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整整一个上午,他才成功得到了一片宝贵的“均匀涂覆着pdms纳米孔薄膜的铜箔”。
看着夹在镊子上的铜箔,陆舟心中不禁感慨。
要是知道了这玩意儿是什么,有什么用,只怕自己开出上亿美元的价格,都没有人会嫌贵吧?
心中得意了一小会儿,陆舟将样品收拾好,包括那些剩下的装在药品玻璃瓶中的pdms材料,也都一个不剩的带走。
现在还剩最后一步了。
那就是制作简易的电池,测试这块薄膜的性能,究竟是否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神奇。
已经看过钱师兄演示的陆舟,这一次自己操作起来,虽然谈不上多熟练,但也算是基本熟悉了。
来到另一间实验室里,陆舟潇洒地换上了白大褂“战袍”,将手伸进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小心翼翼地将覆盖着pdms纳米孔薄膜的铜箔,固定在了电池模具上。
至于,粘合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集流体为铝箔,正极活性材料依旧是如今锂离子电池常用的lifepo4!
至于隔膜,陆舟一如既往得选择了celgard2325三层组合隔膜。
除了负极材料大改之外,其它材料基本上是上次锂枝晶观察实验的“原班人马”,最多只是用量存在微小的变化。
完成了最后的组装操作,陆舟依旧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取出样品,关闭手套箱的各路气阀。
直到完成了全部步骤,他才长出一口气,用袖子轻轻擦了下额前的汗水。
“搞定!”
看着手中的电池样品,陆舟心中充满了激动。
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虔诚。
是的,是虔诚。
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这,对科学的虔诚。
这项技术很有可能来自一个比地球上所有文明加起来还要先进的文明,相比起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藏在它背后的经济价值都暗淡了许多。
或许它来自一片战场废墟,也或许来自某个不起眼的星际游乐场旁边的垃圾桶。
但无论它来自哪里,让它从残骸中重见天日的人,是自己。
深呼吸了一口气,克制住心中的激动,陆舟将电池样品接在了bk-6808可充电电池性测试仪上,然后小心地放在了数码显微镜下。
一切准备就绪,剩下需要做的,仅仅是等待了。
希望最后的结果,不会让他失望。
设定10分钟拍摄一张照片,陆舟打开了电池测试仪的电源,然后从电脑包里取出了一份关于波利尼亚克猜想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献,静静地钻研了起来。
窗外天蒙蒙亮。
不知何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的陆舟,揉了揉眼睛,活动了下僵硬的胳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然后,他站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走到了数码显微镜前,检查了显微镜下的样品。
没有爆炸,也没有冒烟。
看到样品完好无损,陆舟心中一喜,紧接着又看向了旁边的电脑,将拍摄的照片像翻幻灯片一样快速过了一遍。
“成了!”
拳头捏紧,他差点没忍住欢呼出来。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他一共做了四组充放电循环,没有一次出现锂枝晶!
飞向负极的锂离子并没有形成白色树杈,而是在pdms材料的下方,沉积出一层苔藓状的褶皱,并一层一层向上叠加。
从bk-6808可充电电池性测试仪上的数据来看,非但没有锂枝晶形成,就连库伦效率也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效果好的让陆舟意外。
他原本以为至少也得将pdms材料和那些碳纳米小球结合起来,才能彻底解决锂枝晶问题。结果没想到,就算是把pdms材料单独拉出来,也效果好到惊人。
至于那些碳纳米小球的作用,陆舟维持了先前的猜测,除了加速锂离子的析出速度之外,大概是用来“捋平”pdms材料下方的褶皱用的。
至于那些苔藓状的“褶皱”,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至少比致命的锂枝晶好太多了!
少了那些小球,随着电池不断充放电,褶皱现象的加剧,虽然不至于刺穿锂枝晶,但库伦循环效率肯定会有所下降,使得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
也许对于高级文明来说,这点瑕疵是不容接受的,但对于地球上的任意一家公司来说,这点瑕疵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在安全性保障的前提下,不下降电池的使用寿命,尽一切可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才是行业的最大追求!
就好像别人的手机充满电能刷一个星期的围脖,打一个星期的游戏,而你的手机充满电玩不到半天就红血了,市场竞争力高下立判。
当然了,这个比较或许有些夸张,影响电池性能的要素有很多,具体的续航能力还得看电池以及控制电池的芯片等等元件具体怎么设计,而这一部分是陆舟难以插手的。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新型的负极材料,将为整个行业提供无穷的想象力!
无论是市面上广泛应用的硼酸锂电池还是锰钴酸锂电池,负极都是以石墨为主。至于还躺在实验室中的锂硫电池,更是跪在锂枝晶爸爸的脚底下唱征服。
所以,陆舟很清楚,自己这大半个月来做出的成果,意味着什么。
深呼吸了一口气,他闭上双眼,默念道。
“系统,那些碳纳米小球怎么做?”
睁开了双眼,陆舟盯着显微镜上的那个样品,轻声默念道。
“果然如此吗……”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些碳纳米小球所蕴含的技术,已经超出了他的材料学等级,就和那什么筛选氧分子的隔膜之类的东西一样,他暂时还没有查阅那部分资料的权限。
过不其实也无所谓。
从残骸一号上扫描下来的数据都存在他的电脑里,并不一定什么事都得依靠系统来解决。
等他自己的实验室建起来,雇一群研究员帮他打工,将里面的技术一件一件还原出来,都是迟早的事情。
拔掉了电源,陆舟将显微镜下的电池样品,保存在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小盒子里。
紧接着,他将数码显微镜上的照片和bk-6808可充电电池性测试仪上的数据全部保存到u盘中,至于存在设备上的原始数据则被他彻底销毁。
将实验室打扫干净,确认没有“有趣”的东西遗留下来之后,陆舟心情愉快地离开了实验室,将钥匙还去了负责管理实验室器材的王老师手中。
正巧,出门的时候,陆舟碰上了钱师兄。
看到陆舟,钱师兄打了声招呼说:“实验做完了?”
陆舟笑着说:“做完了。”
本来只是打了个照面,陆舟忽然想到了什么,叫住了正准备走进办公室的钱师兄。
“对了,你们在研究电极材料吗?”
去年下半年,陆舟在帮李教授做项目的时候,便听他说起过今年好像要研究什么电极材料相关的课题。
“是的,”钱师兄点了点头,笑着问,“感兴趣吗?”
陆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过来问道:“你们是什么项目?”
并不是什么值得保密的东西,钱师兄便用闲聊的口吻回答道:“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麻省理工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把硫固定在介孔碳材料里作为正极材料,可以有效减缓负极锂枝晶的生长。至于更具体的东西,我就不便多说了,签了保密协议。你要是感兴趣,李教授肯定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