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本以为梁川是小打小闹,没想到梁川是大闹天宫,现在放眼望去整个汴京城最高最华丽的建筑就属他这栋楼了,连官家的皇城也逊他一筹。

自古以来太过招摇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的,三郎还要拉自己入股,这是欲意何为?

他赵允让是落魄的皇族,更是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从不不去犯那种枪打出头鸟的低级错误,此时的他也不懂梁川的目的了。

后来趁着梁川到家里拜年的机会,他把自己的顾虑直接说给了梁川听。

梁川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将雷允恭坑他的过程说给了赵允让听,自己真是无心之失,没想到雷允恭搞出了这么大一个动静,现在木已成舟只能说以后小心行事,赵允让听得梁川言辞肯切,也就不再说什么。

汴京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地方,这里充满了尔虞我诈,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万劫不复,赵允让像一个长辈规劝着这个后生,梁川听着这些话并不抵触,他反而觉得这些话不虚伪,是真的为自己考虑。

看来自己是找对人了,这个将来帝国的皇帝的老爹是好人一枚。

人的品质能反映出很多的问题,最起码自己的投资不是投到了那种白眼狼手里,投资不怕没有回报。

为了将宣传造势进一步推向高丨潮丨,梁川决定采用路演的方式,让新招收的孩子们披红挂绿地走上街头,在汴京的御道街马行街还有汴河大等几条主干道,踢着正步喊着口号,一上街就要吸引全城人的目光。

汴京居民们哪里见过走队列的?就像普通老百姓第一次看到阅兵一样,哪一个不感到新鲜与震惊?一连几天只要孩子们走到的地方都是谈论的焦点,紫禁城还没开张,舆论已经达到了高丨潮丨!

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过经过长期的训练,哪怕有一点失误也不妨碍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居民们把最热烈的贺采声送给这些孩子。孩子们都是穷苦出身,只怕别人看不起他们,倒是个个有点想出人头地的志气,得了掌声一天比一天表演得更卖力!

几条街转了几天,所有人已经彻底知道这些人是汴河大街那栋新楼的伙计下人,居民们也更对这栋楼充满了期待感。

除了老样式设计宣传广告,让孩子们走到一处就在墙壁空白处张贴,孩子们知道这是东家的重要活动,冒着被墙壁主人打骂的风险,在汴京城中张贴了无数的广告标语。

接着又承包了汴京城中所有酒肆馆铺说书卖唱的摊点。梁川花了一点小钱,让所有的说书先生,卖唱艺人还有街头的杂耍把式,让他们帮衬着吆喝两句——走一走瞧一瞧,汴河大街不得了。。

虽然紫禁城连牌匾都还没有揭下来,居民们连这楼是做什么也不清楚,可是最近汴京城的动静实在太大,西北虽是动、乱未平,百姓们因为这事连过年都消了三分兴致。、

可是梁川一通乱吆喝之后,全汴京百万居民无不对这紫禁城议论纷纷,众人伸长了颈脖子想往里探一探这里面有什么新鲜花样,可是紫禁城迟迟不开张,更勾起了民众们的无限向往。

路演的新鲜感消失了以后,梁川又整出了组合拳的下一招——举办活动!

这些套路放到今天就是路边最普通的小卖部也懂得操作,可是当代的百姓完全没见过,对他们来说除了新鲜还是新鲜。

梁川与孙厚朴买了几千斤的大米,然后在紫禁城楼下设置了一处免费发放福米的酬宾活动,俗话说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免费送米简直闻所未闻!

这不同于施粥,施粥那是面向难民流民,许多人碍着自己的面子不会低下头去喝那一口粥,可是送米不一样了,不要白不要!

福米用一口小小的红布袋子装着,上面绣着“紫禁城开张志庆”几个小字,一天虽然发放的数量只有一两千米,发放的大米也才一两千斤,成本是不高,可是收获的成效却是无比伦比的成功。

为了抢这一两千斤米的名额,不少的人打着沾沾喜气的名义下半夜就开始排队,汴河大街从头排到尾一望无际。

免费的东西自古以来就是老头老太的天敌,对他们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他们可以不顾身体老迈在寒风中站上半宿,就是为了那区区的一斤米。

一开始每天只发一两千斤,但是造成的轰动效应是显著的,排队的人太多了,为了回馈这些居民的热情,梁川加了一倍,每天从一两千斤大米翻了一番,变成三四千斤,一到太阳落山就停止,夜里人多易造成治安问题,梁川不想给官府添麻烦。

消息传播的速度太快,光一天的功夫半个汴京城都知道紫禁城的存在!

福米发了几天,梁川推出一项新活,凭借福袋可以来紫禁城装走一袋米。

这可苦了这些老头老太,他们为了再领取一袋米,又要抱着上前线的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是丁谓开的酒楼!”

民间已经开流传这种说法,空穴来风不是偶然,有心之人纷纷推测也就丁谓才有这么大的能耐,敢抢官家的工程让河水改道。

既然是丁谓的酒楼好就说明这个酒楼不是一般的酒楼,丁谓是什么人?那可是眼高于顶的主,而且丁谓素有急智,也除了他才能搞出这么多的新鲜花样来!

只是不知道这酒楼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销金窟。

但是只要有一点点风声,丁谓的名号都不是开玩笑的,各路想巴结丁谓的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丁谓又将担任陵寝监造使,许印潘宇汪林等人更是眼热不已,分到一杯羹比这次重修宫殿更有油水!

普通人家乔迁之喜还要办上两桌好酒,客人包些红包,更何况大宋的宰相丁谓家酒楼新开张?各种奇珍开始不停地往梁川家丁谓中送去。

接下来就有些让梁川小心脏受不住了。

各部的一些官员有心巴结丁谓,又打听到梁川是丁谓家的管事,此处这栋楼新成也是梁川一手促成的,找人不方便直接找到丁谓,丁谓溜须的故事就在眼前,这种事须有一个中间人,梁川就是最好的中间人。

中书省现在以丁谓为首,大小官员都要看丁谓的脸色行事,有些胆小怕事的一听说丁谓家的喜事,心想若是不送点东西恐怕遭丁谓忌恨,有一个人带头开始送礼,其他的官员便纷纷仿效开始送礼。

一开始是瓜果礼品,后来的变成了书画字帖,再后来就变成了玉石古玩,最后变成了奇珍异宝。

先送的生怕自己送的礼轻了,又跑到丁府上要了回来,有的直接送到了中牟的张家庄,用一件更拿得出手的换了回来。

中书省送完礼,枢密院的杨崇勋是丁党的骨干,他也跟着送礼,他一送风气就蔓延到枢密院,三司一看枢密院这帮大老粗送礼了,他们不敢得罪原来从三司升为副相的老上司丁谓,他们也跟着送礼。

朝廷里除了谏院的御史没有去丢这个人,其他的大小官员明地里暗地里冲着巴结或是脸上好看,或多或少都送了许多的礼品。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小说在线阅读_第7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壶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第7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