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今日你春风得意,不妨也赋诗一首,让百官见识一下你的才华,也证明朕没有选错人。”

郭浩闻言沉吟了一下,郭威在这种场合让他作诗,他不做是不行的,但是做什么诗,的确不好选择。

郭浩来回踱了两步,忽然一拍脑门,笑道:“有了!”

说罢他走到中间,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一首诗念罢,郭威反复吟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哈哈哈,好,说的好,好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

郭威注重的是这句,可冯道却听说了前两句的用意。

“好一句万马齐喑究可哀,陛下,郭副使这是在提醒我们,要重视科举选士,多为国家选拔人才。

郭副使如此年轻,就有如此为国为民的情怀,当真是难能可贵,陛下慧眼识人,老臣为陛下贺,为大周贺!”

“为陛下贺,为大周贺!”

冯道身为太师,可以代表朝中的文官,郭浩这一首诗,成功赢得了文官们的好感,虽然他们现在没有什么权势。

“哈哈哈,冯太师说的有理,等永宁完婚后,朕决定加一场恩科,这主考官嘛,就由太师和郭浩担任吧!”

“多谢陛下!”

冯道笑着答应,郭浩却有着发愣,让他当主考官,开什么玩笑!

冯道看他还愣着,伸手拉了他一把,刚要开口拒绝,就看到王峻那不善的目光。

“多谢陛下!”

不知道为什么,郭浩就是看王峻不顺眼,也许是一开始二人关系就不好,到了今天二人已经站在对立面。

“好,今日就到这吧。”

下朝之后,郭浩还有些迷糊,在回家的路上,官员们纷纷向他道喜。

枢密副使,同平章事,这可是宰相啊,二十五岁的宰相,既然上并非没有,但五代时期实属少见。

刚出宫门,郭浩就被几人拦住了,赵匡胤几人在这等他半天了,他们都是禁军统领,看到郭浩都围了上来。

“大哥,怎么样,陛下封你官没有。”

郭浩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我都是驸马了,估计这辈子就别想做官了,以后朝廷里就靠你们了,你们发达了可不能忘了我啊!”

“什么?真的不让做官了,那这驸马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不当!”

王政忠还是老样子,杨光义严肃道:“政忠,不得胡说,就算不当官,社长还是有爵位的!”

杨光义这么说,可还是替郭浩惋惜,郭浩的本事他们清楚,在战场上他们绝对信服。

“咦,郭大人,你怎么还没走。”

李谷有事出来的晚,看到郭浩就打了个招呼,郭浩笑着回应道:“原来是李相,我这遇到了几个朋友。”

“呵呵,郭大人不必客气,如今你也是宰相了,咱俩平级,以后多多交流。”

“好说,好说,以后还请李相多指教。”

李谷说完先走一步,郭浩目送李谷离开,回过头才发现几人目光不对。

“宰相?”

赵匡胤惊喜地看着郭浩,郭浩笑着点了点头:“陛下亲封,枢密院副使,同平章事!”

兄弟四人闻言大喜,纷纷拱手道:“恭喜大哥!”

郭浩看着四个好兄弟,心里也挺高兴,摆手道:“同平章事而已,又没有品秩,等我当上了平章事那天,你们在恭喜我我不迟!”

郭浩说着搂着赵匡胤和杨光义的肩膀,道:“走,去我家喝酒去!”

王政忠当即答应,王审琦有些意动,杨光义有些犹豫,看向赵匡胤。

“大哥,我们有军职在身,恐怕不好离开。”

郭浩闻言摆了摆手道:“无妨,我现在是枢密院副使,我让人打声招呼即刻!”

兄弟几人闻言大喜,上面有人就是好办事,虽然郭浩不在军中,可枢密院可是总管军务的,有郭浩这个副使在,兄弟几人以后在军中就更顺心了!

确定要喝酒,这时王审琦开口道:“大人,如果要喝酒,多叫几个人可不可以?”

“哦?都是些什么人?”

这时赵匡胤道:“大哥,我们四人回到军中后,就想着壮大一下咱们的义社,结果还真有几个合适的人要加入,就是不知道你答不答应!”

“哦?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石守信、李继勋、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

听到这五个名字,尤其是李继勋三个字,可谓是久仰大名。

李继勋,大名府元城人,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后汉末年,李继勋前往邺都投奔郭威,后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

能和赵匡胤他们聚在一起的,八成是义社十兄弟了,之前郭浩只凑齐五个,刘庆义不幸牺牲,如今加上这五个,还是义社十兄弟!

“好啊,都叫上吧,只要是意气相投,义字当先的兄弟,都可以加入义社,不过核心成员有十个就够了,否则就成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了。”

“水泊梁山?”

几人都是一愣,郭浩哈哈一笑道:“等以后有机会说给你们听,现在先去叫人吧,我也回去准备一下。”

“好。”

兄弟四人先返回军中,郭浩则是回到家里,让家里准备酒宴,一会儿要来九个客人。

听说要来这么多人,李芙赶紧去张罗,郭浩回到书房,回想一下今天发生的事,郭威给他升官,明显是有意为之。

枢密院虽然掌管军权,但枢密使只有王峻一个,还和郭浩不对付,副使有几个,都是王峻的人,所以郭浩在枢密院里还是不好混。

而同平章事,仅仅是和虚衔,他还有个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的职务,这些加起来权利都不如一个河东节度使大。

郭浩在河东半年多,仅仅招募了两万兵马,要不是边防需要,怕契丹入寇,他都不想要这么多,因为养兵太费钱粮了。

所以时至今日,郭浩最大的本钱其实是这两万兵马,虽然他身在汴梁,却也不担心有人叛变,因为这两万兵马,是他自己养着的,其中还有大量的丐帮弟子。

既使有刘向、崔浩在,除非朝廷愿意出钱粮,否则将士们不会听他们的,况且他们都是河东的百姓,河东的变化都是郭浩给的,郭浩在河东很得民心,这才是关键。

郭浩没有反心,他这么做也只是为了自保,李辉他们都有军职,身份是郭浩的亲兵,只不过他们习惯了丐帮的身份。

外有大兵坐镇,每有赵匡胤等盟友,李谷、范质和他交好,郭威、冯道都很看重他,郭浩的底气其实很足。

想明白这些,郭浩意气风发地走出书房,庭院里已经摆开了桌子,凉菜已经摆上了。

半个时辰不到,外面传来说笑声,郭浩让人打开大门,只见赵匡胤四人带着五个年轻人走了进来。

“大哥,人我带来了,就是他们!”

“石守信、李继勋、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见过郭大人!”

五个人纷纷给郭浩行礼,郭浩走上前去笑道:“来了就是兄弟,不用多礼!”

说罢郭浩让几人入座,一个很大的圆桌,十个人也能坐的下,郭浩和赵匡胤分坐两个主位,其他人坐客位。

有人把酒都倒满,郭浩举杯道:“想必五位兄弟也是听说了义社,如果愿意加入,我举双手赞成。

走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2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锥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走一条无法回头的路第2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