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先把这一筐地瓜抬到河边,用清水洗净,上面不要留一颗砂子!”
山溪水清冽,当地的老百姓取水都是直接饮用,极少会有人多此一举再去烧开,饮用尚且可以,更不论拿来洗果瓜。
不会是要洗了生吃吧。。
乡民们也没敢多问,挑着地瓜便去洗净,他们倒也实诚,原来红皮的地瓜洗得快要脱皮,露出发白的地瓜肉。
要做地瓜粉,最好的地瓜就是这种早期没有经过改良的地瓜,红皮白心,出粉率是最高的。
泥胡看得有些心疼,心里暗骂,让你们他娘的去洗地瓜不是去削地瓜!
“碾子在哪里?”
石碾估计有些年头没用,上面蒙着一层灰。这种农具并不多,一个村子有一两架已经算多了,碾子架上的包浆被风雨侵蚀最已褪去,又露出来了原来粗糙的面目。
泥胡指着这副碾子道:“原来还有人在这里碾一些苞米和菜油,现在村子里穷,连牛都不舍得拉出来,这碾子也好些年没用了。”
乡民们看着梁川不解,这地瓜难不成还能榨油?
梁川手摸了一把,上面都是灰:“快拿水过来冲洗一番!”
地瓜与碾子谁也想不到一块,待乡民用清水洗净,梁川把地瓜扔到上面,泥胡一看就让几个乡民去拉动那碾子。石碾原是牲口才拉得动的大家伙,人要动这玩意可不轻松,两个壮汉合力,才勉强让这东西转起来。
石碾一但运转起来,只要不停下来,后面就相对轻松多了。大碾石压过碾台上的地瓜,白色的浆液瞬间爆裂出来,饱满的地瓜被压榨成饼,浆液流满了一整个台子。
“快去拿大的木桶过来接!”
乡民们去泥胡家里把他们宰杀山里的大猎物用来接血用的木桶搬来,这一个大桶可比洗澡用的木桶还大,碾盘上的地瓜渣被一遍一遍碾过,加上清水冲洗,最后变得细碎,全部流到木桶当中。
木桶很快就盛了一桶白色的汁液。
为了演示这个过程,梁川并没有一直碾压地瓜,太多的话他反而做不完,会让这些粉液变质馊掉。
“把上次做纱罩的纱布取来!”
纱布还剩下一些,不曾想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梁川让泥胡又事找来一个木桶,将清水与地瓜渣的混合物倒进纱布当中,左右两个人扯着纱布,不停地晃动,这样地瓜渣便不至于堵住纱眼,过滤后的白色粉液更加地纯净,单独装一个木桶。
这样的过滤两次足矣,木桶里便不会再有地瓜渣。而滤出来的地瓜渣可以去喂牲口,牛喜欢吃这些滤渣,长膘也快。
这操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但是为什么这么操作,乡民们就搞不懂了,梁川让他们配合,他们就机械式地做着,指哪打哪,没有一丝犹豫。
新过滤的木桶梁川让人把桶盖上,防止有脏物落入其中,这样放的瓜浆液放置了一天,直到下午傍晚时分,桶上面浮起了一层油膜,几个大汉合力,把桶里的水倒了出来。
桶里面就是地瓜粉的沉淀物!
“拿锅铲来!”
梁川让泥胡把这些瓜粉抠下来,放到事先备好的簸盖里,下面还衬着一层纱布,防止瓜粉沾在簸盖上。
“明天早上太阳出来以后拿出去,时不时翻一翻,这样会干得更快!”
胡泥呆呆地看着那豆腐渣一般的瓜粉,喃喃地问道:“这东西能吃吗?”
梁川白了他一眼道:“这样当然不能吃,食物怎么着都要加工一番,今天我没办法给你演示,等明天这些地瓜粉干了以后我再做给你看,你就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吃!保证你吃得合不拢嘴!”
泥胡有些怀疑,但是梁川费了这一天的功夫弄出来的瓜粉,摸上去很是细腻,还有淡淡的粮食香味,看样子应该假不如。
他实在不相信这玩意能做出多美味的东西,刚刚那一块烤地瓜的滋味在他舌头萦绕,地瓜光是烤一下就那么香,这么一糊弄,还能变出花来不成?
东西没吃到嘴里,多好吃梁川自然没办法跟他们形容。
你们就等着吧,明天我让杨秀来给你们露一手!
地瓜很容易坏,就是因为里面有水分,不易保存,那么做成地瓜粉之后,放在阴凉的地方,时不时拿出来晒一下,这玩意想放多久就放多久,不会有变质风险。
梁川心里直感叹,以前光看老娘做这东西,感觉跟玩似的,没想到做起来这么累,那几个大汉又是推碾又是过滤,累得满头大汗,养儿方知父母恩,如今自己也做了这一行,才知道当年父辈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
荡宋第八百五十五章猪肉粉条第二天梁川便领着杨秀一道去了石苍乡。
艺娘告诉杨秀,梁川有办法将地瓜制成食物,而且能够长期保存,这可解决了他的头疼问题。
杨秀这人没别的爱好,就是对吃的情有独钟,与李二花两个人,一个负责做竹编,一个负责家里的伙食,共同撑起了一片天!
特别佩服梁川带回来的辣椒,这种作物只要加入到泡菜当中一点点,整罐泡菜的风味就完全提升了一个档次,她在蜀中做了十几年泡菜,还不如人家带回来的一枚小辣椒。
她也好奇,梁川带回来的另一种食物地瓜还能玩出什么花样,艺娘每次让她不要浪费粮食,家里的地瓜一定要死命吃,吃到最后她生生把全家人还有学堂的孩子都得罪了,谁见了地瓜都怕,听到地瓜两个字就一肚子酸水冒泡。
她也难啊,总不能让她把地瓜玩出花样来?
梁川竟然有方法改善地瓜的吃法,当初她也没少试过方法,可是就是没研究出经济而实用的法子,听说梁川有秘方,艺娘果断让他来山上取经!
地瓜粉用簸盖装了起来,天稍稍亮泥胡便宝贝似地抬出来,放到屋顶最敞亮的地方,他担心山林里的鸟禽会来糟蹋好东西,拿着那把连梁师广都称赞的牛背筋弓守在地瓜粉旁边,时不时拿竹片翻着这些雪白的粉末好让地瓜粉干得更快一些。
上山前梁川去集市上买了一点明矾,明矾也叫白矾,这些意魏晋那帮疯子早就开始吃了,市面上很容易买到。
齐民要术中早就记载了这种添加济的用法,把他加入到面团当中再放入烈油当中烹炸,就成了油条!
明矾做油条要用到,做粉也要用到。
不仅要明矾,还要铁筛子一样的漏勺。这年头可没有人用这玩意,没办法梁川还要再去一趟铁匠铺子,打制了一口平底锅,再往锅底打眼,这样才将漏勺做出来。
小工具做粉的时候实用,其他的地方还真没什么用这漏水的勺子,定制一个漏勺,又去了小天半天的功夫,这段时间正好也要等地瓜粉晒干。
天天吃地瓜杨秀自己都怕!
蜀**身的辣妹子骨子里有一种天然的亲辣感!别人吃地瓜加糖,她把辣子磨成面靡子,撒到地瓜上啃着吃。。
梁川发现了一新的地瓜烹制之路,这才是她高兴的理由。一个整天腻在灶房里面的人,就怕别人不吃她做出来的食物,辛辛苦苦的一桌菜,怎么搬出来,再怎么搬回去,谅谁也会一肚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