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整个清源,不,是整个泉州府好像进入了一种狂热的状态,街上巡逻的兵丁多了许多,特别是清源的港口上,现在只有一有人敢闹事,不由分说先打个半死,拖回府衙再细细拷问,讲不清个所以然来,那也就交待在府衙了。

承天巷其他的变化没有,人多了,香客也多了,万达店的生意越来越旺。

不变的就是郑若萦的淘宝店,来了两个月,一斤白糖也没有卖出去。气得她天天来梁川店里混饭吃,按她说的,当初是梁川把她骗到这条道上的,现在糖卖不出去,赚不到钱,只能吃梁川的住梁川的了。

这天毕照升早早地就到店里来坐着,梁川起得晚,现在店里各行其是有条不紊,也不怎么需要自己出面。

沈玉贞知道这位当家的是自己店房东,万达铺面还是找人家租的,平日里不见上门,今天上面还一副有求于人的面色,就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不敢耽误,于是去唤起来了梁川。

原来数着日子很快就到了毕照升按约定交付订的那一批书籍的日子。毕照升早些天就把工赶出来了,不过生怕对方再出什么绊子,心里没个底,特意上门请梁川过去坐镇,梁川主意多应变好,多一个人多一个照应。

“这还能有什么事,他不给你酬金你拿着契纸去府衙告状,还怕告不倒他?”

“我不想那么麻烦。。平头小百姓上了那公堂,知州老爷也不会给好果子吃啊,再说他们与官府往来甚密,万一知州老爷帮着他们说两句好话,这钱拖上个三年五年的,咱们不还是一样自己犯累?”

民不与官斗,不到万不得以自古以来老百姓出了事始终想到的第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通过私权力解决,梁川自己也在公权力机关呆过,哪怕后世法制建全的年代,他们也是想着这么处理,都是怕吃亏。

梁川好人做到底,心想着这事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才是,吃漱之后吃几口早点便跟毕照升回店里去等着了。

临到晌午时分,毕照升店门外来了一辆马车,车子朴素无华,样式极为简单,但是马车夫极为雄壮,身上古铜色的皮肤,眼睛跟铜铃似的。

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个书生模样,一个相貌虽然脸皮白净,可是两个眼睛跟绿豆似的,透着一股子阴气,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毕照升在门口踱了半日,一看这人上门来取货了,立即迎了上去。梁川看他的那个样子,摇摇头,这个毕照升人是还不错,不过做生意可不是一块好料。

毕照升给梁川煮了一壶茶,这种煮茶梁川怎么喝都喝不惯,各种姜蒜,还有盐等调料,与是喝茶不如说是喝汤更为贴切。梁川坐在厅中呷着茶,看着进来的来门,一个猛子把茶盏扔下去,一口热茶差点烫到嘴唇。

来人竟然是兴华新任知军段鹏!

梁川三步作两步迎到跟前,深深地躬了下去作了一个大揖,恭敬地问侯道:“段大人好!”

毕照升看梁川冲上来吓了一跳,没想到他们两个人竟然认识,这。。这个客人竟然还是个。。大人?

跟在段鹏后面的这个人也是吓了一跳,心里暗叫一声不好,只是眼神里一闪而过,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段鹏面带春风笑吟吟地,自己就走到主位上坐了下来,好像这里才是他的地盘一般随意,伸手示意了一下,让众人也一起坐。

“我瞧这清源果然东西第一,便是比起那苏湖两淮也是物富民丰不逊多少啊,今日不虚此行,大大地开了一番眼界!”段鹏坐下来便是给清源县城戴起了高帽,不过讲的跟梁川他们这些草民一点干系都没有,他们只能陪笑着,不住地点头。

毕照升还不清楚段鹏的身份,梁川还没浸在震惊当中,跟着段鹏来的心里在盘算几个人与毕照升的关系,个个好像都有心事,聊得云里雾里几个人都没往心里去。

梁川应道:“清源有临海之便,四海之货取之不竭,如果能妥善利用这一方资源,也是大宋之福啊。”

段鹏笑道:“是啊,我也曾想到,以前我总认为农桑乃国之根本,商贾不事生产是国之蠹虫,今日一看,清源人人不事农桑,却都衣食无忧,反观兴化,这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兴化太穷了,清源还有临海的便利可借,天良的海港这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可是兴化只有山。古代不比现代,山中都是宝物,古代山中没有开发,冒冒然进去大虫毒物都是要命的玩意,一个不留神性命交待在山里都是常有事。

其实兴化最边沿的地方也有一段海岸,可是这段海岸只有一里不到的距离,这么一点海岸线又有什么用?

八山一水一分田,兴化人拼了命也只能混一口温饱,拼着掉脑袋的危险,谁愿意去造反?段鹏说的话脸上还挂着笑,梁川看着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个一方父母官心里可是在滴血啊。

梁川听着他的话,现在倒也不像是专程来诉苦的,连忙岔开话题,恭敬地问道:“大人今天怎么会来清源。。”

一方官员可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辖区,被言官知道,参上一本可是要前程尽失的,再者这泉州的知州不是常人,是宗室赵惟宪,要是这个结交宗室的帽子扣下来,不要说前程了,连性命都可能不保。

段鹏这番前来也是微服出行,军里知道他出行的人也没有几人,来清源拿完订制的书册便返回兴化,他也没想到在这清源还能碰到兴化凤山的老相识梁川。

他倒不怕梁川会长着一条长舌到处乱嚼舌根,出了这个门他也没有任何依据说自己私离辖区,他只是意外,这个年轻人当初不愿为自己卖命,说是想到外面看看,竟还真的到了清源,刚刚自己撩起车帷看到隔壁也开了一家万达商行,这不是凤山路口那街嘛,还在好奇这是谁也弄了一家,进店一看还真的是这厮。

他到任以后,劝农治水整个兴化百废待兴,唯一的亮点就是到了凤山,北岸一片生机勃勃完全没有丝毫大灾大难之后的景象,年轻人下地完之后还会自发地操练强身健体,妇女们做着竹编,收入据说都比在地里刨食强,甚至连北岸的土地都还有水车浇地,人们种地的势情比南岸的佃农们还高涨。

不仅是如此,兴化唯一一个不是民间的学堂就在他们南溪北岸,几个村子的孩子们都在凤山的清华学堂里求学,还不用交半点学帑。所有的这一切他本以为是上一任知县留下来的杰作,多方打探之后方知,跟上任半分关系没有,全是这个梁川所为。

梁川后来真如他所说离开了清源,不过他还是动员起来了凤山的许多民众,给了他们赚钱的活计,一个平头百姓,出身卑微,竟然能做出这么一番利国利民的大有为的事来,喜是让人刮目相看!要是他有一分功名在身,岂不是能更有为于天下苍生!

“兴学教化可不是你一人的事,更是本官的职责所在,本官为了教化百姓,自己编了一本书,多方寻找找不到可以印刷的作坊,最后只能来清源,也就是这里。”

段鹏好学坊间都唤他叫作著作郎,兴化现在改县为军,可是人还是那些人,要是再不对他们进行教化改革,回头有学有样的,只怕还会有人造反!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小说在线阅读_第4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壶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第4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