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42】
董金瓯是浙江湖州人,胆识过人,武功超群,而且脚步敏捷,从湖州到北京,十日可到,类似于《水浒》中神行太保那样的人物,但是比神行太保的武功要好很多。
有一次,董金瓯替一名生意人送本金,腰裹千两黄金,走往北京。清乾隆年间,山西商人创立票号,相当于今天的银行,而在此之前,做生意需要把钱带在自己身上,或者雇人保镖,极不方便。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今天,人们出门做生意,只要带张银行卡就行了。
董金瓯走到山东开成庙,觉察到有盗贼尾随在后,便故意把盗贼引往旷野,然后从腰间解下金子,挂在树上,从马背上跳下来,招手让盗贼过来。
盗贼上前,两人展开生死搏杀,时四野茫茫,不见人迹,狂风呼啸,落叶满天。激战良久,盗贼渐渐落于下风,便跳出圈外,问道:“足下拳法绝妙,是跟谁学的?”董金瓯说:“僧耳。”盗贼说:“要破僧耳拳法,非我妹不可,你敢在这里等候吗?”董金瓯笑道:“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害怕一个女子?”然后脱下外套,坐在地上等候。
不久,来了一名女子,年约十八九,非常漂亮,她一见面,没说一句话,就与董金瓯斗在一起。
两人格斗好长时间,难分上下。女子罢手,站立一边,问道:“你的拳法不是僧耳传授,应该另有其人。”董金瓯老老实实地说:“僧耳是我的启蒙师傅,但是我的拳法主要得自僧耳师傅王征南的传授。”女子落落大方地说:“既然这样,你敢不敢跟我回家,我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再一较高下?”董金瓯朗声答道:“有何不敢!”
女子在前面走,董金瓯在后面跟,两人一路都没有说话。刚刚来到女子家门前,先前与董金瓯决斗的那名男子突然迎出来,笑着喊道:“妹夫来了。”院子里冲出一伙人,有的把大红花别在董金瓯胸前,有的把红盖头蒙在女子头上,强行按着他们结拜。董金瓯震惊不已,急忙问怎么回事,哥哥说:“我父亲生前是镖师,路遇僧耳,与之决斗,被僧耳杀死。我们兄妹立志为父报仇,访得僧耳的师傅是王征南,想去拜师学艺,苦于无人引荐,你是王征南的弟子,可以推荐我们见到王征南,苦练武艺,为父报仇。”
董金瓯没有想到,江湖仇杀居然引出一段美好姻缘,而且娘子非常贤惠漂亮,就痛快入赘了,将千两黄金,托付别人送往京城。
爱师傅,更爱美女。
他们以后是否找到僧耳,是否报仇,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董金瓯此后淡出江湖,杳如黄鹤。
他的经历,成为传说。
以前打算把这个帖子写成鬼故事,后来觉得不如写成各类古代笔记题材的总汇,可能会更好。
古代笔记小说中,有鬼故事,也有很多武侠故事,忠烈故事,神异故事,都很精彩。
【故事43】
清代有个大文豪叫袁枚,为人为官都不错,但就是太拿自个当回事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比较自恋。他在自己的书《子不语》中写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四川临邛有一个姓李的书生,家境贫寒,有一天独自坐在院中纳凉,突然看到一名老者杖藜而来,对书生说:“我家小女和你有缘,如果你没有婚娶,愿把小女嫁你。”书生说:“我家一贫如洗,不敢奢望娶妻。”老者说:“彩礼嫁妆,一应俱全,不需要你准备。”
过了一会儿,门外吹吹打打,香车花轿,簇拥一名妙龄女子进来,女子不但美若天仙,而且还将绫罗绸缎、锅碗瓢盆全都送来。书生大喜过望,天上掉下个媳妇来,而且这个媳妇还是白富美。
夜晚,拜过堂,入洞房,宴席散,老者说:“婚事完毕,我先走了。”
洞房里只剩下书生与女子,书生抱起女子,走上床榻。女子制止说:“我家女婿个个都曾金榜题名,你一定要考取功名,才可与我同床共寝。”书生说:“三年才有一大考,为期尚远,我怎么能等那么久?”女子说:“我只需看看你写的文章,就能判断你日后是否考中。”书生非常高兴,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抱来一摞,请女子审阅。女子看了很久后,问道:“郎君平时阅读袁枚的文章吗?”书生说:“袁枚文章雄奇,立意高远,如鹤鸣九天,对考取功名极为有利,但是袁枚天份极高,他的文章,是我学不来的。”女子要过毛笔,在书生的文章中改过几句,然后问:“现在你看看,这样一改,是不是很像袁枚的文章?”书生说:“像,像。”女子说:“你以后写文章,要先问我如何立意,我用袁枚的写作方法教授你,不要草率下笔。”
此后,书生文章大进,很快考取功名;女子料理家务,井井有条。
有人说,这名女子是狐,但是人们都不把她当做狐狸看待。
【故事44】
明清时代,晋商富甲一方。
曾有一名晋商,妻子去世,尚无子女,便把家中资产托付给弟弟,自己出外做生意。其间,哥哥认识一名女子,同丨居丨生子。十余年后,女子去世,哥哥带着儿子回到家中。
十余年没有联系,弟弟一直以为哥哥的家产都是自己的,没想到哥哥突然带着儿子回来了,弟弟恼羞成怒,就以这个孩子不是哥哥亲生为由,不让继承家业。兄弟两人争执不断,来到县衙,请求县令裁决。
县令也不知道该如何裁决,就依照“滴血认亲”的古法,取来一个盘子,把哥哥与儿子的血滴入盘子里,血液交融,便判哥哥胜诉,弟弟交还财产。
可是,弟弟很不服气,和自己的儿子做实验,滴血入盘,居然没有融合,便又向州官上诉,说县令胡乱断案。
州官不知如何断案,就找来乡邻询问。乡邻说:“他儿子不是亲生的,是他老婆和别人通奸的,所以滴血不融合。”
州官感到此案异常蹊跷,就叫来弟弟的老婆询问,弟弟老婆不敢说谎话,承认这个儿子不是丈夫的。
弟弟回家后,暴跳如雷,把妻子儿子都赶了出去,自己感到没脸再呆在家中,便远走他乡。
滴血认亲,明显属于荒诞之谈,此案只是偶然应验罢了。中国古代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戏曲,叫做《三滴血》,讲述的是县令滴血认亲,生生拆散一家人的故事。
冬季滴血,血液凝结;夏季滴血,血液融合。而且,《汝南先贤传》中也说,如果夏季用酸醋擦拭盘子,血液低落,也会凝结。所以,滴血认亲极不靠谱。
此案,属于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