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我怎么知道,咱们一起上书,就说花费太多,请陛下定夺吧!”

二人打定主意,没有立刻上书,而是回去做了个统算,一起给刘承佑看。

刘承佑看到统算,知道王章不会给这么多钱,虽然心里不愿意,可是也没有办法,国家财务这一块,他还需要王章。

不过祭祀没办成,刘承佑心里的芥蒂更深了,郭允明看在眼里,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然而还没等刘承佑想清楚怎么办,契丹军队又来了。

契丹入寇,横行黄河以北地区,诸藩镇各保自身,没有出来抵抗的,刘承佑与大臣商议,决定任命郭威出镇邺都,让他督率诸将来防备契丹军队。

谈到郭威的官职时,有了不同的声音。

刘承佑道:“郭侍中镇守邺城,这枢密使的职务,是不是可以免去了。”

刘承佑说完,史弘肇道:“陛下,臣觉得不妥。”

苏逢吉站出来道:“怎么不可,自古以来并无这样的先例,郭威镇守在外,还要这职务何用!”

史弘肇道:“陛下,郭威兼领枢密使,就可以在外根据情况机断行事,各路军队因此畏惧服从,号令便畅行无阻了。

如果免去了他的职务,名不正而言不顺,郭威就无法督促朱军,陛下又何必派他出去呢。”

史弘肇说完,刘承佑点点头,虽然他想削弱郭威的势力,可这个关头不行,契丹可不是闹着玩的。

史弘肇见状看了一眼苏逢吉,苏逢吉冷笑道:“用内朝官节制外朝官,是名正言顺的;如今反过来用外朝官来制约内朝官,难道可以吗?”

“你!”

史弘肇有些恼火,刘承佑见二人要吵架,有些不悦地说道:“够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

郭威始终保持沉默,

朝会散去,二人不欢而散。

过了几天,朝廷下制书任命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枢密使之职照旧。

同时颁布诏书到黄河以北地区,所有军队、武器、钱财、粮草,只要见到郭威签署的文书,立即都应接受命令负责提供。

第二天,朝廷权贵在窦贞固的宅第聚会宴饮,史弘肇举起大杯向郭威劝酒,厉声道:“昨日朝廷的议论,竟是何等的不同!今日我与贤弟痛饮此杯。”

苏逢吉、杨也举杯道:“这都是为国家之事,何必介意!”

史弘肇又厉声道:“安定国家,靠的是长枪大剑,哪里用得着毛笔啊!”

王章道:“没有毛笔,那钱财军赋又从何而来呢?”

矛盾再起,这酒也没法喝了,文武双方再次不欢而散。

几天后任命左监门卫将军郭荣为贵州刺史、天雄牙内都指挥使,刘承佑算是表了态。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初三这一天,郭威向刘承佑辞行。

“陛下,太后随从先帝很久,经历许多天下之事,陛下年纪尚轻,有大事应当接受太后教导再行动。

亲近忠诚正直的君子,远离谄谀邪恶的小人,善恶的界线,应当仔细分清楚。

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都是先帝的元老旧臣,尽忠报国,希望陛下放心任用他们,必定不会坏事失误。

至于边疆征战之事,臣下愿竭尽绵薄之力,或许可以不辜负陛下的委托。”

郭浩说完,刘承佑认真的拜谢,郭威走后却是有些不耐烦,心说我就是信你们这些大臣,结果我就成了傀儡。

“就先让你们得意几天吧!”

第二天,刘承佑下敕书命令:“各防御使、团练使,如果不是军务机要,不得擅自直接向朝廷进奏言事,都须先申报各地观察使斟酌后再来奏闻。”

又过了几天,任命皇弟山南西道节度使刘承勋为开封尹,加官兼任中书令,刘承佑打算收回权利,所以把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都用上了。

起用郭威,是无奈之举,毕竟现在只有郭威能够节制各地藩镇,不用他不行。

而朝中那帮大臣,迟早会解决他们,在郭允明的参谋下,刘承佑渐渐打定了主意!

又过了几天,朝中大臣再次聚会,这次是王章组织的。

开头还算不错,各位贵客有说有笑,后来开始行酒令,史弘肇不太在行,弄不清这类酒令,总是出错、受罚。

这时有位客省使,名叫阎晋卿,就主动坐在史弘肇身边做参谋,告诉他怎么怎么出令,史弘肇学得快,很快就转败为胜。

苏逢吉见史弘肇面有得意之色,就讽刺道:“旁边坐着个姓阎的,当然就罚不着啦!”

这一句话刺得史弘肇不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马上用当时流行的最下流的话语,大骂苏逢吉。

原来,史弘肇的太太就姓阎,但这位姓阎的夫人恰又是过去酒店里的艺伎,史弘肇认为苏逢吉这是有意嘲讽夫人出身低贱。

苏逢吉似乎知道闯祸,挨骂时不还嘴。

史弘肇站起来,想给这个二货饱以老拳,但苏逢吉看事不妙,干脆溜走,惹不起我躲还不行么。

史弘肇不依不饶,竟然拔出剑来,准备追上去杀了这个家伙,一时间鸡飞狗跳,苏逢吉很是狼狈,心里更加记恨史弘肇。

杨邠知道史弘肇脾气,感到都是同朝为官,这个大将杀那个宰相,在天子面前真是无法交代,一时急出泪来,赶紧劝解。

“二位住手,不要再打了!”

史弘肇冷哼一声道:“罢了,我也不跟他计较了,回家!”

苏逢吉没有说话,默默离开,但杨邠担心他被行刺,跟他一起骑着马回去,送史弘肇回到府邸才罢。

刘承佑知道这件事后,于是出面调解,结果史弘肇不依不饶,刘承佑也没办法。

苏逢吉得罪了史弘肇,为了自保,开始在内侍那边挑拨离间,说史弘肇和执政们的坏话,除了郭允明外,还有个李业。

李业是刘知远皇后的弟弟,因为年纪最小,所以很受宠爱。

在他影响下,李业、郭允明等人对史弘肇等人也有了不满,更添油加醋在刘承佑前编排史弘肇等人,于是刘承佑对史弘肇有了“跋扈将军”的印象。

而杨邠也有“跋扈宰相”的风格。

杨邠做事不识大体,上次寿宴就可以看出,而且对国家文明建设毫无感觉,万事凭感觉做去,常把事做歪。

但他执政期间,革除了苏逢吉的一些弊政,多少有些缓解国家的矛盾和紧张,但还远远不够。

他虽然劝慰史弘肇,但骨子里却像史弘肇一样,对刘承佑也没有敬重之心,刘承佑很清楚。

有一次,杨邠与王章一块在御前讨论要施行的国家政策。

刘承佑听后,嘱咐一句道:“事行之后,勿使有言也。”

你们推行的这些政策,要稳妥施行,争取施行之后,不要叫人说不是。

杨邠不假思索,紧跟上一句道:“陛下但噤声,有臣在。”

陛下您只管闭口别出声,有我在。

这话说得确实无礼,刘承佑本来他就对他们不满,李业等人于是又据此挑拨君臣关系,心里的不满越来越深。

刘承佑回想之前。

当初他想立宠爱的耿夫人做皇后,杨邠认为晋封的速度太快,不同意,结果耿夫人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分就去世了。

走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1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锥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走一条无法回头的路第1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