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点!”
坐旁边的卢院士训斥了句,脸上却是带着笑容,没有半分责备的意思在里面。
送上掌声的不只是全场的数学家们,就连站在会场门口,负责接待工作的京师大学学生会的本科生,都忍不住鼓起了掌。
站在颁奖台上的那人,和他们是一样的年龄,甚至比他们还要小上一两岁。
但正是这样的他,却获得了全场所有数学家肯定的掌声。
从他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名为榜样的光芒……
当然了,虽然掌声很响亮,但对于陆舟这位年轻的陈省身奖得主,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比如,原本已经半只脚踏上了颁奖台,却在最后关头被一脚踢开的那位……
旁边掌声雷动,坐在会场后排的卫思阳表情有些尴尬,双手搁在腿上,想送上掌声,却又不敢。
原因无他,只因坐他旁边的老板,这会儿眼睛都绿了,自己这要是敢拍一下手,怕是别想顺利毕业了。
盯着颁奖台上的那人,马长安的那张马脸拉得很长,脸色阴沉的有些可怕。
让他妒火中烧的倒不是因为陆舟的拒绝得罪了他,而是因为这份荣耀,原本应该是属于他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这里面的故事就有点长了。
国内数学界的圈子不算大,但里面的江湖却一直不小。
52年全国院校调整,上面要求把民国时期效仿英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式的“专才模式”,水木、折大数学系被砍,举国之力建设燕大、震旦。
虽然一段时间内将燕大、震旦数学系的整体实力上升,但也为日后数学界山头主义横行埋下了伏笔。到如今为止,数学界基本可以划分为燕大、华科院、震旦三大派系,把持着基金、评奖、院士评选等学术资源。
这问题往大了说是学术资源的浪费,但这也算学术界的传统了。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华罗庚的关门弟子冯教授,学术造诣不可谓不高,却因为华罗庚老先生仙逝太早,以至于评选院士数次落选。
最后这位老先生被水木大学从华科院挖走去做院长,其中一个条件便是助其评上院士,但奈何至今仍未成功。
可见,院士的评选不一定是和学术“绝对”挂钩的。
当然了,也不可能让一个毫无作为的人上去,你总得有点说得过去的学术资本才行。
身为震旦学派的成员,马长安为了17年的院士评选,可谓是准备了许久。其政工资历无可挑剔,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在震旦数学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奈何其学术资本,比起那些一心做学问的教授们来说还是太单薄了,别说是一篇顶刊一作,就连一篇可以被称为重大研究成果的论文都没写过。
当然了,二作三作的文章他还是有不少的,毕竟他是已故“上代掌门”谷老前辈的徒弟,和震旦学派的“现任掌门”洪院长又是师兄弟,很多震旦大学的教授,哪怕对有些事情没兴趣,多少也会给他一点面子。
然而比较难受的是,国内和国外不一样,只认第一作者,二作往后都是不认的。
所以,他便将目光瞄准了陈省身数学奖。
如果拿到了陈省身数学奖,有着这份资历充门面,再加上师兄的支持,评个院士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为这个奖项四处奔走了,而他的师兄也算是帮了不少忙。
他甚至连获奖感言都想好了。
结果没想到,竟然被这小子给截胡了!
就在陈省身数学奖揭晓的当天下午。
华科院,数学研究所。
坐在办公室里,带着老花镜的向华南院士,仔细地盯着摆在桌上的《数学年刊》,手中捏着的钢笔,时不时地在纸上笔算。
做学问,便是活到老学到老。
尤其是搞数学研究的,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成果诞生,像是《数学年刊》这种顶级刊物,老先生是从来不会错过的,每当新版刊出,必定第一时间拿来翻阅。
就在这时,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拜访了他的办公室。
一进门,便笑着嚷嚷道。
“老向啊,在干啥呢?”
向华南抬起头,看见走进办公室的王熹平,摘下了老花镜,笑着说道。
“哟,稀客啊。”
说着,他看向了旁边办公桌的学生:“小李,去帮王教授倒杯茶。”
“好嘞。”
那个叫小李的学生放下笔,熟练地端来了电热壶,恭敬地为二位老教授斟上了一杯茶。
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蹭茶了,王熹平自然不会客气,接过了杯子后,便坐在了办公室墙边摆着的茶几旁边,惬意地靠在了沙发上。
一边翻着期刊,向华南一边用闲聊的口吻,和这位老友说道。
“数学大会你不去,来我这里做什么。”
“又不是给我颁奖,我去凑什么热闹,不如来你这儿吹会儿空调。”王熹平笑了笑,继续说,“不过我虽然没去,却听说这届大会开得有点意思,上午的开幕式,竟然把邱成桐给请来了,还把陈省身数学奖颁给了那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原本都在传,这届陈奖是你们华科院杨志广和震旦大学马长安的,结果看来那个姓马的被踢掉了。”
信息量有点大,大的让人惊讶。
不过让向老先生惊讶的倒不是谁得奖了,而是……
“王诗成那老家伙,居然向邱成桐低头了?”从期刊上挪开了视线,向华南看向了老友,说话的语气中满是诧异。
因为一位田姓教授的事情,邱老先生和燕大数学系闹得不愉快,在数学界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01年,燕大把在麻省理工大学当教授的田教授进行包装,冒充北大全职教授评选国内院士。而邱成桐却很不给面子,在报纸上点名批评“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博士生在数学上是二流,到国内要拿高薪”,后来05年更是指责其学术造假,并列出了被抄袭的七篇论文。
这件事当时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不过最后低调收场了。
不过,邱老先生和燕大学派的梁子,却是一直都没有解开。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最终落户水木大学,而非数学系冠绝全国的燕大,也正是因为这件事。
当然了,虽说国内学术界山头林立,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隶属某个派系,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权力的。
尤其是那些年事已高的老教授,已经功成名就,名字摆在那里就是学术资本,自己的学说拿到国际上自成一派,有些东西不是执念太深,根本不会计较。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东西都看的很淡了。
比如王熹平教授,就属于对名利看得不是很重的人,属于真正热衷于教育的老教授。
也正是因此,虽然他在燕大教书,但和邱成桐关系却一直不错,也经常来华科院这边串门。而他经常串门的向华南院士,也是属于那种远离学术圈,安静做学问的老学者。
王熹平抿了口茶,笑着说:“不低头不行啊,这要是让马长安那个不学无术的老东西拿了陈省身数学奖,可得把脸丢到太平洋对面去了。”
“还有这说法?”向华南皱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