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一段历史妇孺皆知,无需赘言。我注意到一点,在白如烟的叙述当中,她想见朱元璋而不得,似乎是被马氏所阻。而这马氏,显而易见,便是赫赫有名的大脚马皇后了!

莫非是马皇后反对朱元璋与白如烟私会,才将她幽囚在采石矶中?

而当大敌来临之际,眼见着朱元璋就要兵败如山倒,文臣武将一筹莫展的时候,马皇后又放下身段,前去向白如烟求助。

白如烟用了何种手段击退陈友谅大军,黄绢上没有记载。但我和族长一致认为,白如烟一定是通过明教势力,达到了帮助朱元璋解除危机的目的。

黄绢上最后一段只有四个字,让人回味无穷:敌退,如初。

敌退自然指陈友谅大军退回了鄱阳湖一事,只是这“如初”二字,倒有些令人费解了。一种可能是朱元璋与白如烟又过上了以往神仙般的日子,一种则是白如烟仍旧被马皇后给囚禁起来。

我们读罢黄绢上的文字,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又跟着白如烟一起,重新回顾了一段幽秘心事。

这段文字摇曳生姿,从一开始的逍遥自在到中间的紧张肃杀,最后却意味深远。短短一段文字,不比唐宋八大家所写的文章逊色,更何况还有史料价值。

在正史记载中,朱元璋能够在采石矶打败陈友谅,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朱元璋将士用命、文臣谋略深远,二是陈友谅不得人心急于冒进。

而在白如烟的叙述中,我们才得以知晓,所谓的采石矶大战,还有另外的隐情。倘若没有白如烟,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番面目,那就不好说了。

老烟枪慨然说道:“都说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推动者,这就是鲜明的例子啊!朱元璋要是没有明教教众的支持,他最后哪能贵为天子呢?就怕连讨饭的命都没有啦!”

众人都赞成老烟枪的看法,白如烟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这段历史,没有被记录下来,似乎是有人故意而为之,不但不为白如烟立传,还要将她从历史中抹杀干净。

赵五爷把黄绢抢过去,翻来覆去看了一遭,摊手道:“啷个就完了嘛?这小娘们怎么不写诗喽?”

赵五爷其实是指,我们从覆船山中带出来的那份黄绢上末尾有一段相思词,而这一份却没有。

老烟枪笑道:“看不出来嘛,五爷还是个诗歌爱好者,咱们有空切磋切磋!”

“呸!说得就像你也会写诗一样,狗日嘞老烟枪,你龟儿子怎么脸皮越来越厚喽?”赵五爷悻悻然反唇相讥。

我们哄然一笑,情绪为之轻松起来。接下来,我和族长研究起《玉函通秘》第二卷,老烟枪则心领神会,吆喝着将一干人等赶出了书房。

老烟枪自然明白《玉函通秘》的重要性,因而他不想让其他人窥探其中秘密,只留下我和族长两人。

众人一走,我就从怀中将《玉函通秘》第一卷也拿了出来,与第二卷一同平铺在桌子上。

这第二卷与第一卷一样,依旧文字诘屈聱牙,符号图形也都抽象至极。族长看了几眼,连连摇头叹息,说道:“看来要破解这两卷天书,非得耗尽心血不可。”

我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加上先前流血过多,只想着先休息一番,等明日再说。不想我只草草往《玉函通秘》上扫了一眼,却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目光。

原先那些深奥的文字和抽象的符号,不知为何突然间变得浅显易懂,其中意思瞬间显露无疑,再无阻碍之处。

我越看越觉得惊奇,抬眼看向族长,却见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便急忙说道:“族长,我好像能看懂《玉函通秘》了!”

族长先是有些疑惑,待让我解释了几处文字之后,不由得拍手笑道:“好哇,真是太好了!原来上天自有安排,想来这《玉函通秘》还得由明王来勘破才是,我先恭喜明王了!”

族长真心实意地祝贺着我,又问道:“不过老夫很奇怪,怎么明王突然间就能看懂这《玉函通秘》了呢?”

我这才觉得奇怪,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突然间,我猛然回忆起开天眼的经历,指着自己的额头问族长道:“你看一看,我额头上有没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族长盯着我的额头看了两眼,惊愕地叫道:“天哪,你有三只眼睛!”

族长惊异地告诉我,我额头上多出来了一只眼睛。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开了天眼,大概因为九窍玲珑心的缘故,我才得以有了这一番奇遇,从而能看懂深奥的《玉函通秘》了。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尽地告知了族长,他一面听,一面感叹,又一面替我感到高兴,最后说道:“这就是天意了!明王,看来破解人皮笔记的秘密,已经指日可待了。”

我也希望事情能按我们的预想发展下去,只要能读懂《玉函通秘》,进而再按图索骥,想要找到人皮笔记的隐秘,兴许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我和族长高兴一阵,随即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专心致志地解读起两卷《玉函通秘》。

原来这《玉函通秘》上记载的是明教失传已久的法术,第一卷开篇就点出了修炼明教法术的心法概要,经过一番转译,却原来是这样一段文字: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在乎身。……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云云。

我刚把这一段文字翻译过来,族长却骤然起身,惊呼道:“哎呀,这不是《黄帝阴符经》吗?怎么却成了明教心法啦?”

原来这段文字,便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黄帝阴符经》!我又惊又疑,慌忙向族长请教。

族长沉思半晌,整理好思路,才有条不紊地告诉我,这《黄帝阴符经》顾名思义,便是由轩辕黄帝著成的一部奇书。

离奇死亡之升棺发财》小说在线阅读_第2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丑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离奇死亡之升棺发财第2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