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枪所用窝窝头型的子丨弹丨有个尖头,而且为了保持平稳的弹道,发射后弹头就不能变形,所以在弹头里添加了锡、铜等金属让它更硬一点。
这样的硬尖弹头以螺旋、高速的动态打在盔甲上,就像金刚钻似的一钻一个小眼儿,外表上看,被射中的蒙古武士只是盔甲上多了个小指头粗细的眼儿,似乎没有什么大碍。
但正在策马奔驰的蒙古武士,身形突然一顿,然后就和袋没有生命的面粉差不多,咚的一下从马背上栽倒于地,没有抽搐、没有挣扎,死亡的过程仿佛闪电一般,还来不及让人做出垂死挣扎,就迅捷无伦的夺走了生命。
如果战后有人去做尸检,他会惊讶的发现,在尸体表面那个小手指头粗细的圆洞下面,是迅速扩大的弹伤空腔,空腔里的肌肉、血管和神经完全被绞成了肉酱,相邻的内脏也在弹头释放的冲击动能下震成了碎片,如果是胸部中弹,心脏都变成血肉模糊的一团了,这个倒霉蛋几乎是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瞬间就变成了死人……
第一排的汉军骑兵发射之后,迅速拨转马头退回装弹,而第二排的骑兵迎上,射出第二波弹雨,然后是第三排……循环往复,一旦敌人冲进,骑兵们就调转马头回撤,与敌人拉开距离,然后继续用骑枪招呼他们。
在蒙古武士射出一蓬蓬的箭雨之前,炮击和排枪直接导致射出的箭雨稀疏了不少,准头和力度也有所降低。
蒙古骑兵四处试探想找到突破口,但汉军骑兵拥有和他们相等的机动能力,蒙古兵跑到哪里,汉军骑兵也就睹到哪里,用骑枪给他们致命打击,而且汉军步兵面对蒙古骑兵的冲锋,在几波火力打击之后就不得不端起刺刀肉搏,骑兵却能凭借机动力不断回撤,保持与敌人的距离,令蒙古兵的弓箭无所发挥,自己手中的骑枪却能大展神威。
城头上观战的大不里士军民,一时间大开眼界,人们熟知蒙古人发明的曼古歹战术,就是以不断回撤的方法与敌人拉开距离,然后用强弓利箭打击敌人。这一招对付身披重甲的欧洲骑士,可是大放异彩,令多少公爵、伯爵和国王兵败身亡,骄傲的蒙古大军饮马多瑙河畔。
没成想遇上具有相等机动能力,武器射程却大大超过他们的汉军骑兵,蒙古军倒是尝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的苦头,纷纷被汉军射下马来,自己却连汉军的毛都没沾到一根。
即使偶尔被蒙古军逼近,肉搏中弓马娴熟的蒙古武士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们的大汗弯刀斩不开汉军的锻压成型板式甲,只能朝咽喉、四肢上招呼,或者用战斧之类的重兵器把汉军从马背上砸下去;汉军的骑术要差一些,但共析钢调质热处理的战刀,却能轻而易举的将身穿罗圈甲的蒙古兵一刀两断。
表面上看起来,汉军大占上风,可是大不里士人没有望远镜,他们看不见汉军骑兵胯下战马血管暴起、浑身汗津津的样子,更不会听见已经有不少马儿,在痛苦的打着响鼻,体力消耗到了很危险的地步……
楚风却能在高倍望远镜中清清楚楚的看见目前的窘态,事实上他已经多次发现战马突然腿一软,将背上的主人颠下来情况。
“忽必烈不愧为华夏最凶恶、最顽强的敌人,历史上此人能令两千年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一统江山的梦想成真,绝非幸致!”楚风喃喃的低语着,就算他身边的陈淑桢,也被炮火连天的战场吸引,没有听清夫君到底说些什么。
不过楚风马上坏笑着呲了呲牙,“可你还是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啊!被一路追赶着从大都逃到万里之外的高加索,还妄想一战翻盘么?”
情况很明显,高海拔的不利因素只能让汉军的战马不堪重负,但对于步兵炮兵并没有太大影响,蒙古军就算成功迫使汉军骑兵退后,从两翼切入汉军步兵本阵,陆猛也能在此之前构建好空心方阵,用手榴弹和刺刀迎接冲刺的蒙古武士。
以往的战例早已证明,蒙古骑兵无法对严阵以待的汉军构成致命威胁,步兵的手榴弹足以打乱他们冲锋的梯度波次,而密密麻麻的刺刀森林则是骑兵的梦魇,也许他们能撞飞几个、砍死几名汉军,但随之失去了冲刺速度的骑兵,就会被各个方向递来的刺刀捅成透明葫芦。
即便是失去了骑兵的掩护,即便是蒙古骑兵有借着山势缓坡往下冲的加速,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忽必烈的做法,无非是拉近两军的交换比,让汉军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已,即便是什么也不做,汉军也将在付出较大的伤亡代价之后,取得一场血战的胜利。
但楚风并不准备用太多的人命来换取辉煌的胜利,尤其是占据了上风的前提下。
“挥动金底苍龙旗,下令撤退!”然后楚风压低了声音对陈淑桢道:“以最高统帅名义,给战马骑兵总监革职留任的处分!”
沙巴兰山南坡山腰,须发花白的忽必烈手扶刀柄昂然而立,巨幅羊毛大纛在头顶飘扬,高加索猎猎的山风吹拂着雄心壮志,大有借此战绝地反击,重拾蒙古帝国昔日辉煌的意境。
绝世枭雄的目光何等锐利,长在马背的一代天骄对战马何等熟悉!忽必烈分明发现,汉军遮护两翼的战马,步伐越来越沉重,体力消耗越来越接近油尽灯枯。
“还没到时候,再等等,最佳的时机即将到来!”忽必烈不断对自己说。
正如楚风的预计,即使倾蒙古帝国最后之全部兵力,也只能重创汉军而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忽必烈也清楚的知道在过去的十年中,蒙古武士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了。
但忽必烈并没有痴心妄想在沙巴兰山脚下击败汉军,他要的只是重创而已!
大汉师出万里之外,虽有便捷的海上交通线联通国内、从波斯天竺以及地中海地区获取粮草补给,但孤军远征,新开疆万里,中亚河中之地、波斯、塞尔柱、埃及都是刚刚平定,离站稳脚跟还差得远呢!
一旦在沙巴兰山损失过大,中亚的游牧部族、北非沙漠和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波斯的突厥总督们……就难免生出不臣之心,甚至作为大汉盟友的罗马教廷,都有可能重新考虑立场。
到那时,大汉就不得不将远征军剩余的大部分兵力留守两河流域,以保持压力震慑不臣,从而没有多余的力量北上高加索进击金帐汗国,蒙古帝国就保住了最后一块根据地。
从国内抽调兵力?高丽、倭国、吐蕃,哪一个都不是善茬儿,大汉不想按下葫芦浮起瓢,就不能轻举妄动,五个军留守国内,只怕已经是底线了吧?
楚风进一步扩军?忽必烈想到这里,就很为当年纵兵肆意杀戮抢掠而沾沾自喜:当年杀戮极重,破坏极大,整座整座的城市被屠戮一空,中原凋敝已极,如今大汉国内刚刚恢复平静,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维持三十万常备军,恐怕已是大汉人力物力的极致。
忽必烈想着想着嘴角就露出了微笑,他盘算着将来要走的步骤:在肥美的顿河平原和伏尔加草原牧马,休养生息数载,到时候完全可以走阿尔金山北麓的捷径直趋蒙古草原,拿下哈喇和林,重现帝国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