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历史上,老朱在夺得天下之后,手下极度缺少文臣,就四处征召……恰巧有个叫夏伯启的人,叔侄都颇有贤名,老朱兴冲冲请他们出山做官,结果这对叔侄商议了一下,干脆把大拇指切断了。

瞧瞧吧,我们都是残疾人了,没法做事,用不着接受征召。

面对此情此景,老朱气炸了肺,他的狠劲也上来了,把叔侄提到了京城,发生了一个名场面:老朱质问夏伯启,天下动荡,你们叔侄在哪里?

如果带着老父一起奔波逃难,会不会搀扶老父?

如今天下太平了,你们在家乡安心教书,安然恬适,你们懂不懂什么叫做再生父母?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你们叔侄在战乱之中,如同浮萍一般,孤苦无依,愁苦交加。是朕统一了天下,给了百姓安康,你们才能苟延残喘到了今天。

朕为君父,对你们有再造之恩,让你们出来为官,是瞧得起你们。

你们却不愿意报答君父,宁可把手指头砍掉了,也不想当朕的官。

好啊,你们不愿意当官,不思报恩,那就不要活在世上。

老朱一气之下,把夏家叔侄都给砍了,又抄了他们的家。

这件事对老朱的打击非常大……他写进了《大诰》,还曾经质问群臣,离乱的年月,如果有侠士帮忙,百姓都会感恩戴德,永世不忘。朕打跑了元廷,一统天下,怎么就有那么多人,不知道感恩戴德?

难道是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彼时的老朱还有些迷茫,想不清楚其中的根源,但是却不妨碍他愈发憎恶官吏,遇到贪官污吏,绝不留情,不光要杀,还要剥皮实草,警示世人。

其实作为一个后来人,老朱的困惑很容易解释。

在灭元兴明的过程中,虽然老朱有大功于天下苍生,但是有一些依附在元廷身上的脏东西,不愿意承认老朱。

这不只是老朱出身卑微,更是因为他奉行的大多数政策,是倾向于小民百姓的。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士人比较了一下,貌似他们的日子比起元朝,似乎还有所不如了。

俸禄低了,休息日子少了,不能贪污,不能欺压百姓,动不动犯了错就要掉脑袋……这还能忍?

他们完全忘了在元朝的时候,他们只是卑贱的四等人,是元廷的走狗奴才。

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在后世不也一样有一些脑子不清楚的人追忆着十里洋场,做梦要成为姨太太吗?

觉得那个时代才是最美好的!

幻想着风度翩翩的军阀,穿着笔挺整齐的呢子大衣,坐着进口轿车前来迎接她。

做这个梦的人,真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古城杀妻案,看看女人活得多卑微!

“咱明白了,这养不熟的,终归是养不熟的!”老朱一咬牙,恶狠狠道:“将白敬恩带下去,明正典刑!从今往后,凡是愿意追随元廷的,咱都成全他!”

有士兵将白敬恩拖了下去,在这一刻,白敬恩终于惶恐了起来,他没有残害百姓,没有杀过人……你们不是讲究证据吗?凭什么没有真凭实据,就要杀他?

冤枉!

张希孟呵呵冷笑,像这种还念着元廷好的,就该随着大元朝一起入土才对……没了他们,照样治理国家,甚至会更好!

至于人才的缺口……如今进了城,办学堂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罗贯中在张士诚手下,也见惯了杀官,一刀砍死,能有什么稀奇的……可是在朱元璋这里,面对这一口屠刀高举,罗贯中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这味儿不对啊!

就在他还沉吟思索的时候,张希孟已经站起来,到了朱元璋近前,也没避讳,直接道:“主公,要想重开乾坤,成就前无古人的大业,就必须拿出大魄力,大勇气才行!大元治下的文臣官吏、读书人,咱们固然要拉拢重用,但是对于那些无可救药,且不愿意改变的,咱们就没有必要花心思,也不值得向他们妥协。对待这些人,就必须用铁腕,施重拳!当然了,主公麾下也需要文人,斗胆建议主公,可以办学,自己培养!”

“自己培养?”老朱眼前一亮,他当然清楚,这段时间跟着张希孟读书,有多大的提高……前面他就设想过,要让手下武将读书,提升眼界。如今要办学,培养文官,貌似也没有什么不行的!

自己培养的文官,自然用起来更顺手!

其实像白敬恩这种程度的文官,要拉拢他们,已经相当困难了……必须给他们优待,准许官绅免税,恩荫子孙,尊奉孔孟道统,按照儒家治国。

总而言之,要保住他们的地位不失,才能换来他们的辅佐。

可问题是一旦答应了这些条件,朱元璋军中已经形成的观念要怎么办?

最重要的均田制度,还要不要坚持?

一旦妥协了,他们岂不是白费力气了!

老朱思忖少许,终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感叹道:“先生所讲的确是至理名言,咱同意了,少不得要辛苦先生才是。”

张希孟笑道:“主公客气了,天下读书人千千万万,愿意跟着元廷,一条路跑到黑,不思改变的,到底是少数。这事情并不难做……要不然主公可以问问罗先生?”

一句话,把事情引导了罗贯中身上。

此时的老罗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难以自拔!

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这俩人要干什么?

办学?

培养文官?

好大的口气!

历来起义,都是一群马上打天下的,夺了江山,然后把江山交给文官治理。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王朝轮替,儒家士人永远都在台上的局面。

可若是按他们这么干,日后还有孔孟圣贤的位置吗?儒家教化,也要归皇帝说了算吗?

不对啊!

他怎么能是皇帝?

皇帝该是诚王殿下啊!

罗贯中用力甩头,可尽管如此,他也清楚知道一件事,朱元璋彰显出来的手段格局,心胸气度,远不是张士诚能比的。

这是个人物,非常厉害的人物!

只不过他们言谈之间,对待文人的态度,还想着自己办学,培养人才……却是远远不如诚王礼贤下士!

所以自己宁可跟着诚王,也绝不会帮着姓朱的。

而且天下的有识之士,也多半会跟自己和老师一样,投靠诚王这种当世明君……姓朱的虽然志气不小,但必定会失败的,一定!

罗贯中重新打起了精神,稳住了心神。正巧,朱元璋笑道:“罗先生以为咱办学培养人才,这个主意如何?”

罗贯中沉吟一下,就笑道:“历代都有太学,便是元廷,也是如此,国家培养人才,为己所用,理所当然!”

张希孟笑道:“那若是以实务为主,置经学为次要位置呢?”

罗贯中大惊失色,急忙道:“德在才先,如何能不修德,只修才?窃以为如此作为,只会背离圣贤教化,不是明智之举!”

很显然,虽然历代都有官学,但学习的内容却不是历代皇帝能做主的,自然而然,培养出来的是什么人才,也就不言而喻了。

张希孟还想跟罗贯中多聊几句,看看这位的成色如何……郭英从外面进来了。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