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灾荒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崇祯听这马鸣风的话,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开口问道。
马鸣风点点头,继续说道:“灾荒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仅以目前来看,陛下可下令推广高产作物甘薯,此物对于水旱条件不怎么介意,而且产量极高,一亩之田可产千斤,只要坚持半年,三四个月,就能减缓灾荒,至于蝗灾,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动员民众灭蝗救灾,并且蝗虫肉嫩,极具营养,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当然,在目前百姓普遍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需要调拨粮食赈灾,陛下可采取朝廷救灾与民间救灾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当地富户主动捐粮救灾,学生此前曾在天津参与过赈灾,当地也有一些大户愿意捐粮救灾,陛下若对那些愿意捐献值授予官爵,相信他们必定更加踊跃。”
崇祯听了,思索片刻,随后说道:“继续说下去。”
马鸣风连忙说道:“学生说的第三点就是关于财政的问题,如今我朝之所以内外交讧,说到底无非是银饷的问题,若是银子到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然而百姓困敝已久,想要通过征税的方式恐怕力难从心,故此学生建议,开国门,弛海禁,允许与洋人自由贸易,我大明只需收取进出口关税,便是一笔巨额收入,如此既能富民,又能富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好,哈哈,好一个三点建议,马爱卿果然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朕能够选拔出你这样的人才,实在是一桩幸事。”
崇祯听完之后不由得拍掌叫好,顿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这时,只见魏藻德上前,恭敬说道:“陛下,学生魏藻德有话说。”
“哦?不知道你又有什么高见?”崇祯这时候正在兴奋中,对魏藻德和颜悦色的说道:“有话尽管说,朕这一次绝对广开言路。”
只见魏藻德躬身说道;“陛下,对于这位马年兄的意见,有些学生是不敢苟同的,首先来说,造火炮的确能解燃眉之急,建立水军也的确能够钳制清人,可无论是造火炮还是建水军,都要话费海量的银子,可是银子在哪里?虽然马年兄提出开国门弛海禁之事,可是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啊,每年能够得到多少关税?何时才能得到这些银子?等得到这些银子再去造火炮建水师,真不知道要到何年月?至于举办团练之事更是万万不可,如今许多军镇都已经颇为骄悍不听节制了,若是放手民间举办团练,估计又是这些骄悍之兵,不仅无益,反倒有害,所以学生认为,马年兄所说的这些建议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耳,或许只有赈灾一事有些可取。”
“嗯?那你认为,我大明应以何策应对?”崇祯听了之后顿时也觉得魏藻德说得有理,于是开口问道。
这时候只见魏藻德躬身说道:“学生以为,我大明造成内外交讧的根本在与官场风气的不正,无论是文武官员都不知道礼义廉耻是何物?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对文武大臣进行灵魂拷问,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忠孝,只要有了这些礼义廉耻之心,文武官员们的才能自然就会生出来了,这时候还愁他们建功立业吗?就比如学生我,三年前学生在通州上城,遇到了贼军入侵,学生当时也很害怕,可是学生知道,学生是大明的子民,学生自幼读圣人书,学生的背后是我大明子民,是君父,在此情况下学生惟有振奋圣人和君父赐予的勇气,与贼军誓死一战,幸得圣人与君父庇佑,学生终于将贼人击退,自此之后学生更加明白,只要心中有信念,无论是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哦?三年前在通州击退贼军的竟然是爱卿?”崇祯一听这话不由得动容,他见魏藻德所说的话字字敲进了自己的心坎之中,又见魏藻德三十余岁,举止落落大方,谈吐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而马鸣风虽然谈吐也不错,可是长得太过俊美,而且年纪实在有些小,都不到二十岁,最重要的是,听了魏藻德的一番话,他觉得魏藻德做事更加实际,而马鸣风却有些夸夸其谈,所以当即决定,以魏藻德为本科状元,而马鸣风毕竟还是有些差距,不过看他也有些才能,需要历练历练,便定为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
马鸣风连忙拜倒谢恩,虽然这一次成功摘得榜眼,可是他的一颗心却彻底的失望了,魏藻德说得那一番话简直就是胡扯,对这些没道德没下限的贪腐官员空讲理想信念教育,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可是崇祯作为大明的天子竟然还真就信了,这样可笑的事情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看起来自己果然是白白费了一番唇舌,看来大明真的是没得救了。
其实在一开始听魏藻德那一番话的时候,马鸣风突然想起来在后世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顽固派的言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觉得这种思想极为可笑,崇祯作为大明天子,御国十几年,怎么也能够看出两者之间的高下吧?却不料这只是一个感情用事之人。
“我本来想着尽最后的努力,挽救一下大明的,现在看起来根本没有什么必要了。”
因为马鸣风知道,随着魏藻德被点为状元,接下来大明朝的内阁是一代不如一代,薛国观还算略微干点事,而周延儒就要差不少了,到了魏藻德做内阁首辅的时候,大明朝根本就是毫无建树,坐等灭亡。
所以,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尽快离开京师这个是非之地,然后为自己尽量谋取一些好处,这样的话在南明建立的时候显得自己更有资历和号召力。
不久之后,天子下诏,以魏藻德、马銮、葛世振三人名列一甲,赐进士及第;高尔俨、蔡肱明等五十七人赐进士出身;冯士晔、杨琼芳等二百三十六人同进士出身,这样一来,这一科的殿试最终落下了帷幕。
在得到消息之后,众多学子全都向马鸣风道贺,马鸣风的心中却是苦涩悲凉,自己的意见没有受到接纳,大明无法挽救,天下生灵涂炭,自己就算是得到了榜眼,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紧接下来,为了表示皇恩浩荡,崇祯又根据惯例,授予状元魏藻德为翰林院修撰,榜眼马鸣风和探花葛世振为翰林院编修,同时又特意授予进士姚宗衡四人为检讨、黄云师等五人为给事中,冯垣登等五人为监察御史,颜浑等二人为吏部主事,张朝延等七人为兵部主事,以示恩宠。
在这其中,有一位进士名叫张璘然,在考试中的表现也不错,然而因为他长着一张蓝脸,崇祯看他相貌古怪,没有任职。
张璘然听说这件事之后心中愤愤不平,后来竟然投奔了李自成。
马鸣风听说这件事之后心中更加悲凉,对崇祯也更加失望,现在自己被点为翰林,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可是他却一直想着该如何逃离这里。
原因没有别的,因为他知道凭着崇祯君臣现在的这些做法,根本无法挡住李自成的大军,四年之后这里将会变成一片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