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才是优秀的老师,自己将他放在凤山没有放错,他现在看事物不再只看表面,而是会深入事物的本质来分析,这已经不再是那个激进呆板的书生了。

“我相信你的话,因为我看到你的务实,你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我帮你。”

梁川脸上微微发红,嘴时嚼着肉:“你小子这是骂我呢还是骂我呢?哈哈哈!”

梁川为孟良臣在双龙巷也就是赵宗实他们家不远处买下了一座小宅子。

汴京天子脚下寸土寸金,不过梁川现在手头钱也不少,加上还有孙厚朴这位土老财在身边,弄个房地产开发都够钱,更何况买一套房子。

孩子的心理很奇特,他们往往会先评价这个老师的外貌衣着还有家世,然后才来考量老师的学识还有水平。

要是老师清贫落魄,那么孩子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师我读书是为了什么?跟老师一样穷困潦倒吗?这样的教育在孩子心里就很难有说服力。

特别是像赵宗实这样的天家子弟。

既要让他知道这位老师不是一般人,也要让他知道这老师条件不差,不是一般的孩子能请得到的,一般的人能住双龙巷吗?

孟良臣祖上也是高官出身,身上自带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尘气质,虽然梁川多次询问他们祖上的事,孟良臣也未肯透露一字。

但是在梁川的精心包装之下,孟良臣依靠自身的优秀气质还有丰富的知识内涵,一照面就打动了赵家父子。

赵允让第一眼见面就让赵宗实下跪认了老师,然后全权将孩子托付给了孟良臣,因为孟良臣的宅子离赵家府上相近,有事喊一嗓子的事,他也没多问什么,将梁川请进自己家,煮上孙厚朴带来的茶叶,拉着梁川说了一大通感谢的话。

就这样史上最前卫最大胆最有眼光最具前瞻性的一笔投资就算促成了。

孟良臣要是知道日后自己教的孩子真的成了一代君王回想起来不知会作何感想。

此时的汴京天气已让人颇为难受,赵允让家中更是冷冷清清,连个取暖的火盆也没有。

汴京甫一入冬有两样东西价格就飞涨起来,一是炭二是柴,两样都是与生息息相关的物资。这时候可没有电磁炉或天然气,想要升灶做饭就得老老实实地烧柴,不然就没饭吃。

汴京城百万人家,光是柴禾的消耗量每天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西郊大门还有汴河之上每日运柴的民夫还有货船络绎不绝,蚊子肉虽小可是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孙家的茶叶温润香郁,加上姜蒜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是上等驱寒的饮品。赵允让一开始是拒绝的,可是亲自煮上两盅之后自己都舍不得喝了,那茶砖的品质是真的棒啊,梁川端的是有本事,慧眼识茶。

梁川轻轻啜着茶水,身上的寒气稍稍驱赶走了一些。这个赵允让家里的条件还是太差了,但是可能就是这样才会让赵祯看上他们这一脉,要是那些盘根错节的宗室一旦上位赵祯不知道自己的亲信还有宗族还有没有活路。

但是如果连吃饭都成问题,孩子成长的各种必要的条件更没有办法满足。

梁川一般都是与赵允让静静地坐着,不奉诚也不客套,想了想还是开口道:“禀王爷,我新近要建一栋类似酒楼的大宅子,里面有烹饪有住宿还有许多新奇的玩意,每年少说也有几十万贯收入,孙家公子与我都有参股,现在我想邀请大人一齐入股,不知赵王爷有没有意向?”

赵允让为人忠厚实诚,茶水都没离手,自嘲道:“我拿什么跟你们参股,一没本钱二没手艺三没手段的。”

梁川道:“不需要大人出钱更不需要大人出力,大人这是参的暗股对外我绝不会泄露大人的身份还有行动,我这里每年分大人一股,每年大人只需要坐着收钱就行。”

赵允让稍稍盘算了一下,这酒楼每年能收个数十万贯,一股也就有几万贯钱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赵允让目不转睛地看着梁川道:“三郎我知道你是个忠义之人,我也实打实问你一句,你先是引荐孙家哥儿给我,又给宗实找了先生,现在又要送我这天大的好处,我赵允让现在是上了街连狗都不睬的人,你是看图我赵允让哪一点?”

梁川连忙给赵允让跪下来道:“小人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所谓无利不起早,我正是看中了实哥儿前途无量所以才投大人所好,冒儿王爷小人罪该万死!”

“宗实这孩子说白了也有些天份,要是先生教导得好兴许将来能考个功名什么的,但是比起别的宗室不仅是人脉还是身份要说前途那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梁川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那关键那些个实力宗室大门大户的也瞧不上小人不是。。”

梁川的话一语中的,有权的只喜欢跟有钱的来往,梁川虽说是手头有些钱,可是人家看的家室背京,要什么梁川都不够格,梁川在他们眼里,还真瞧不上。

“承你吉言,日后若是实儿腾达了,他若是有负于你的话,我定不饶了他!”

来了来了,梁川要的就是这句承诺。

“有大人这句金口玉言,小人就是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

孟良臣来了不久之后另一拨人也紧跟来临了,这帮人就是赵小品为首的赵家帮工程队。

赵小品跟着梁川到了清源之后先是自己找人拉伙一起做节柴灶,这种灶技术上是超时代表的,属于专利技术,推广开了之后就开始风靡清源。

赵小品靠着这一项手艺攒下了第一桶金,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回到螺城王孙村拉起了一帮螺城师傅,做大做强几年不断开拓,加上梁川在清源的影响力照顾之下,几乎垄断了清源的建筑行业。

梁川对于这帮螺城师傅来说不仅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们最大的一单工程,更是给他们无私的帮助,拓展了许多的人脉。

赵小品自己倒也争气,在赵发达告老之后已经成这了些人螺城师傅的带头人,其他人也有自己开门立派带人拉伙的,可是做来做去许多人都没有赵小品做得出彩,赵小品对这些乡亲也是帮扶不余余力,开出的工钱还有待遇极为丰厚,螺城师傅们在高薪诱惑之下,全部聚集到了赵小品的手下。

赵小品老爹未能完成的事业在他手上实现了。

赵小品接到梁川的传话之话,一听说可以去汴京城给官家盖宫殿,清源的这些工程好说歹说要么转包要么先搁置,逢人就说要去汴京给官家造宫殿,全部停了下来。

他召集了所有愿意去汴京的螺城师傅,号召之下没有不愿去来的。

原因无他,赵发达当年在兴化县游洋乡龙山村造了一间龙山大宅之后吹嘘了一辈子,赵小品他们要是能给官家造宫殿,这是以后子孙都能引以为傲的光辉事迹,谁不愿意呢?

梁川自己在汴京城吃肉,都不忘了请他们喝汤,要是他们不来,那不是太不给梁川面子?

一行人坐船换马飞速地赶往汴京,说是给官家造宫殿,可是他们家小业小,更没有接手过这等级别的工程。

就好比原来是在村里的生产队给人家换灯炮的,突然首都体育馆叫他们去封顶,这不是难为他们?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小说在线阅读_第7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壶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第7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