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它们看起来粗制滥造,可其实防御能力不下于小型城池的城墙。

每一个棱堡都有千人左右驻守,都是装备改良鸟枪的卫所军,且都配备着十门以上的虎蹲炮。

内中则储存两千人食用十日的食水,用于容纳沿途的粮队。

它们的作用,正是为保护粮道。

这次他们虽然携带了大量的偏厢车,可随军的各种粮食,仅仅只够大军两月所需。

李轩虽然自信能够在两个月内解决问题,可他作为一军主帅,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这是一个为帅者最基本的素养。

所以他对这些棱堡的要求,是能在蒙兀三万骑军的打击下,至少坚守三日。

给予李轩信心的是燧发火枪与棱堡的运用,像这样一座堡垒,蒙兀人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很难将之攻克。

晋军也有大量的‘夜不收’哨探在外,覆盖粮道周围数百里,绣衣卫的暗探,则是遍布草原。

蒙兀骑军的大规模调动,都很难瞒过他们的耳目。

这就给了晋军充足的应变时间,让他们从容调集军力。

就在六月十五日,李轩与少傅于杰二人并骑抵达擒胡山。

二人抵达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瞻仰太宗留下的遗迹——那面刻有‘翰海为镡,天山为锷’几字的的石碑。

可惜的是这石碑早已损毁,被蒙兀人轰成了碎石。

需要仔细翻寻,才能从那些碎石上寻找到字迹残片。

李轩早就知道这刻字已经损毁的事情,所以倒不觉失望。他到擒胡山,主要还是看这里的地形地势,还有这里的战场遗迹。

之后他就又率军继续往乌兰巴托方向进发,而在越过了瀚海之后,李轩只留下蓟州镇五万卫所军驻守擒胡山,其余麾下六十万大军继续西进。

他们不再以长蛇之阵行进,而是往南北两个方向展开,形成了宽达一百多里的扇面。

他们循着草原中的河流与溪泉前进,扫荡着临水的所有肥美牧场。

此时一些鞑靼部依然没能及时撤离,晋军沿途扫荡,竟然擒获了高达三万人的鞑靼部众,还有百多万头的牛羊。

李轩践行了他对商弘发下的豪言,凡是俘虏的鞑靼部落,一律斩其首脑,分其牛羊,编户齐民。

就在晋军抵达克鲁伦河南畔,距离乌兰巴托不足七百里的时候,李轩收到了绣衣卫的军报。

‘也先’在乌兰巴托聚兵六十三万,与草原南北一百多位万户歃血为盟。

据说这位蒙兀太师取得了绝大多数蒙兀头人的承诺,只要他能率领蒙兀人驱除外侮,击溃汾阳郡王李轩为首的晋军。

那么这位出身‘绰罗斯’家族的英雄豪杰,就将取代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成为大漠南北所有蒙兀人的大汗。

李轩对此却不甚在意,只因这个时候,那座位于虚空之上的‘周天星斗大阵’,已经完成了《聚变核炉》的所有运算。

乌兰巴托的蒙古语意,是‘宫殿’(注,其实是‘红色英雄城’的意思,原名乌尔格(宫殿),此处方便读者理解阅读)。

这里也曾经是北匈奴的单于庭所在,它的旁边就是蒙兀圣山肯特,也就是狼居胥山——汉时冠军侯封狼居胥的‘狼居胥’。

鞑靼部在乌兰巴托重建王帐之后,就又仿效蒙元,在此处建立了一座小型的宫殿。

蒙兀的王公贵族们习惯了住砖头搭建的房子,谁还会想要继续呆在毡帐里面呢?

他们又不像是普通牧民一样,要逐水草。

当张岳追随着李轩的脚步,踏入到乌兰巴托这座小型宫殿的时候,神色是有些发蒙的。

三日来,晋军摆开长达百里的扇面,往西面方向大踏步的扫荡前进。

张岳本是做好了与蒙兀人决战的准备的,可结果等他们来到乌兰巴托的时候,这里已经空空如也。

云集在此处的六十余万蒙兀大军,丢下了数万来不及撤离的蒙兀牧民,几十万头牛羊,撤往了阿鲁浑河的西岸。

他们把一切能带走的都全带走了,这个方圆二里的小宫殿,里面不但连椅子都没有一个,窗户也被拆卸走了。

张岳往四处看了一眼,发现这里连老鼠都没有一只,然后就神色悻悻的返回李轩身边。

“他们不是召集了六十余万铁骑吗?我还以为他们要跟我们打一仗,他们的人明明比我们更多。”

此时由于要分兵驻守粮道,扫荡周边牧场的缘故,李轩麾下大军的数量,已经降低到不足四十三万人。

‘神机营’与‘十团营’装备了‘符文线膛燧发枪’的十七万主力还在,加上四万卫所军辅助。

骑军的数量,则保持在二十万骑左右。

宣府总兵范广则皱着眉道:“或是在等待兀良哈三卫与朵颜三卫的兵马?”

兀良哈三卫的位置就在草原东面的呼伦贝尔,昔日晋太宗第三次亲征的时候,逼降了兀良哈诸部,在呼伦贝尔附近建立了三个卫所。

后来太宗一退兵,兀良哈三卫就降而复叛。

由于晋军进军过于急速的缘故,位于草原东面的兀良哈三卫与朵颜三卫的军马,都被隔断在了东面。

蒙兀人的这两个大部,也有将近二十万的骑军。

骑军原本没这么多的,可晋军北伐至此,又有两万多蒙兀牧民从征。

“可能性不大。”

宣府总督朱国能就着蒙兀王帐内展开的舆图,神色凝然道:“我其实不觉意外,这是蒙兀人对付太宗的战法。。坚壁清野,避其锋芒,扰其粮道!他们在等我们粮道断绝,或者筋疲力竭。”

大晋一直将蒙元视为大敌,太祖八次北伐,太宗则是五次。

最开始蒙元还硬桥硬马的与大晋战了几场,屡次大败之后就吸取教训,绝不轻易与晋军正面接触,只专心于破坏大晋的粮道。

太宗时期的功勋大将淇国公邱福,就栽在蒙兀的这一战法上。

这位为追逐鞑靼人的主力,率领千余人轻兵急进,最终被蒙兀人合围战死。

所以太宗五次北伐都兴师百万,却有六七十万的兵马,专用于保障粮道。

朱国能随后又往舆图的西面方向一点:“或者把我们诱往杭爱山,将粮道继续拉长。”

杭爱山,也叫燕然山,是燕然勒石的那个燕然。

昔日窦宪与北单于大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又往北追击三千余里,在燕然山塞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在场的众多将领,无不都是面色凝然沉重。

这片草原实在太广阔了。如果蒙兀人一直不肯与大晋决战,那么他们就等于是千钧重力的一拳,全打在了空处。

“那就与他们耗下去!”

说话的是第三代昌平侯,辽东副总兵杨珍,此人乃是初代昌平侯杨洪之孙。

昌平侯杨洪,也是历经四朝的名将。

自永乐初至正统末年,此人在边八十余年,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声震南北。

蒙兀诸部畏之如虎,称其为“杨王”,威名闻于草原。

昔日土木堡之变,瓦剌大汗也先率众数十万铁骑南下,命正统帝叫门开城。

六道伏魔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9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极客胡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六道伏魔人第9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