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陈懿大惊失色,如今寨子里人心浮动,个个都准备下山投大元朝享那荣华富贵,谁还愿意打仗?而且,为了搬运大件东西,连寨墙、鹿砦都拆了不少,怎么守得住?
两兄弟爬上寨中望楼,朝下面一看,乖乖不得了,怕不有两三万兵马,旌旗招展,打的是“文”字旗号。
文天祥文丞相亲征!陈懿心底一寒,文天祥好大的威名,就算他兵法战略平常,毕竟是朝廷丞相,光凭督战的威势,自己这些小小山贼就决不可能抵挡!
山下,有名震天下的文丞相亲自督战,三军健儿无不踊跃,小小的几座山寨,他们还不放在眼里。
中军旗下,文天祥比赣南时又瘦了几分,清俊的脸上三绺长须已显花白,脸上也多了好几道皱纹。要知道,他今年才四十二岁呵!
自从楚风和朝廷闹翻,文天祥为了避嫌,就再也没接受过琉球方面的援助,甚至连双方联系都切断了——当然,从陈淑桢那里,仍然能够间接的得到消息。得楚风最初赠送的一千五百匹战马、万两白银和千套盔甲武器,有朝廷的信国公、少保、左丞相、同都督诸路军马事的身份,有麾下近万士兵和随军的数万百姓,文天祥比较轻松的打开了粤东局面,此后筹粮筹饷、募兵练兵虽然辛苦,也不至于累成这样啊!
他是心累。张世杰谢女峡大败,小官家都忧病而死,再立新帝,文天祥要求带兵入朝护卫,居然再一次被拒绝!朝廷啊朝廷,我结发妻子、亲生女儿不相认,我宁愿自己辛苦百倍的筹粮筹饷也不接受琉球援助,这般呕心沥血,你们还是信不过我么?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文天祥都有几手办法,但对行朝的猜疑,他确实一筹莫展了……
“丞相、丞相!”刘子俊见恩相出神,在他身旁轻轻叫道:“我军已将陈家贼寇团团围住,是否发动总攻?”
文天祥一下子收回了飘飞的思绪,陈家兄弟为害偱州,是早知道的,但蒙元鞑虏才是眼下的头号大敌,故而留他们一条性命,内心深处,文天祥还盼望他们投向自己呢。谁知他们狼心狗肺,竟然要受张弘范的招安!
陈家兄弟尽知梅州虚实、粤东地形,放他们投向鞑虏,粤东就麻烦了!得到密报,文天祥立即点起兵马往偱州来,四路进兵,不知不觉就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放号炮,四面同时攻打!注意不要走脱一个!”兵力是敌人数十倍,呈泰山压顶之势,文天祥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总攻命令。
嘭嘭嘭嘭,四颗号炮升到半空中炸开,群山中就响起了海潮般的喊杀声。
安抚副使邹凤率左路兵马、招讨副使杜浒率右路兵马,江西诏讨使刘子俊统领中军,呐喊着一起冲杀。
邹凤身穿琉球盔甲,骑着匹黑色劣马,山寨中射下稀稀拉拉的箭枝,他把大刀抡得滚圆,轻松的拨开羽箭,沿着大路冲上,见寨门堵住,就从寨墙缺口处撞了进去,挡在马前的喽罗想逃,邹凤大喝一声手起刀落,赛如半空中打了个雷,小喽啰根本来不及躲闪,就被连肩夹背劈做了两片。麾下步军跟着邹凤一拥而入,牌刀手、长枪手如狼似虎,杀得土匪们哭爹叫娘。
杜浒是伴着文天祥从鞑虏敌营中逃出的勇士,此时不甘人后,手上一杆点钢枪刷刷刷狮子摇头,左右不长眼的喽罗就被戳了个透心凉。身后跟着的骑兵胯下都是惯走山路的川马滇马,在寨子里外往来冲突,可怜山贼们连马都没有,哪怕那川马比驴子大不了多少,也把他们撞得七零八落。
刘子俊统领的中军更可怕,一千顶盔贯甲的士兵,密密麻麻的排在寨子正面大门前七八十丈的地方,一声令下就以便步向寨中杀来。明晃晃的人墙,简直是一片钢铁的洪流,想想一千个包在钢铁里的人朝自己冲锋的情景,山贼们哪儿见过这个阵势?有胆小的人,当场就吓得流了尿,扔掉兵器往后跑,是正常的表现,少数胆子大的冲上去,手上刀都不知道该往哪儿砍,人家就四肢露在外面,难不成躺地下去砍腿?地趟刀,那门高技术咱不会呀,那是矮脚虎王英的知识产权呢!
你犯难,人家不犯难,宋军士兵轻松惬意的把长矛送进敌人的身体里,扎出一个又一个的血窟窿。
这仗没法打了,“降了降了!”土匪们纷纷跪下,将手上的武器远远抛开,宋军也适时喊出了降者免死的口号。
远处山峰茅草丛中,陈懿眼睛血红的看着这一幕,他在战斗打响之前,就攀着树藤从悬崖上逃走了,但是他的弟弟,四个弟弟中剩下的最后一个,为了拖延时间还留在寨中……
文天祥,我要拿你千刀万剐!
偱州至梅州的大路上,文天祥麾下两万余兵马逶迤而行,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三军将士踊跃,簇拥着中军文丞相车驾。
曾经率先登上赣州城墙的吴国忠,已经升到了都统,看着手下的儿郎们欢欣鼓舞,他的心里面就充满了骄傲。这些兵,要么是赣南一路退过来的,整天想着北上收复故土,要么就是在梅州新参军的,当兵打仗为的是保卫家乡,故而不用讲什么忠君爱国,自然的士气高涨,嗷嗷叫着要和蒙鞑子拼个你死我活。
但是另外一层,毕竟梅州是个小地方,粤东山区的穷山恶水,地下薄薄一层土,挖几锄头泥巴下面就是黄黄白白的石灰石,出产少得可怜,农民比哪儿都苦,这也是为什么粤东闽西多海盗、山贼的原因:活不下去了,只好去偷、抢嘛。文丞相不要琉球白送的武器装备、金银粮饷,又不得行朝支援,独自支撑粤东战局,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前些日子,护着丞相往闽西汀州会晤陈大使,见面才知道她现在的威风,乖乖不得了,三万大军全装备着琉球盔甲、战刀钢矛,三千骑马军,汀州漳州各处城池加固成铁桶一般,又有成百上千的客家、畲人山寨响应,号令达于北自汀州、南达漳州、西抵上杭、东到龙岩、莲城,阵斩唆都之子百家奴,陈大使一战成名,满城尽说“白袍银枪陈淑桢”,百姓们建祠焚香,鞑虏、汉奸则为之胆落。
反观文丞相这边,中军亲兵营才用得上琉球盔甲,那还是最初楚大人送的一千套呢,士兵们宝贝得什么似的,旁人摸都不许你摸一下!军饷每月只得两贯钱,照说儿郎们保家卫国,本不该计较钱多钱少,可家里还有父母妻小等着嚼裹呢,两贯钱如何够用?人家陈大使麾下,小兵都是每月一两五钱雪花银子,合六贯钱,当你三个人拿的!
伙食就更别比了,从文丞相本人以下,每日粗茶淡饭,油星星不见一颗,时不时的还得拿野菜、粗粮贴补贴补,才能混个肚儿圆。就这般,已是文丞相、各位将官散尽家财,梅州百姓踊跃捐输的结果了,一般老百姓春荒时节,还吃的草根树皮呢!吃不上荤腥,儿郎们摸爬滚打训练,劲儿都是虚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