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随着日军的不断抽调,敌人要更多地依靠伪军、伪组织,在条件恶劣的地方,依靠些合法斗争、两面政策和更多的依靠群众工作是正确的的。但在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以打为主要手段,比如象土门村、十里村、良岗村这一带。拘泥于什么上级文件,而不懂得变通,孟有田对此颇有微词,特别是对那些象胡嘉英之流的大言不惭的理论家。

责任和义务,可以同时背负,也可以分别承担,两者也可以相互转化。抗日是责任,孟有田不推诿;养家糊口是义务,孟有田也不想做公而忘私的英雄。激烈战斗、相互扶持的时候还不觉得,一旦沉浸在家的温暖、亲人的呵护当中,孟有田才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小全、秦怜芳、郭龙海等人并不是一路人。

英雄啊,看着光鲜,听着崇拜,却只是在相应的方针政策下塑造出来的时尚品,和个人贡献度几乎无关。只要对时局政策有利,哪怕你吃喝拉撒不能自理,该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时候也逃不掉;可要背时背运,即便单枪匹马功勋盖世也是枉然。

戴着大红花,雷鸣般的掌声,崇拜的目光,远不如躺在炕上,和老娘、妻子心满意足地拉闲话,听着孩子咿咿呀呀,看着孩子跌打滚爬来得满足充实。

人活着是为什么,为一个遥远而崇高的伟大理想?那不是孟有田,他当然也有理想,可这是个水涨船高的东西,高度不同,理想也各不尽然。而秦怜芳、小全、古庆山等人,在孟有田看来,就象是那些练武人沉迷于秘籍名书,为了那遥遥无期的境界而奋斗拼搏,却还以为近在眼前。

太伟大、崇高的理想啊,承担不起。孟有田无声地叹了口气,伸手环住了紫鹃的腰肢,紫鹃轻轻嗯了一声,把头靠了过来。

让平淡的人生如同夜空中的礼花璀璨夺目一次?璀璨夺目以后呢?不逼到这份上,谁愿意把自己搞的轰然一声便烟消云散。人生已经够短暂了,若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就不用变的更短暂了。

但孟有田也不是漫无目标的活着,变成所谓的行尸走肉就有点对不起自己了。可自己的心思还不是对人言的时候,即便是亲近的人,也不会理解。当然,不需要理解,只要听话就行。

水声哗哗,孟有田却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低沉地说道:“今年怕是要大旱了,冬天就下了一场雪呀!”

紫鹃抿嘴笑了起来,依偎在孟有田身上,大旱似乎很遥远,也似乎不干己事。她轻轻蹭着,,头发丝弄得孟有田鼻孔痒痒的。嗯,这样挺好。

精兵简政,这个词对孟有田来说并不陌生。而且,早在一九四一年便有文件下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机关庞大而不适应频繁作战的缺点,还是仍然存在。

随着岗村宁次组织的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席卷华北,机构臃肿的毛病愈发暴露出来,并接连遭到惨重损失。八路军总部因为机关庞大,行动迟缓,被日军围击;129师在其后的反“扫荡”作战中,也因后勤梯队庞大,致使在突围过程中遭受了损失……

不仅仅如此,在华北,各种自然灾害也蜂涌而至,水灾、旱灾、虫灾、雹灾等自然灾害一个接着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几年斗争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庞大的领导机构,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敌后作战的复杂环境。

经过大战后各个部队都减员严重,官多兵少的现象由此突出出来,而战斗部队的缺额却因人员不足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且也不能另外再补充人员了,因为根据地大幅缩减,在日军的封锁下又经济状况很差,已经无力再承担更多人员的生活负担。

现象十分明显,一头多一头少。多的不能产生战斗力,少的又不能胜任日益艰苦的斗争要求。严酷的现实这才真正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必须下大力气抓精简,并且将其当作在敌后抗战中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根据地人民能否养活军队和干部,能否维持抗日的积极性,能否不过度地使用民力,能否不伤害群众的利益,成为了在逆境中能否坚持斗争的重要因素。

精兵,就是缩编主力部队和指挥机关,充实连队。主力军部分实行地方化,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加紧整训,提高战斗力;简政,就是整顿机构和组织,紧缩机关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反对官僚主义。

精兵简政,解决了机构庞大和受到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缺乏足够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使各抗日根据地能够渡过极端困难时期的一项重大措施。而且,在最严酷的环境下,这已经不仅仅是提高办事效率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当时不存在干部的终身制,也不存在只上不下的情况,精简后的很多干部,什么去向的都有,年轻力壮的被动员参军,老弱的、家在本地区的被动员回家,家在外地区的安置到农村工作。有的县区干部回到农村后,或去开荒种地、养猪、养羊,或在商店、合作社工作。

精兵简政减少了大量脱离生产人员,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而且在具体实施中的要求也极其严格。以县一级的编制为例:精简后的大县机关五十至六十人;中等县四十至五十人;小县三十至四十人。而精简前一个县机关有时就有五六百人。同时,还规定专署、县、区各级如增加一人都须经“联办”批准;边区增加一人,要经军政委员会讨论通过,否则,财粮部门不拨粮食,不给经费,令行禁止,毫不通融。

这样挺好,虽然是被逼无奈的政策,但确实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孟有田作为村长自然是心知肚明。

而且,从外线返回的挺进支队,加上本地坚持斗争的人马,又增添了精兵简政后的力量,与敌人进行战斗也就有了相对充足的兵力。

“鬼子从咱村退出去了,大家伙惦记着春耕,都想着回去呢!”强子找到了孟有田,开口征询着他的意见。

“十里村呢?”孟有田不太放心地问道:“还在鬼子手里吧,春耕还有命重要?着急回去等着被鬼子抓吗?”

强子挠了挠头,嗫嚅着说道:“可上面派来了人,号召群众回去重建家园呢!听口气,似乎没有大问题,鬼子应该是打不过来了。”

孟有田轻轻摇了摇头,谨慎地说道:“不能光听他们的,咱们要小心从事,别让乡亲们遭了难。派人回去看看村里村外地道的破坏情况,然后先让民兵回去,等敌人从十里村撤走之后,再让乡亲们大批返家。”

“嗯,这是个稳妥的办法。”强子点头答应,“有田,你别跟着去了,这山里敌人估计是来不了了,你就多养些日子。”

孟有田沉吟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那个新任的民兵队长未必了解咱们村地道的情况,也可能不熟悉咱村民兵的状况,我还是跟着,这样才放心。”

迎着太阳,光明应该就在前方》小说在线阅读_第5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火维哥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迎着太阳,光明应该就在前方第5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