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本来是黑蛇帮的,不过如今可不一样了,那个领头的灰褂子,已经入了永生教了。”
“永生教?”
“是一个来头很大的势力,”阿七解释说:
“听说是个修行宗派,里头好多江湖人,会什么血肉术法,反正是最近才出来的,就这么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京都城大半的帮派都入了永生教……”
齐平愣住,血肉术法……江湖修士……永生……他对这些词岂会陌生。
当初暗青子带回的情报中,就说过,不老林内部,把姜槐创造的功法,命名为“血肉永生法”……
所以,这个“永生教”是“不老林”改头换面成的?
姜槐大概率还活着,这个书院叛徒到底想做什么?
齐平心中满是疑问,只可惜,阿七说的也只是底层民众流传的八卦,真假混杂,夸大之处颇多。
齐平又问了几个问题,但也不确定男孩说的几分是真。
毕竟底层民众能接收到的消息,本就充斥着虚假和夸大。
末了,他又借对方报童的身份,问起了六角书屋,得知报社被查封,但书屋还照常营业。
齐平没有再追问,只觉得这男孩很有意思,思维敏捷,叙事流畅,只这两点,就超过了贫民区大多数人。
“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不只是因为好心吧。”齐平问道。
阿七坦然承认,他有些黑瘦的脸上,带着认真:
“这边识字的人不多,我认得一些字,但也不多,报纸都读不全,如果你能安稳住下来,我想跟你请教一些字。”
齐平想了想,说:“可以。”
阿七略有些激动,继续献言献策:
“我建议你找地方躲躲,或者把身上的钱分开放,只在家里放一些,这样对方要是来了,以为把你搜刮干净了,就不会再来了,这边的人都穷,没什么钱的,帮派主要还是找那些商铺收黑钱,你也就是个生人,看着也好欺负,关键还读书……”
这年月,读的起书的,再穷,其实也还好,真正的穷困的人是念不起的。
不过,这个时候,阿七还不知道,面前这个“好欺负”的家伙,不久前曾一人独杀两名神通。
更间接坑死了一位神隐大修士。
他只是觉得这个书生挺特别的,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大一样,但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
恩,他还没学过“气质”这个词……齐平之所以扮做书生,而不是别的更不起眼的身份,主要也是他觉得,自己的气质难以掩藏。
他又不是学表演的,虽然换了脸,但一举一动的气质很难改变。
就像电视剧里的大帅比去扮演一个路人……
或者,美貌女星在脸上抹点灰,就仿佛丑了一样……那根本就是鹤立鸡群……也只有配角眼瞎,才看不出问题……
基于这个思路,齐平不准备刻意“低调”,伪装成市井小人物,那样虽然直觉上更便于隐藏。
但用脑子想想,他再如何伪装,身上的气质也没法与市井底层人设相符。
反而容易出破绽。
低调?刻意的低调同样是种高调。
况且……他接下来准备做的一系列事情,也注定让他难以长久地大隐隐于市。
又与阿七闲聊了一阵,齐平在附近的店铺买了一些生活必须物件,清扫了下小院的积灰,当做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傍晚。
齐平锁上房门,七扭八拐,离开了南城,钻进了一条巷子,继而,手腕一翻,从九州鉴中取出了另外一套衣服,又将身上这一套放进去。
这件法器非但可以装人,还能当储物法宝来用。
不多时,当黑夜降临,齐平大摇大摆,从巷子里走出来。
这个时候,他不再是平庸的穷书生,而是一名模样俊朗,穿丝绸衣袍,腰悬珍贵玉佩的富家公子。
齐平沿着大街走了几步,叫了一辆马车,随手丢出一角银子,整个人钻进车厢。
车夫堆笑:“公子去哪里?”
齐平笑容灿烂:“桃川河畔,画舫楼船。”
当夜幕降临,桃川河畔便热闹起来了,岸上的胭脂胡同香风袭袭,河面上,一座座精致的画舫楼船,被灯光填满。
灯火倒映在河水中,分外好看,齐平乘坐马车前来的路上,便遇上了不少“同道中人”。
能来这边玩的,大多是有些闲钱的,京都青楼规格分三种,第一等无疑是教坊司,里头多的是犯官女眷,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
除夕晚上夜宴,都有教坊司舞女助兴,可见一般。
缺点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进,门槛较高。
第二等便是桃川河这一片,属于综合区,若要贵的,一点不输教坊司,甚至更好。
便宜些的,胭脂胡同里大大小小的园子,也是不错的去处。
至于第三等,便是散落在京都城各处的勾栏窑子,下九流人士聚集场所。
这时候乘车抵达的,大多也是奔着岸上,胭脂胡同里去的。
倒也不完全是价格低的问题。
关键,画舫楼船上都是有身份的花魁娘子们,讲究个眼缘,不是砸钱就能行的。
冬日的时候,画舫船只停了好久,近来城中春意浓了,才重新开放。
“去金风楼的船。”
齐平掀开车帘,随口吩咐,马车夫应了一声,将他放下。
齐平一副风流公子模样,大模大样乘上小舟,直奔楼船。
去年桃川诗会,金风楼名声大噪,可惜不久后,“妙妙姑娘”金盆洗手,失去了这个顶级ip,金风楼人气大跌,老鸨心急如焚,大晚上亲自迎宾。
看到齐平登船,习惯性捏着只精致圆扇的老鸨眼睛一亮,迅速从衣着、饰品估算身家,热情洋溢地扭着屁股走来:
“哎呦,这位公子眼生的很,怎么称呼?”
齐平笑道:“赵氏。”
“原来是赵公子,快请进,香凝姑娘刚起,您算来着了。”老鸨一副长袖善舞模样,拉着他往里走。
香凝……就是金风楼新捧出来的花魁娘子了,齐平熟稔地走进阁子,就看到已有不少客人在。
只是相比于林妙妙在时,差了许多。
齐平注意到,阁子四周摆放屏风,上头竟装裱着一幅幅诗作。
老鸨见他在意,热情解释道:
“这些诗词可都是武康伯齐平,齐大人的真迹,整个京都,属我们这最多。只可惜,天妒英才,齐爵爷走了后,这些诗作便是传世珍宝了,每一幅,都价值不菲……”
说着,她叽叽喳喳介绍起来。
齐平认真听着,眼底有些古怪,没想到自己都“死”了,竟然还能被拿来招揽生意……
暖阁中琴音飘荡,齐平找了位子坐了,才道:“说起齐爵爷,听闻北境有个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