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若是一些上百年历史的文献,在借阅之前甚至还得通过相关资格的考核,以及戴上专门的手套。

不过这份笔记相对来说倒还算是比较“新”,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将它摊开在桌上,陆舟从第一页开始,仔细研究了起来。

想要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不容易,莱曼斯皮策的笔记就和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样,字迹潦草的同时,还夹杂着一些意义不明的简笔画。

也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写下那份遗嘱,把自己的手稿全部捐赠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陆舟觉得,若是换成了自己,他肯定不会容许这种“意义不明”的东西留在世上……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陆舟将它从头看到了尾。

虽然很多地方难以理解,不过看完了之后,他还是感觉受益匪浅。

尤其是对于完成仿星器最终设想的前置技术,莱曼斯皮策的判断,和他自己总结出的结论基本上吻合的。

“……难以想象,这竟然是六十年前的东西。”合上了这本陈旧的手稿,陆舟不由轻声感慨,给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评价。

哪怕是放在现在,将这笔记中的思想和对仿星器的设计理念提炼出来,依然可以得到一篇学术价值不小的论文。

当然,这都过去六十年了,这个工作肯定已经有人做过了。

将手稿放在一边,看着整理在笔记本上的内容,陆舟陷入了思考。

可控核聚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它本身的意义还是背后所蕴藏着的广阔前景,都足够引起他的兴趣。

然而问题是,他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是更接近常温的超导材料?

亦或者,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尝试着去研究“等离子体在仿星器中的运动规律”?

前两者是应用层面,后者则是理论层面,无论是哪个难度都不小。

尤其是后者,涉及到相当复杂的等离子体湍流现象的研究,可以说这是关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诸多研究方向中,最困难也最复杂的一块。

因为目前为止,人们对等离子体能采取的措施仅仅是“诊断”,而非“测量”。

然而,一旦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仅将推动核聚变工程的进度,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研究也是具有很大启发性的……

就这么沉默着,时间大概大概过去了十分钟那么久。

嘴角忽然勾起了一丝笑意,陆舟抬起笔,在“等离子体在仿星器中的运动规律”这行字上,画下了一个圆圈。

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他带着那份手稿和自己的东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果然,还是更有挑战性的难题,更适合自己。

自从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之后,还从来没有哪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如此地令他心潮澎湃过……

《科学报》编辑部,总编办公室内。

正坐在办公桌前喝着茶的蔡总编,正一丝不苟地审阅着手中的稿件。

虽然在媒体互联网化的当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影响力已经稍显逊色,但在国内学术界这个圈子里,《科学报》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毕竟,他们是华科院直属事业单位。哪怕他们的报纸不是所有体制内的科研人员都会看,但大多数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基本上一定会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力,蔡主编在审稿的时候格外慎重,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对热点人物、科技新闻的评论性报道,他都会严格地亲自把关。

毕竟要是风向把不准,报道出了差错,他是要负责任的。

不过今天的稿子水平都不错,连着翻了几份他都还算满意,直到他翻到了一篇关于国内知名学者王海峰教授的采访稿时,他的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脸色渐渐阴沉,啪的一声将采访稿拍在了桌子上,蔡主编看向了自己的办公室秘书,语气不善道。

“把李学松给我叫来。”

见蔡主编的脸色不太对劲,周秘书也不敢多问,连忙点头,二话不说便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一个人,满脸愠色的蔡主编,试图平复着呼吸。

然而当他一看到桌上那份采访稿,便气不打一出来。

在开会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强调,身为体制内的新闻工作者,要有政治嗅觉,要紧跟风向走。然而很显然,这个端着铁饭碗的饭桶,根本没把他说的话听进去。

这要是他一个疏忽,没把这采访稿给截下来,只怕报纸出来的当天,他就得被上面的领导叫去谈话了。

想到这里,他心里便气不打一处来。

另一边,周秘书来到了外面的大办公室,找到了那个叫李学松的人,板着脸说道。

“总编,找你去一趟,你现在就过去。”

看着周秘书的脸色不对劲,李学松顿时紧张地问道。

“周哥,蔡总他……到底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啊?”

他记得自己最近没得罪人啊?

“不知道,”周秘书皱了皱眉,一脸严肃地训斥了句,“还有,这里是单位,别什么哥啊姐啊称呼。”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李学松满头大汗地点头:“是,是我不对,我接受组织批评。”

“快去吧。”周秘书板着脸说道。

虽然整个人都是懵逼的,但李学松却是一句嘴也不敢还,埋着头便向总编办公室的方向小跑过去了。

办公室里的人看着小李离开的方向,都在窃窃私语地议论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最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还是李学松被人,然而一直到他敲响了总编办公室的门,他也没想出来自己究竟是哪里得罪了蔡总编。

敲了门之后,听到门背后传来一声冰冷的“进来”,他浑身打了个寒颤,战战兢兢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见蔡总编盯着自己,李学松被看的心里发毛,心虚地小声道。

“蔡总,您找我?”

看着站在办公桌前的小李,蔡总编没有说话,只是阴沉着脸,食指点了点桌子上的采访稿。

“这东西,是你写的?”

李学松看到那稿子之后,先是一愣,立刻明白了是什么事儿。

脑筋转得飞快,他琢磨着大概是领导不满意自己的采访,于是试图解释道。

“蔡总,我知道这样的报道可能会引起争议,但这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地报道对王教授的采访,要说争议那也是在王教授身上。而且,只有这样才有新闻的噱头……”

“噱你x个头!”新闻稿扔在了这蠢货的头上,蔡总编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我缺你那两个噱头?你特么的这么懂新闻,怎么不辞了工作去做自媒体去?”

被骂的狗血淋头,李学松战战兢兢之余,心中却是对这叫苦不迭。

他就是一个普通记者加编辑,被采访的人说什么,他自然就写什么,哪里控制的了别人说什么?

不过,要说责任的话,他当然还是有一点的。

毕竟他之所以找王海峰采访,便是听闻其私下里与陆舟不和。

有争论的地方才有新闻。

比起一本正经的报道,大家肯定还是更爱吃瓜看戏看撕逼。

彻底闭上嘴不说话了,李学松站在那里,老老实实地挨训。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小说在线阅读_第3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晨星LL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3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