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均只是觉得平帝过得实在是节俭而已,大临这种大朝会的休息宴安排其实就是如此的,都是需要和皇帝吃的差不多的,其实也就是在说,他们现在所吃的那些东西,其实就和平帝一样。
当然了沈均也就知道了平帝这些年来不仅仅让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平常,还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很是平常。平帝虽然年岁老了,饮食应该吃的清淡一些,但是不应该吃的这般清淡,平帝的身体不好,很不好,不好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是那种已经到了虚弱的那种程度。
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是很危险的,他的年纪很大了。对于平常的大临皇帝来说,他的年纪就已经到了那种十分危险的年纪了。
虽然沈均这个人不相信什么天地之间的鬼神之说,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那种大临皇帝的那种天命。
大临的国运很强,这件事情能够从大临国运三百年未从断绝的情况看出来,大临虽然没有出现过那种大一统的情况,但是大临占据了整座北方的天下三百年,整整三百年以来,大临都是北方最强的国家。
哪怕大临被南唐占据了卢阳郡,虽然被草原和胡羯国一直压制,一直被这两个地方进行威胁,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大临才能够被压制住在北方。如果没有北方的这些压制,凭借着早些年的能力,尤其是文成皇帝那时候的能力,可以说得上能力非常强。甚至于可以做到那种镇压整个南方的地步。
大临当年可是和北方所有部落相抗衡而不落入下风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绩,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下无双的举动了。
大临这个国家或许是全天下最为憋屈的国家,四境之内全是敌人,虽然南方多国的实力虽然还是很差的,但是有南唐等十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单个实力或许不如大临,但是联合起来的话,大临也是不能够和之抗衡的,虽然南方的诸国那种联盟和草原联盟那种联盟不太一样,但是却也和那些联盟差不多。那种联盟的性质虽然很松散,但是也是足够做到那种有难相同的。
虽然那些国家里除了南唐之外和大临的关系都还很好,但是却也是和大临有些间隙的。
国家的形成意味着剥削的存在,说明所有国家还不是自由王国,正处于必然王国想自由王国过度,这也是说国家内有统治者有阶级存在,统治者必然会想法过大自己的利益,与他国合作共赢也是一种方式,有一句话说的好,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一切皆为利益所驱动,当利益为一方统治者占据大多数损害另一方利益时,这是国家之间偶尔的摩擦就会蹦出火花,但是国家之间是需要交流沟通的,凡是都要占据理论最高点,律法制高点,舆论制高点,然后再一鼓作气取得自己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国家之间的所有合作都是如此的。
大临的国运却是很强,虽然不能够说得上是那种完全逆天而行的情况,但是却也绝对能够算得上那种十分顺畅的局面了。
哪怕是自从平帝继位以来,大临的民生不好,出现了那些困顿的情况,但是本质上来说,大临的那种情况还是极好的。
平帝得到的虽然是从文成皇帝手里接手过来的大临,但那时候的大临只是穷而已,不是国力弱。如果大临的国力很弱,那么现在的大临早就出现那种更为艰难的情况。
大临的情况现在很糟糕,但是确实也也是很好的,看起来大临的问题很大,但是大临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大的。
这件事情能够从这些年南唐的动向看出来这种情况,虽然南唐和大临的关系很不好,但是也没有在平帝去世,大临内部政策的不稳的时候,公然地站出来支持卢阳王继位。
因为南唐和卢阳王之间的仇恨很大,大到如果南唐敢有什么多余的举措的时候,卢阳王都可能会不要这个皇位,去和南唐硬碰硬,卢阳王在突破一品武夫的时候,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和南唐真真正正地打上一场战斗。
而且卢阳王在文成皇帝在世时,不止一次和文成皇帝的人说过,自己想要死在南唐的国土上,哪怕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也要死在南唐。
他想要在自己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再杀几个南唐人,虽然时至今日,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是卢阳王还是会坚守很多的。
只是如今之大临,远不如当年的风平浪静了,现在的大临虽然还会有那种武力,可是也就只剩下当年的武力了。
大临无论是财力还是民生,其实都早已经不如当年,只是这不仅仅是因为平帝一人的问题,就算他平帝再怎么挥霍,也不可能把整个大临挥霍到民生凋敝的。
真正让大临衰弱的原因,是当年文成皇帝末年的那几次大战。虽然每场都是大临赢了,可是这是战争,不是赢了就没有代价,只是赢了比输了的代价稍微小些而已,这是战争,不是什么享乐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大临虽然和草原联盟开战了,并且把当时的草原王庭和草原教廷,打成了现在的草原王帐和草原王庭,但是大临却给了草原联盟一些好处,是很好的好处。
不是那种战争索赔,其实只是为了彰显大临那种天朝上国的风范而已。
而且西北地区地大而物不博,所以大临派过去的那些兵卒,想要依靠当地的物产支持他们生活的话,是不太可能的。而从大临向那边运送粮草的话,是耗费极大的,运送粮草的民夫也是需要吃饭的,所以常常是二十车粮食,运到那边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五车,有四分之一是会被吃掉的,而这吃掉四分之一,已经是足够节省了。因为来回也就不过吃了半数而已。西北那边种粮食的可能实在是太小了,除非能够找出什么特殊的作物,不然大临面对到的就还是北疆事务的拖累。
北疆之事,其实要远比世人所见所知之况严重,在世人眼中的大临北疆,不过是草原联盟和胡羯国两个蛮夷一般的国家,能有什么强大的战力。
可是不提草原联盟,就单提一个胡羯国,就不是那么好消灭的。是的,当年的大临把胡羯国打了一个近乎亡国的程度,但是也仅仅是接近于亡国的程度而已,没有到那种真正亡国的地步。
而且就算是接近于亡国,大临付出的代价也不是很小。死了一个王昀霁还是小事,王昀霁终究还只是一个人而已。
大临为了围住在大临的那些胡羯国人,耗费了极大的损失,而当时剿灭那些鱼龙混杂之辈,也是死了很多西北军的人。
大临的强大或许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但是大临付出的代价和他成名的程度也是相当的。那些强度是其他国家想象不到的,大临每年的军费花销都已经要比南方的一些小国的朝廷税收高上不少,当年那场胡羯国灭军之战和这些年对胡羯国的连续战争所造成的花销,更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这些花销对于大临来说,不至于要命,可是却也不会是那种特别舒服的情况。
所以沈均知道大临的民生才会像现在这样凋敝,但是大临的国运还摆在那里,只要大临的国运还在一天,沈均就不觉得大临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