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的身份或许没有世人眼中的那么显赫,但是和王念悦之间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只是看起来很大,名义上还是很接近的。
而且因为王念悦的年纪有些大了,所以提亲的人更加多了起来,再不嫁过去的话,那么就算得上是个老姑娘了。大临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法律要求女子必须在多少年岁之前嫁出去,但是民间却喜欢给这些女子叫做老姑娘。
王念悦很反感这些事情,那群人连自己是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说自己家的公子多么爱慕她,她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不曾出现在长安城中了,而就算是几年之前,她也很少喜欢在外面露面,不要说是那些公子了,就连当今的皇帝都没有见过几次她,怎么可能会有这种爱慕她容貌的人呢?
也就是那天,沈均来找王少跃,他和王少跃说道:“她不会也是你们的人吧?”
虽然他也知道就算不是,依照王少跃和王念悦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现在的情况的,但是他还是想清楚王少跃到底有没有狠心做出这件事情来,事实证明王少跃是狠心的。
沈均听到王少跃说道:“按照常理来说,她不应该是南监的人,但是她就是南监的人。她是我亲自安排进南监的人,我希望他能够帮助南监做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能够让南监的问题解决。”
沈均说道:“可是你这么做的话,她能够同意这件事情吗?她这个人你不了解她吗?
她这个人是那种脾气秉性么?你也知道的。”
王少跃摇了摇头,“我能够有什么办法吗?您也应该知道的。”
沈均叹了口气,“唉。希望他们能够不在意你这件事情。”
大临承天十七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是个在大临史书上注定浓墨重彩的一年,虽然大临的朝堂上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但是大临的事情绝对是不少的。
这一年在爆竹声中逐渐走远,大临承天十八年逐渐走来。今年会有会试,而这次会试是被后人所熟记的会试之一。
会试是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应考者为各郡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长安城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过完年就是正月,而会试在二月,所以对于王少跃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沈均却发现了一件事情,王少跃似乎不是那么着急了。
王少跃现在的状态是越来越稳重,而且本来喜欢著作诗词的王少跃开始每日都写起经义和策论来,写得很多,但是从来都不看内容,沈均问他要过,他和要给辛有物先看,而辛有物虽然看过了这些文章,却从来也不和沈均说,沈均也不知道这二人是怎么一回事了。就好像约好了一起故意瞒着他一些事情一样。
一月二十三日,辛有物找来王少跃,说道:“离会试的日子不远了,你最近就不要再写什么东西了,压制一下子自己的锋芒,让自己不要显露出太多的情绪变化,也不要和别人说太多你写文章时的那种涵养,你现在最应该注意的是涵养自己的能力。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而且史记上面也有相关记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你隐忍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何必又在意这些事情呢?你现在做的只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成为最好状态的自己,好让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心境,现在的你缺的不是什么所谓的乱七八糟的文笔,而是你的心境,你现在所没有的是那种忧国忧民的精气神,你对于很多事情的把握都是相当不错的,已经接近于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但是你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
我说的是你问题最大的那一点,这一点的问题已经大到很有可能让你的试卷出现两极分化的口碑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阅卷官员都喜欢你那种过于感性化的语言,虽然说你的感性化语言很是不错,但是你也应该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流于表面的一种情况之一而已。
策论注重的可不是情感,而是理智,可怕的那种理智,感性化只能是流于这种表面情况下的一种基于你自己情感的评定。
不是策论所需要的那种,策论所需要的事灭绝多余的情感,写文章是需要倾注自己的心血的,是需要让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这里面的,可是写文章是需要理性的,你可以拥有情感,但是你不能够过分地投入自己的灵感,不能够过分地让自己的精力倾注于情感,因为这是写策论,不是写别的东西,如果写的不是策论的话,我也就不会在意这种东西了。
所以你要开始注重这些事情,至于那些布局的事情,不急。”
王少跃点点头说道:“我明白老师的意思,老师是希望我能够尽善尽美地完成这些事情,让我的文章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只是意到而不是神到,老师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变得更加有内涵,而不是一味地注入自己的情感,让一篇说服人的文章,变成说服自己的文章。谢过老师。”
辛有物说道:“那你先回去吧。”等到王少跃走后,他说了一句“孺子可教也”。他真的觉得王少跃是个好的读书苗子,而且因为王少跃足够接近生活,王少跃的文章写的要比他以前教出来的那些学生弟子更有那种写文章的天生能力。但是王少跃注定不是个文人,最起码不可能是个和他一样的文人,这是文坛的悲哀。
其实很多人都能够写好诗歌,但是真正去写诗歌的人还是很少的,因为大多数读书人追求的其实无非就是个功名利禄这种东西,或许很肤浅,但是却是最多的。
所以真正能够写好诗歌和文章的人并不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确实是不假,但是这句话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辛有物觉得这句话对于王少跃来说不合适,王少跃的天赋和才华是可以写出那种惊世非凡之文的人,别人缺的是灵感,而王少跃缺的是时间。
辛有物也就是这么随便抱怨一下而已,他也不可能真的要求王少跃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这里面的,因为对于王少跃来说,他做的事情是一件不比惊世之事弱上多少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他现在在做的就是另一篇惊世之文。如果有一个人的史书上面的文章可能是惊世之文,那么那个人为什么不可能是王少跃呢?
辛有物看着王少跃的背影,他感觉王少跃最近的气质变化得很大,他身上那个人的影子越来越明显,好像是那个人重新回到了大临一样,辛有物不知道王少跃是不是会和那个人一模一样,但是他相信王少跃绝对不会让大临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