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先生,如今的情况可与你我预想的不同,虞红裳还在,于杰还在,李轩还在。孤王的大业,看来未必能成啊。”

关键还是李轩,这位新晋‘汾阳郡王’的战绩骇人惊闻,让虞奠培心内生出了几许惊畏。

他们宁王府哪怕不惜一切尽起大军,也最多只有七万相当于京营的精锐,还有十九万卫所军的兵力,较之梁亨在潮白河时的兵力,有着极大的差距。

虞奠培虽然自信他麾下的兵马军心凝聚,绝非梁亨指挥的乌合之众可比。

可他却无任何把握,在战场上战胜那位汾阳郡王。

朝廷何幸,在于杰之后,竟然又出现了这样一位名将?

铁面人的眼神却已平静下来:“情况恰恰相反,小生以为,这反倒是个好消息,更有利于殿下。”

“哦?”宁王虞奠培当即凝神看去,一副愿闻其详的神色。

铁面人就一条条的解释:“殿下,臣以为景泰帝将皇太孙虞祐巃立为嗣皇帝,又令公主监国,实为败笔。皇太孙尚在襁褓当中,难免主少国疑,且这位嗣皇帝的血脉,还是很有疑问的。

公主监国一事更无前例,这怎能令文武百官,天下宗室心服?殿下您只需炮制一些谣言,就可令宗室沸反,天下动荡。”

宁王虞奠培不由‘唔’了一声,眼中精芒隐现:“先生此言有理!”

铁面人继续道:“然后是正统帝诸子,他们一定不会心服。尤其沂王虞见深,他担任太子已经有数十年。而如今关西河南一代的巡抚,总督,布政使,都出自翰林,是沂王昔日的老师。

以臣料度,正统复辟失败之后,沂王一定会潜逃。那些正统与太后的遗臣如果不想被打为叛逆,全家罹难,一定会向他靠拢。那时即便沂王没有反意,也不得不起兵反晋。

再就是襄王世子虞祁镛,既然此人已经逃出京城,那么襄王藩也一定会起兵!襄王虞瞻墡图谋帝位已久,在地方几十载生聚。他仗着贤王之名,朝廷信之无疑,几乎从不过问襄王藩的军备。

他们的实力还在我宁王藩之上,起兵三十万不成问题,又有襄阳雄城为依靠。”

宁王虞奠培已经恢复了信心,他不动声色的背负着手,往殿堂前方走去,看着门外淅淅沥沥的大雨:“这仅是内患,大晋还有外敌,北方蒙兀,云南土司,还有西面的帖木儿帝国。

确如先生所言,这大晋形势之险恶,即便孤王听了也是头皮发麻。那么先生您可有策教我,让孤王从这乱中取胜?”

铁面人就抱了抱拳:“殿下可效太祖故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宁王虞奠培一声呢喃:“那么孤具体该怎么做?”

“具体就是不竖反旗,多侵占周围府县,纳其财力为己用,用于编练军马。朝廷如今的注意力,主要还在沂王虞见深,在襄王世子虞祁镛身上,暂时无暇顾及我宁王府。”

铁面人抱着拳道:“接下来殿下只需一面抢占湖广粮仓,一面侵夺南直隶财赋重地,何愁大业不成。那时就可效中山王的战法兴兵北伐!还有——”

铁面人又抬手一拂,将一张图卷展现在宁王虞奠培的面前:“臣对神机营使用的‘符文燧发线膛枪’与‘滑膛炮’也颇为重视,南下之前,曾经专门测绘过这种枪的详细图纸。”

虞奠培精神一振:“孤王这就让工坊仿制此枪!”

铁面人听了之后却一声苦笑:“仿制其实不难,问题是臣无论如何都想不出将这种枪的成本,降低到六百两纹银的程度,甚至是二千两的价格都造不出来。”

——如果这成本不降低,他们就绝无法大规模装备,也就没办法仿效李轩的全火枪战法。

李轩从乾清殿里面出来之后就四面张望,在寻觅罗烟的身影。

虽然现在他有着一大堆的军政要务需要处理,可此时李轩的心念内就只有这个女孩,其它的一切都不及罗烟的性命安危更重要。

李轩却错愕的发现,殿外已经没有罗烟的踪影。

幸在同样等候于殿外的独孤碧落,却走了过来:“少主你是在寻罗烟?烟姐她已经与含韵,还有芊芊一起回了六道司。今日京城里面乱的厉害,有许多大妖大魔现身,六道司急缺人手,所以把她们急召回去了。

烟姐还让我代她转告,说是她什么事都没有,让你不要担心。她还让江神——嗯,是我爹给她看过了,爹也说她除了虚弱一点没什么大碍,命元也没损耗太多。”

李轩眉头皱了皱,随后就平复了下来。

如果只是罗烟自己这么说,那他一定会心生怀疑,可既然连江云旗也看过了,那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好奇怪,罗烟这次以第四门之身运用极天之法长达三刻时间,头发都白了,居然没怎么损伤命元?

李轩万分不解,可他很快就没空去想了。

作为‘汾阳郡王,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内阁次辅’,李轩很快就被千头万绪的繁杂政务给淹没。

关键是这一次,独孤碧落与乐芊芊都帮不上太多忙。

两人可以帮助他处理一些来往公文与杂务,可这些国家大政,却是超出她们的能力之外了。

李轩很机灵的从翰林院抽调了几人,充任他的‘武英殿中书舍人’。

他是替代高谷入阁任职次辅的,也就继任了高谷的‘武英殿大学士’一职。

而武英殿中书舍人的作用,大概可相当于他的秘书。

按照惯例,这些中书舍人除了帮助李轩处理政务外,他们还得负责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等等。

不过就当前来说,这几位中书舍人还非常生涩,李轩暂时指望他们不上。

其实李轩更想从地方上抽调一两位经验丰富,卓有才华,可以‘即插即用’的能吏。

他对大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是很不喜的。

大明自英宗以后,所有的内阁宰相都是翰林官,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地方,也没有充沛的政务经验。

李轩更喜欢唐宋时代的‘不历州县,不入台阁’。

可这个时候,李轩对大晋的文官队伍两眼一抹黑,哪里能知道什么人有才能,又是否可靠?

且大晋的能吏本就很少,如果调至中枢,反倒是浪费了他们的能力。

倒是如今的翰林院中有一些读书种子,头脑聪睿,见事明白。

在内阁培养历练一段时间,就能用得上了。

日后再将他们放在地方历练些年头,他们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而此时他李轩要处理的第一件要务,就是正统帝谋逆的各种手尾。

他必须平靖京城的骚乱,清剿北直隶附近的溃兵,甄别文武百官,追缉逃遁的逆党,安置降兵等等。

在这过程当中,李轩再次体会到了朝堂的复杂性。

景泰帝才刚亡故,平叛的事宜还没有完全结束,朝堂中的政争就已风起云涌。

他有意借助这谋逆案,进一步打击北方将门,却遭到了于杰与刑部尚书俞士悦的掣肘。

俞士悦是不愿看到谋逆案牵连太广,于杰也不希望此案影响到京营与大同,宣府等边军的稳定。

六道伏魔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8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极客胡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六道伏魔人第8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