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秦南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和辛有物说道:“我想阿跃应该是和我一样,来找老师说一下自己写的文章是不是符合那个题目吧,毕竟这次的题目确实是比较难以入手的。老师还是不要耽误时间了,我们二人回去还是可以再多看一些书的,现在若是因为老师的缘故没有解决心中的困顿,那么老师以后恐怕也会不舒服吧。”

辛有物笑着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然后说道:“好,我就不耽误你们二人的时间了,等到你们二人真正考完了再说吧。到时候我好再和你们二人说一下我的心得体会,这种事情我的心得体会最多了。好好,我不说了。”辛有物看见秦南要开口,连忙说完这句话,开始说别的内容化,辛有物说道:“根据阿南的说法,这次给的题目是关于卢阳军覆灭一事的情况,也就是让你们解决事情最后的责任问题,对吧?”

秦南点头,“是这个道理,只是我觉得说的更细化一点其实就是所谓的把这个责任强行压给一个人或者强行压给一群人,事情还是出在咱们大临的朝堂上的,最近的朝堂上可不是太平啊。尤其是当有些人在民间传播了那件事情的真相和老师那年写的那首诗的时候,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其实考究的就是我们对待现在的朝堂上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我觉得是谁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我说的对吗,辛师?”

辛有物点点头,“对你的评价暂且不说,等到阿跃1说完之后,我在和你们说一说我的看法,阿跃,现在轮到你说这件事情了,你且说着,不要担心有什么不该说的话,没事的,老师和秦南都不会说出去的。”

王少跃欲言又止,最后才说出来,“学生以为,这个论题其实是要我们写整个大临朝堂的,写的就是整个大临朝堂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写的是吏治的事情,写的是有关大临官员的事情,是为了批判长远,而不是写出那种什么负责的,但是写出负责的时候,还是要写出谁来负这个责任的,只不过最后要把这个责任说的更重一些,重到要让很多人都承受不起这件事情。

重到必须要让整个大临朝堂都要一起来承担,这样才能够说得上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我说的对吗?辛师。”

辛有物点头,“你们二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我觉得阿南写的可能更加符合表面上带来的这个题目的影响,但是这个题目的根本上的影响,阿南的解释是不如阿跃的,换句话说,我个人更加偏向于王少跃的观点。秦南的观点固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王少跃的观点就胜在他的立意不仅符合这个题目,还更加符合策论。

秦南,你应该也发现了一件事情,如果按照你那种写法写下去的话吗,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会出现不再像是策论,而像是议论这种形式。而这样的话,也就说明你写的不再是策论,你写的是议论,这虽然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有很大的可能就会导致这篇文章变得不伦不类,哪怕你处理好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也不过是你觉得你处理好了而已。这么写下去一定会出现漏洞的,虽然不至于漏洞百出,但是一定会不完美的。而王少跃这篇策论虽然看起来是不符合这个题目的,但是他却是极为符合策论的,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写下去的话,这篇策论必然会让很多人都觉得这篇策论是好的。所以,这次的解题上,秦南是不如王少跃的。”

秦南问道:“可是我觉得阿跃的文章虽然更加符合策论,但是还是不符合如今的朝政的,因为陛下不是让护国公和卢阳王世子殿下一起出来承担责任了吗?”

辛有物要了摇头,“陛下只不过是让他们二人出来和民众道歉,可不曾让他们二人承担责任吧,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一下陛下的言论,陛下的言论里可没有半点让他们负责的意思,其实你不知道朝堂上的事情,朝堂上早就有了这种争论,而且也早就有了是大临文官集体的责任,是大临吏治腐败的问题,只不过你们不知道而已。啊,是你自己不知道,阿跃应该多多少少都有耳闻吧,阿跃还是比较了解的,难关阿跃能够联想到这种。”

秦南一头雾水,不知道辛有物在那里和自己打着什么哑谜,他看向王少跃,王少跃此时脸上依旧挂着一幅淡淡的笑容,王少跃看着秦南,知道自己不说明白是不行了,“虽然我在京中没什么亲人,但还是有些故友的,秦兄不介意的话,我可以说的。”

秦南是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自然是说道:“不介意。”

王少跃见秦南已经问了出来,自然也是不好意思再推脱什么别的借口,但是因为现在不方便说一些事情,王少跃还是隐瞒了一些的,王少跃说道:“那位名叫何为耽的老御史是这样说的。

臣谓今东北之事,是以罪者为三也。其一者为童环,其二者为陛下,其三者为诸公与卢阳王。

童环之罪,在于其懈怠诸事,不肯用心,弃陛下之天恩与大临之国运于不顾,然其罪之在,亦是陛下与大临之所驱。

陛下之罪,在于不察,今大临之所以立国,在于先祖皇帝之训。陛下虽遵祖训,然多有懈怠。是以用人不察,以至于边关诸事闭塞,未见童环之本性,是以未能尽事情于先天。

而诸公与卢阳王之罪,在于卢阳军也。卢阳军之覆没,其罪在于卢阳军也。卢阳军昔年为卢阳王殿下之私军,其中将领归顺之后不服王化,而卢阳王殿下与诸公未曾劝导,以至于其中军士多怀私心,且其本自骄傲,故而轻敌。

卢阳军故没,臣不谈之。故言陛下、童某和诸公及卢阳王之罪。此三者之罪,是以不知相较,臣需请求陛下准许臣三思而后定其事情。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位年轻御史的言论,我也一并说来吧。

臣所以为大临之事情,不仅仅是皇家之一事。皇族者,大临之龙骨也,龙骨是为船舟之骨架。然天下之民者,为水也。皇帝为舟船,是可以航行于水上,有龙骨之相护,则可以破浪前行,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兵部左侍郎童某之罪,非在于大临之战败也。凡战之罪,在于国家;凡战之败,在于国争。其之败处,唯独拖延也。按照大临律例,拖延迟到之人,不处以严刑,而处之以罚款。

虽其所误之事情严重,当以宽刑相对之。太宗皇帝不杀良臣也。

这当中掺杂了一些有关卢阳王的事情,我们姑且不说,毕竟那些不是我们现在应该说的事情。

我们现在应该说的还是策论的事情,然后就是那位何为耽御史具体分析了,那个我就记不得太多了,那些东西我都是当做无用的舍弃了,大概内容还请秦兄担待一些。

故言陛下与诸公之罪为最重。今之大临者,非故年之不弱之时。今之大临诸事困弊,灾难颇多已非故年之状。

是以一楼之倾塌,因至于一钉之损也?是故有言之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而此言乎真也否?

臣则不以为。一蝼蚁之患,在于其党派之广布,可以一蚁祸乱苍生。

不一样的长安》小说在线阅读_第3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DJ童工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不一样的长安第3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