望建功立业。

但是张希孟也深知,这么干是有风险的,而且还不小。

究竟要怎么破局呢?

张希孟思索了许多古今中外,各种战例……归结起来,还是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硬拼。

张希孟反复推敲,脑子里一遍又一遍过着长江的地图,突然之间,张希孟想到了一个点子,而且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俞老将军,你帮着我参详一下……元鞑子攻击和州,我们能不能对江南下手,迫使元军回调。这样一来,就会占用元军水师的船只运力,把他们调动起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俞廷玉也没有料到,张希孟居然冒出了这么个主意……他皱着眉头道:“都督准备打哪里?”

“铜陵!”

张希孟很干脆道,铜陵位于濡须口上游,元军防卫薄弱,容易打下来。而且一旦夺了铜陵,就可以绕道芜湖、太平等地的后方,袭击水师驻地,把元军的后方弄乱了。

而且元军十万人在和州,江南空虚,他们自以为有长江水师作为屏障,却不料想朱元璋这边有了巢湖水师。

虽然巢湖水师不一定是长江水师的对手,但是却可以把人轻松送到对岸!

“我看行!都督这一手当真高明!”俞廷玉盛赞,其他众人也纷纷点头支持,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可以尝试。

张希孟松了口气,可旋即又意识到了一件事。

渡江!

这件关于朱家军前途的大事,竟然在这种情况下,因缘巧合,在自己手上实现了,张希孟顿觉振奋百倍。

同时张希孟也清楚,要渡江,还要攻城略地,必须有敢战之兵,而且还要军纪过硬,不能乱来。

张希孟立刻派人,给朱元璋送去了一封密信。

老朱的回复非常快,只用了两天不到时间,伴随着回信,朱元璋还派来了一个猛人——常遇春!

准许渡江!

得到了老朱的准许,渡江第一功自然是要落到张希孟这位水师大都督手里。

但是要渡江作战,却不是简单的事情,时间紧,任务重。

张希孟连夜跟俞廷玉和廖永安商议。

“我是这么打算的,临时编成水师左军营和右军营,左军营指挥使由廖永安担任,副指挥使俞通海。右军营指挥使俞廷玉俞老,副指挥使廖永忠……你们意下如何?”

这俩人互相看了看,都一副怪异的神色,在朱元璋手下,武职除了张希孟这个临时大都督之外,最高的就是营指挥使。

给他们一人一个,当然没有问题,也符合巢湖水师的现实。可问题是这俩副指挥使太奇葩了。

让廖永安的弟弟给俞廷玉当副手,让俞廷玉的儿子给廖永安当副手,这是玩配对呢?

俞廷玉和廖永安都有些不满意,但是却又不敢说出来,只是沉默不语。

张希孟看在眼里,微微一笑,“两位的心思我清楚,但我想问问,俞家的楼船有多少?”

俞廷玉怔了怔道:“有六十多艘。”

张希孟又看向廖永安,“你们呢?”

“这个有四十多艘,虽然不如俞家,但我们廖家将士勇猛善战,这次杀入长江,我们一马当先!”

张希孟又笑了笑,“我再请教,你们可知道长江水师的楼船有多少?”

这下子问住了两个人,他们一直在巢湖,还真不了解长江的情况。

张希孟沉吟道:“长江水师,光是各种楼船就有三百多艘,而且普遍比你们的船要大要好!咱们本就力不如人,却还要区分彼此,以家族区分彼此。试问我们如何能顺利击败元军?”

这俩人当然懂这个道理,可是手上的利益,家族多年的经营,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张希孟也不着急,而是笑道:“俞老,廖将军,我不妨再跟你们透露一点消息,我已经在扬州选地,要筹建一个船厂,专门建造战船。”

“什么?”廖永安大吃一惊,“都督,你要自己造船?”

张希孟一笑,“不是我要造船,是主公……试问哪个志在天下的雄主,能不自己造船?更何况又是身在长江之畔,没有强大的水师,只会被人欺负啊!”

廖永安默默点了点头,心里泛起了涟漪,他们带着船队投靠,本以为是雪中送炭,没想到朱家军竟然早有打算,真是让人颇为意外。

俞廷玉老奸巨猾,他沉吟了少许,就笑道:“造船不是一日之功,光是木料就很困难,我们困守巢湖好几年,也就造了一些小渔船罢了。”

“对。”张希孟坦然承认,“造船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了,水师或许比陆上艰难一些,但只要肯投入,总会见到成果,或是三年五载,或是十年八年,总会有成功的时候。扬州的船厂已经招募了上千人,主公只要有决心,还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这俩人听到这里,都为之一振。

确实,朱元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已经让人很是惊叹。他铲除豪强,均分田亩,勇战脱脱,这些都不是寻常豪杰能做到的。

以这样的心,去造船建水师,没有个不成的。

意识到这一点,俞廷玉和廖永安的头都下意识低下来,骄傲又少了三分。

张希孟看在眼里,继续道:“主公有志天下,也不会只是着眼中原,蒙古席卷天下,征战万里,灭国四十。如今西部诸藩属汗国,不计其数。这些国家未必不在主公的心上……巢湖太小了,长江也太窄了!真正的水师,要横行海上,扬天威于异域。你们或许觉得我在这里说大话,但是要成就大业,就要先有眼界格局……水师不可能是谁家的私兵,更不可能只是几艘船,几万兵。水师需要数量众多的造船厂,需要从各地调拨木材,需要全天下的能工巧匠,还要有各地的粮米商货。”

“如果只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水师就很难做大。当然了,水师做大,就需要广阔胸怀,海纳百川。你们既然选择投靠主公,就是想成为朱家军的一部分,从而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如果没有这个心思,守在巢湖当山大王岂不是更好?”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1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1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