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郭浩说的没错,朝廷举行科考,理应注重才学,有有名气固然是好,但学识更重要。
郭浩这个办法不错,咱们可以试试,这是大周建国第一次科考,朕想给天下士子一个好印象。
不过王大人也没错,名气其实也很重要,因为有的士子的能力,不一定体现在学识上。
所以这次恩科采用糊名制,举荐制同样成立,只要考生有一技之长,朕就不会吝啬官职授予,大周正是用人之际,这次考试多选些人也无妨。”
郭威实在找不出理由拒绝郭浩,因为他这个办法太好了,所有人都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但是他有利于国家,却不利于他们自己。
所以郭威选了个折中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远处真正的人才,大臣们的面子也要给。
至于那也通过关系选出来的官员,以后恐怕要被重点关注了!
下朝之后,郭浩往礼部走,他和冯道虽然是主考,但科考的工作是由礼部负责。
“郭大人,等等我。”
郭浩闻言回头一看,追上来一个小老头,正是当朝礼部侍郎,赵上交。
赵上交,本名远,字上交,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以字称,范阳人。
他美风仪,善谈论,尤好吟咏,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重。曾到中山投奔王都,因有人在王都面前诋毁他,没有得到王都的礼遇,他便南游洛阳,与中官骠骑大将军马绍宏交好。
马绍宏领北面转运制置大使,上表任赵上交为判官,迁殿中丞,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赵上交为虞部员外郎,充六军诸卫推官,累迁司封郎中,充判官。
后晋初年,召为左司郎中、度支判官,历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知内外制,迁刑部侍郎,又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劾无所避忌。
后周广顺初年,拜礼部侍郎。
“赵大人,我正要去礼部呢,咱们一起走吧。”
赵上交笑着点头,对郭浩道:“真没想到,陛下竟然同意了糊名考校,老夫替天下士子谢谢郭大人了。”
赵上交说着对郭浩躬身行了一礼,郭浩受宠若惊,赶紧扶他起来道:“赵大人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
赵上交直起身,对郭浩道:“郭大人有所不知,其实去年贡士,我就曾建议陛下恢复糊名,只是那时候朝局未稳,陛下没有同意。”
郭浩闻言点头,糊名制确实不是他首创的,而是武则天发明的,只不过后来考试没有普遍使用。
“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郭大人此举,可是功德无量啊!”
“不敢当,不敢当,早知道赵大人早有此意,小子就不冒这个头了!”
赵上交笑着摇头,表情有些无奈,郭浩不知道是,由于他的出现,历史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
历史上记载的那次贡士,郭威其实听从了赵上交的意见,但是因为郭浩的出现,郭威的决定也变了。
二人说着已经走到了礼部,二人对视一眼,赵上交道:“还请郭大人宣布吧,毕竟是你提出的建议。”
郭浩连连摆手:“还是赵大人来吧,您是礼部的掌官。”
二人相互退让,看的礼部其他官员一头雾水,最后郭浩说不过这个小老头,只因为一个原因,他是主考官。
“诸位,今日早朝,本官向陛下提议,恢复糊名考校,陛下已经同意,你们接下来要尽快把这个消息传出去,让天下士子都知道!”
郭浩说完,礼部鸦雀无声,赵上交咳了两声:“都没听见么,难道要郭大人把圣旨拿出来么!”
其他人听到这里,立刻答应了一声,然后开始忙碌,消息很快传递出去,汴梁也张贴了榜文。
这个消息一传出,一时间在汴梁城引起轩然大波,此时汴梁城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各个客栈都已经住满了,很多民宅也临时成了民宿。
来京科考的学子中,不仅仅是大周的学子,还有一部分来自江南,其中南唐最多。
因为南唐开国以后,不设礼部贡举,人材的选拔只凭言事遇合,随材进用。
南唐保大十年二月,南唐始以翰林学士江文蔚知贡举,后因南唐执政者均不由科举出身,加以阻毁,南唐意罢贡举。
南唐不举行科举,读书人没有出路,如今大周举行恩科,很多人都想来试试,其实也没报什么希望。
状元楼,一个从古至今都存在的地方,此时大堂坐满了人,其中有两桌人最引人注意。
“李兄,你有了王大人的引荐,这次恩科应该十拿九稳了,我等提前恭喜你啊!”
“哈哈哈,好说,好说,等我成了进士补了官,我一定不会忘了你们!”
“等的就是李兄这句话,可惜我们没有门路,见不到王大人,投出去的行卷也入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啊。”
“孙兄你还有行卷可投,我们几人只能纳卷啊,听说一天就有上百份卷子,那些官员怎么看得完啊!”
听到这桌的谈话,旁边一桌的几个学子脸色有些不好看,他们都是南唐的学子,来大周考试,一直受人歧视。
“哎,陈兄,你不是说,你有个远方的表哥,可以帮咱们把卷子给郭大人看看,怎么样,有消息没有?”
陈玄喝了杯酒,一脸不耐烦地说道:“别提了,不但没给看,就连礼物都退回来了,我看那个郭浩也是沽名钓誉之辈,看不起咱们这群淮南士子!”
其他人闻言有些失落,他们远道而来,为的就是奔一个前途,可是每当他们表明身份,迎接他们的都是异样的目光。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跑进来一个士子,站在门口大声喊道:“老天有眼,朝廷恢复糊名,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有希望了!”
一句话,像是按了暂停键,原本喧哗的大堂瞬间安静下来,那个士子看到众人,又哭又笑的表情。
“什么!恢复糊名!”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那些找好门路的学子,他们找人、送礼、投行卷,目的就是在这次科考中中第,可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难以接受。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有人不高兴,也就有人高兴,江南士子地喜悦溢于言表,他们原本对这次科考没报多大希望,没想到朝廷竟然恢复了糊名制。
“还不仅如此,陛下还说,大周正值用人之际,这次恩科的名额会增加一倍,同时举荐制度同样算数,之所以这样做是想选拔更多的人才。”
那个士子说完,李恒脸色缓和一些,可是陈玄脸上的得意,让他很反感。
“不就是糊名么,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些人还因此而沾沾自喜,也不怕乐极生悲。”
陈玄听到这句话,顿时就知道是在说他们,反讥道:“糊名是没什么大不了,可能让大家凭本事竞争,不像某人,关系早就找好了,也不知道他这个功名是买来的,还是考来的。”
“哈哈哈……”
江南的士子抱成一团,纷纷附和发笑,李恒冷哼一声:“不过是群南蛮子,竟然敢来中原逞能,你给我等着!”
李恒这句话,可以说是很过分了,有几个士子忍不住要动手,却被陈玄拦住了。
“逞不逞能不是你说的,而是看结果,这次考试如果能够公平对待,到时候你就知道谁逞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