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刚才过于心急,没有当面相认,那女人又跑得没影了,只能任由方诗尧信口开河。
这些人里面,要数老烟枪心里最为敞亮,他也不评论,只是打着哈哈劝我们先回旅馆。我悲不自胜,走路都成了问题,便由老烟枪背回了旅馆。
这一夜辗转反侧,我睡而复醒,醒后又头痛不已,口干舌燥极为难受。老烟枪和我睡在同一个房间,我刚坐起身,他就问道:“好受点没有?今晚你挺能折腾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一面找水喝,一面将事情说了,问他有何看法。
老烟枪点起一支烟,将脸庞藏在烟雾中冷笑两声,缓缓地说:“朱婷这小妞确实不简单哪,不过,她怎么跟方诗尧纠缠在一起了呢?”
我也想不通,心里便有些动摇,会不会是我真的认错人了?我忽然感到一阵深沉的疲累,仿佛瞬间失去了方向,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
老烟枪安慰我几句,自行睡去了。我听他的语气,倒是非常信任我,对我说的话丝毫不怀疑,心里就很感激他。
一夜无话,第二天中午,我们离开海宁城,回到了十祖坡。方式族长吩咐村民杀鸡宰羊,很是热情地为我们接风洗尘,整个村庄喜气洋洋,就像过节一般。
方诗雅回到家里,自然很高兴,不顾自己的劳累,忙前忙后地招待我们。方诗尧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现身。
再一次来到十祖坡,我们的待遇与前一次有着天壤之别,还真是白云苍狗,人世无常啊。不过这倒是好事情,我们也就坦然受之。
酒过三巡,村人们都走了,筵席就此终止。房间里只剩下我们几人和族长坐在一起,他清清嗓子,说了些辛苦的话,就转到正题上,说道:“你们此次到了覆船山,可有什么收获?”
老烟枪从包里拿出玉匣,放在桌子上。我们自从得到这个匣子,还没机会打开看一下,此刻便都围了过去。
众人心情激动,互相看一看,又把目光投向了玉匣。老烟枪对于人情世故很在行,就说:“族长,你在这里是个长辈,理应由你打开玉匣。”
族长摇摇头,看着我说:“有明王后人在此,老夫怎敢僭越?还是由这位小兄弟来吧!”
众人又将目光投向我,我紧张得汗水都冒了出来,不免屏住呼吸,伸手打开了玉匣。只见匣子里静静放着一本薄薄的册子,旁边还有一份帛书。
我不免有些失望,本来以为玉匣里面应该藏着什么惊世骇俗的宝物,没想到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本册子。
赵五爷最为心急,一把将册子拿出来,在手里哗啦哗啦翻动一阵,继而抛给我,骂道:“日他仙人板板,欺负老子读书少!大学生,还是你来看吧。”
“书里自有黄金屋,赵五爷,你可别糟蹋宝贝!”老烟枪开起了玩笑。
赵五爷随即又把册子躲过去,噼里啪啦抖了一阵,失望地说:“黄金呢?书里头不是有黄金嚒?龟儿子老烟枪,又来骗老子!”
我们见五爷神态认真,便都忍俊不禁,哈哈一笑,紧张气氛便一扫而空了。
我接过那本册子,先看封面,却写着“玉函通秘”四个字。族长见到这书名,抚掌叹道:“哎呀,这世上果然有这么一本书啊!”
原来这玉函通秘乃是一本奇书,传说里面记载了许多天机隐秘。当年刘伯温便是读了此书,才能够洞察天理,知晓人世万物的变化,最后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
可惜这本书只在明清读书人的笔记中提到过,几百年来,却是谁也不曾得以一睹为快,就连《四库全书》中也没有记录。
我听族长这么一说,对这《玉函通秘》心生崇敬,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一看之下,顿生失落之感,这本书仅仅不过十多页,却是无比晦涩难懂。
我终于理解了赵五爷的心情,那些文字明明个个认识,可一连到一起,简直就是前言不搭后语,比八十年代的朦胧派诗歌还难读。
我想方氏族人对古籍多有浸淫,因而将《玉函通秘》递给了族长,让他和方氏兄妹却解读。我自己则把那一份帛书拿在手里,细细看了下去。
这一份帛书其实是一张黄绢,我不由得困惑起来,在蒯富那个年代,只有皇帝才能将文字写在黄绢之上。莫非这是朱元璋的圣旨?
我急急一字一字地往下读去,越读越觉得不可思议,意识思想完全被黄绢上的文字给吸引了,对身边的一切都置若罔闻了。
却说那些黄绢之上的文字,字迹清秀挺拔,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转而一想,我立即问老烟枪道:“在建文帝衣冠冢中得到的那一个丝绸袋子,你还带在身上吗?”
“怎么了?我把那东西交给组织去了。”老烟枪凑过来,定定盯着黄绢,忽而拍着脑门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这黄绢上的文字与袋子上的如出一辙,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老烟枪见识果然过人,瞬间就说到了点子上。我点点头,看来这些文字就是同一人所为,此人多半便是白如烟了。
我和老烟枪头碰头地挨在一处,一字一句往下读去。这些文字半文半白,要比《玉函通秘》好懂得多,我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障碍。
这段文字实在过于重要,而且哀婉动人,我如今还能背诵。现记录在此,以供各位看官品读:
妾身白如烟,自知命不久矣。回想过往,种种情状宛如昨日,不免幽叹悲歌。当年枫树林中邂逅,重八遭逢挫折,性命堪忧。妾身不顾教规,慷慨解难,重八得以一战而胜。呜呼,何日能故地重游,以追当年情思?枫叶红时,当是吾心泣血!
在这段文字后面,还附有一首小曲,却是元朝诗人徐再思的曲子《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我读罢黄绢之上的文字,心头百般滋味,既有疑惑,又有惊诧,更多的情绪则是难以言表。
老烟枪粗通文墨,但也能将这些文字连猜带蒙解出四五分,一时间竟忘了将烟头从嘴里取出来,烟灰已经挂了老长。
族长等人见我俩神情复杂,便急急将黄绢接了过去,低头认真往下看。待他们看完,也都沉浸在文字里头,难以回过神来。
赵五爷压根就读不懂文言文,抓耳挠腮地等着我们给他解释。他见我们都不开口,便自顾自将那黄绢颠过来倒过去地看,嘴里咋咋呼呼地说:“老子虽然识字不多,但相思二字还是知道嘞。日他仙人板板,这是白如烟那小娘们思春喽!”
五爷话语虽然粗俗,但也一语中的。这份黄绢上的文字,就是记录白如烟的爱情故事。唯一令人惊异的地方,便是那文中提到的“重八”这个人。
稍微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原名就唤作朱重八。白如烟的情郎,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这怎能不让我们震惊和诧异?
文中提到,朱元璋曾在覆船山枫树林中遭到重大挫折。我依稀记得,这个故事,阿瓜倒也跟我们提过。两相对照,这故事想必真实发生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