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行军中被敌军突袭,仓卒之际十二斤重炮固然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装弹发射的全套工作,可事先没有划定射界,也许各重炮部队的炮全朝着一个方向打,浪费炮火不说,另外几个方向却缺乏炮火覆盖,敌骑可以迅速杀到眼前。
若是没有选好参照物、标定射击诸元,就算是炮兵老手也很难在一千米距离上做到准确命中,而大炮的发射频率并不快,如果对方是骑兵,几炮没打中的话就冲到肉搏距离了,这就会给步兵带来沉重压力,产生过大的伤亡。
而这一次汉军的炮兵们非常放心,他们的所有技术工作全都是在中将副总监李家福的亲自指导下完成,三斤炮、六斤炮和十二斤重炮的射界,对敌人可能出现的位置形成交叉火力,提前装定的标尺和参照物,又能保证极高的首发命中率。
剩下的事情,对炮兵而言就完全是按部就班的体力活了,面对气势汹汹的条顿骑士,炮兵们只需要做一件事:
扯下装在火门上的细绳子。
步枪改为击发,汉军的火炮也从燧发变成了击发,这种技术改进所费不多,仅仅是在炮管侧面的引火药池处作简单处理就行,而一次引火成功率从过去的百分之九十五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八七。
细绳牵动击锤落到了火门眼的雷汞底火上,碰撞使底火爆炸,火流从细细的引火孔钻进了炮膛,很快就点燃了发射药包。
剧烈膨胀的火药燃气,推动弹丸飞出膛口,在炮口喷出灿烂火花的同时,炮弹本身也携带着澎湃的动能,以雷霆万钧之势飞向敌阵。
无论人还是马,也不管锁子甲还是鳞甲,它们都无法阻拦每秒四百米速度超越音障飞行的弹丸,准确的说,因为炮弹的速度比声音传播得更快,可怜的条顿骑士们仅仅看见前方的炮口火光一闪,还没有来得及听见炮声轰鸣,就已经失去了生命。
三斤炮发射的霰弹是棍扫一大片,像剥洋葱一样把正面冲锋的骑士扫落马下,六斤炮的实心弹则枪挑一条线,凡是在它前进道路上的倒霉蛋就像多米诺骨牌那样被接二连三的打死,那么十二斤重炮的开花弹更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落在哪儿,哪儿就出现一片生命的空白区域。
博克哈德侥幸从第一轮炮击中幸存下来,可还没有来得及感谢上帝,这个狂信徒无意中往设内耳城堡的一瞥,就彻底断送了逃生的希望:
只见城堡各处制高点,凡是稍微宽阔一点儿的平台,全都出现了黑洞洞的炮口!
交叉火力,而且是高低搭配的交叉火力!
博克哈德没有见识过大炮,可他有和阿拉伯人马达发作战的经验,也在阿卡德布置过高低错落的弩箭火力网,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汉军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城堡上的各处火力点,也由李家福提前算出了射击诸元,炮兵们兴高采烈的按照既定参数做着覆盖射击,又是居高临下视野一览无余,真是别提多舒心了。
从天而降的火雨,宛如末日审判提前降临,纵横东欧数十年、声名不凡的条顿骑士团,连参与肉搏的机会都没有,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面对一边倒的屠杀场面,罗马的皇家近卫骑兵们不禁对女皇陛下的选择深感庆幸,她和大汉皇帝的婚姻,换来了一个多么强有力的盟友啊!
城堡高处观战的阿黑皮洛士,则兴奋之中隐隐带着后怕:要是如此猛烈的火力用来进攻设内耳城堡,卫队又能守住几个小时?大汉皇帝和他的军队,将来绝对不可以得罪!
原本答应归附的设内耳城堡,居然出现了汉军炮兵,并且居高临下的朝条顿骑士团猛轰,与地面炮兵阵地形成了高低错落的交叉火力覆盖,这种打击力度绝对是当世任何军队都无法承受的。
博克哈德的运气终于到头了,一发炮弹终结了这个狂信徒的生命,他瞳孔中留下的最后影像,是条顿骑士团正在无可挽回的走向崩溃。
炮声停歇,罗马的皇家近卫骑兵开始了追击。
蹄声如雷。
汉军猛烈的交叉炮火把战场来回犁了好几遍,亲率条顿骑士团主力进攻的博克哈德连同其大部分手下被炸成了肉酱。
皇家近卫骑兵团的冲锋纵队则像若干展开的梳齿,在广袤的大地上横扫而出。
遭到火炮密集打击,残存的条顿骑士早已失去了冲击速度,而骑兵失去速度的保护就变得脆弱无比,皇家近卫骑兵龙卷风般狂飚突进,条顿骑士们犹如深秋的落叶,纷纷从马背上坠落。
见此一幕,设内耳城堡上的阿黑皮洛士伯爵和他的卫队长都是蹻舌不下:仅仅是一轮炮击,再加上骑兵冲锋,在东欧享誉百年、历经战火考验的条顿骑士团,顷刻间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联军的作战效率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骄傲的近卫骑兵们在追歼顽敌之后退回出发阵地的途中,也是兴奋不已: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战斗会变得如此轻松,要知道过去西欧骑士也是相当厉害的对手,即便是强大的近卫骑兵,往往也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呀!
现在以微不足道的损失就击败了条顿骑士团,罗马士兵们自然明白大部分功劳得归于汉军炮兵。
“真是惊人的效率,贵军完全是一部高效的杀人机器。”罗曼努斯佩服的对陈吊眼说。
粗豪的一笑,陈吊眼道:“这是大汉皇帝发明的战术,说是什么火力优先,作战时先以炮挫敌锋,继以步兵摧敌中坚,最后放骑兵衔尾追击勿使漏网,此种战术自打北伐揍蒙古鞑虏以来就从未失手。”
罗曼努斯点头佩服,深以为然:“越是简单的战术越是有效,贵军的战术似乎就此三个阶段,却是百战百胜,不由使我想起了古罗马时代的军团,装备弩炮、标枪、罗马短剑和少数骑兵,弩炮就像贵军的火炮,标枪的作用和步枪类似,短剑在贵军则由刺刀代替……骑兵也类似,咦~~使用顺序与贵军如出一辙。”
两位指挥官一时间有些默然,陈吊眼努力回忆楚风为高级将领讲解的新式作战思想,罗曼努斯则沉浸于罗马军团早已逝去的荣光。
“哈,英雄所见略同嘛,”一位青年参谋官插口道:“这并不奇怪,闻听大秦国有位尤利乌斯.凯撒,乃是当时第一等的英雄豪杰,我大汉皇帝亦是雄材大略之主,所以时间跨越千年、地方远隔万里,战术上却能不谋而合。”
罗曼努斯本想说罗马军团战术并非凯撒发明,想想似乎又不敢肯定他是否对此做过某些重大改进,便也不置可否。
陈吊眼却是深以为然,深信英雄所见略同。
实际上这并不奇怪,远中进搭配的梯度火力层次,不仅出现在罗马军团和大汉陆军,千年前秦始皇的箭阵加锐卒加轻车锐骑材士,数百年后拿破仑的炮兵加散兵加胸甲骑兵,成熟的陆军基本战术在几千年里大框架就没有变过,挑战这一基本框架的尝试全部的、毫无例外的遭到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