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将消息传出去,就必须靠岸,找到最近的郡城,只有那里或许有通传向长安的飞鸽,就算没有,也能八百里加急传递消息,这茫茫大海之上是根本传递不了消息给陛下的。
另外他也要转道,不再向高句骊的港口而去,而是要南下,向着琅琊郡而去,去那里堵截高句骊与东瀛人的舰船,眼下他已经收拾掉一支高句骊的舰队,高句骊还剩下两支,而东瀛人的舰船还剩下三支。
仅仅靠他一支舰队也是力有不逮,好在,这大海上不仅仅只有他一支大唐皇家海军,孙仁师,杜爽,以及刘仁愿,各带着一支舰队在海上狩猎各自的猎物,得想办法通知他们,让他们也一同赶往琅琊郡。
眼下已经不顾上那么多了,环视了眼巴巴望着他的将士们,刘仁轨高呼道:“你们怕不怕死?”
将士们似乎知道刘仁轨要做什么,纷纷高声回应道:“不怕!不怕!不怕!”
“好,有你们这样忠勇的将士,是大唐之幸,既然大家都不怕,那即可起航,我们前往琅琊郡!”
“大人,这些高句骊人怎么办?”一旁的校尉目光不善的看向面前的上官道。
刘仁轨心头百转,他也听懂手下的意思,最好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将这些高句骊全部斩杀在这里,免得带着不但浪费粮食,还要派人盯着他们,可如此斩杀俘虏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思量良久,刘仁轨计从心来道:“将这些高句骊船只全部带走,把这些高句骊人全部赶上獐子岛,等我们毁掉高句骊人与东瀛人的阴谋之后再来找他们,若那时他们还活着的话!”
众人听到刘仁轨的话不由的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既不乱杀无辜,还省去很多麻烦,这獐子岛也不小,若是这些高句骊人好好呆着,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想要离开这里,在没有船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说他们只有老实呆着,期望他们早点来接他们,将他们押送回长安,当奴隶卖掉。
当然,这些事情可不会告诉高句骊人,要是他们知晓即使活着也是被贩卖成为奴隶,怕一个个就跳海自杀算了,省的活着跟死了没什么区别。
在刘仁轨的命令下,一个个高句骊人被从他们的战船上赶到了獐子岛上,看着逐渐离去的舰队,上官道脸色很是难看,他自然知道刘仁轨去做什么,可却无可奈何。
一旁,崔石低声询问道:“大人,我们就在这岛上等着?”
上官道冷哼道:“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先派人去探查整个岛,看看有没有淡水,再多多捕获食物,另外派一批人砍伐木头,我们要造船离开这里!”
崔石精神一震,忙点头下去安排去了。
刘仁轨自然不知上官道的想法,就算知道也会嗤之以鼻,造船?要是船那么好造,他们大唐也不可能迟滞那么多年,直到罗章提供了造船的方法,才造出近海海船来。
在一没工具,二没造船工匠的情况下,想要造出一艘能够出海的海船,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也是刘仁轨并不担心将上官道等人留在岛上的原因。
在使出獐子岛后,舰队就遭受了狂风暴雨的袭击,风浪之大几乎将战船给掀翻掉,好几次都遭遇了险情,要不是平时训练有素,怕遭遇这样的情况,根本就应付不了。
原本按照刘仁轨的想法是派出一艘舰船先靠岸去附近城镇找人先通禀消息,可眼下这样的风浪,让一艘舰船单独离去无异于是送他们去死,这样的想法只得作罢。
而通知另外几支舰队的事情也因为风浪太大缘故只能暂时搁浅,只有等风浪小点,才能试着发出信号,告知附近的大唐皇家海军这样一条危急大唐安危的消息。
当然,就算是不能通知到刘仁愿他们,刘仁轨也不会放弃前往琅琊郡的,最起码他可以在外围拖住敌人两支舰队,给琅琊郡减轻一些压力,不至于面对那么多的敌人!
不知是刘仁轨的运气好,还是老天看在刘仁轨一片赤诚,动了恻隐之心,一日之后,天光大亮,乌云散去,海面也变的风平浪静起来,不似昨日那般浪高风大。
见此情况,刘仁轨当即下令二艘舰船向着东边,北边开去,并每隔三十海里,冲天空射一发铁疙瘩。
而他则带着舰队一路南下,准备找就近的港口停靠先传递消息。
之所以派出两艘舰船向北,向南打出铁疙瘩,且还每隔三十海里,那是因为刘仁轨他们做过实验,三十海里内,凡事有船只在附近,都能听到天空中铁疙瘩爆炸引发的巨响。
若是附近有皇家海军的舰船在听到这巨响之后就会给予回应,在听到这回应之后,刘仁轨的舰船就会顺着声响前去查找,并找到回应的皇家海军舰船。
有人要问,为什么不制作信号弹,罗章当时也想制作一些信号弹的,怎奈他技术水平有限,这不是他擅长的,能将火药鼓捣出来已经算是不错了,制作信号弹,他可没那本事。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这种笨办法来相互联系。
三日之后,刘仁轨的舰船终于靠近了归属琅琊郡的东营港,由于这里并没有飞鸽能联系长安,无奈之下刘仁轨放下了一名校尉以及五名士卒,在当地买了几匹快马,命他们日夜兼程带着他的奏折,赶往琅琊郡郡城,也就是现如今的济南,向郡守禀报东瀛人与高句骊即将从琅琊山登岛的事情,让他们早做准备,同时也让郡守第一时间向朝廷禀报吐蕃人有可能侵犯大唐的事情,而他会尽一切可能拖住敌人。
在布置好一切之后,刘仁轨不敢耽搁,再次扬帆起航,向着琅琊山进发,按照路程来计算,再有二日的海程即可靠近琅琊山海域,他也命手下做好一切准备,一旦发现东瀛人与高句骊人的舰船就狠狠的打,不用打什么招呼!
北方,定襄城外二百里处,程咬金等人的营寨,经过几日的狂风暴雪,今日终于风雪停歇,太阳高挂。
而就在这天,李靖也带着一队亲卫赶来了这里。
在看到那个个如土包一般却晶莹剔透的冰屋之后,李靖那是赞不绝口,而当他进入其中之后,更是大为赞叹罗章的聪慧,最后当他来到了李绩的冰屋之内后,见到了程咬金在给他的信中所写的煤。
看着燃烧很旺的煤,李靖也是心神震动,钱财谁不爱,可以想象这煤若是真的能在长安售卖,那可是最赚钱的行当了。
要知道冬季,长安每天所消耗的柴火不知凡几,且价格也很贵,普通百姓都是自己去城外砍柴,他们可没有那闲钱去购买柴火,可架不住城内的达官贵人多啊,他们每日所要购买的柴火那都是按车往家里拉的。
若是这煤能够取代柴火,且价格便宜的话,不但达官贵人能用,百姓也能用,那赚的可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