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此时刚刚寅卯之间,屋外漆黑一片,月亮也躲了起来,屋子里油灯晕暗,沈玉贞两天没见梁川一颗心始终是悬着的,面容更是清减了几分,更有一丝风韵。

“我点根烛,你们好做事。”

其实她是想看看梁川。

沈玉贞从木箱里随便拿了一根红烛,煨着油灯引了半天,那粗得离谱的芯子却怎么也点不着!

“玉贞你做什么呢,往旁站站,老渭眼神不好你还把光全挡了!”

沈玉贞歪着脑袋,不解地转过身来说道:“东家,这香烛好像是潮了,点不着!”

梁川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敢情奔波了一个晚上,搞到手的这香烛还是坏的?

他走到沈玉贞边上,一把抢过那红烛,借着微弱的灯光细细看了看。突然他发现了一丝异样,烛光微黄所以不太看得出来烛芯的颜色,但是那烛芯晃着烛光,在黑暗反射着一丝的亮色!

梁川用手捻了捻烛芯,不捻不知道,一捻吓一跳!这绝对不是灯芯应有材质,手上传来的质感很硬,有点韧性,要说像什么,倒像是以前的铁线!只是颜色不一样!

梁川急忙拿来一把菜刀,将香烛的蜡全切得干干净净,只余一条光秃秃的烛芯子,烛芯上还沾着一些蜡,用油煤火一烤,蜡全掉光了。

梁川拿着那根粗得离谱的烛芯在灯光下看了看,不由得苦笑一声,将这芯子递给了苏渭道:“老渭你帮我看看,这是不是。。黄金做的。”

苏渭的眼睛很小,看什么都是一副眯着的神情,借着灯光,他看了看烛芯的颜色,又匀了匀分量,这么一条烛芯子,在他手上的分量差不离了。

“东家,要是这几十箱都是裹着香烛的黄金,那咱们可要发达了。。”

一话既出众人都拥了上来!争着脑袋看着苏渭手里的金子!连梁川都欣喜得差点跳了起来,赶紧让招弟将门窗锁好,这财可不能外露啊!

“还愣着干嘛,快把这些蜡都剔了啊,黄金咱留下!”

三十口箱子一屋子人连忙往库房里搬,一根都不留。然后几个人顾不上睡觉,剥着蜡烛上的蜡,将金芯子一根根地取了出来。

梁川看着那黄澄澄的金子,差点没笑出声,这个偷梁换柱暗渡陈仓的方法自己早该想到了。

早闻有一个传说,蒙古为了促成南宋权奸贾似道蛊惑理宗‘联蒙灭金’,送给了贾几十箱黄金,但是这些黄金为了掩人耳目全是缝在丝绸的夹层里,贾似道富可敌国,自然也用不上这些钱,就一直留了下来,最后被抄家没官,由官府一直保存到了朱元璋时期。老朱军费紧张找好兄弟沈万三借钱,后来还不上,就把这些快成灰的丝绸还给了沈万三。众人皆以为沈万三吃了个哑巴亏,后面的事就与梁川今天的经历极为雷同,也是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孙厚朴给耶律乙辛送礼,如果明目张胆地送黄金,怕是连清源县城的城门都没走出去就被拦下来盘问了,也就这种方法能让辽人安然地将这些财物带回辽地。

果然好算计!

梁川的无心之举竟然最后以大赚特赚收场,这是全家人始料未及的。梁川本打算告诉两个义兄弟,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日后有机会再以其他方式报答他们,分钱。。那味儿就不正了。

如果说先前清源县城里发生两伙人械斗是平湖里投入一颗小石头,那这次先是孙家失火,然后码头海船被劫,潜火队被巡营兵士杀得血流成河就让人议论纷纷了,泉州府这都多少年没出过这么大的事了,茶余饭后瓦舍勾栏全在讨论这些个事,更有一种说法,清源县城里的事全是契丹人一手挑起来的。

不过这种说法一说出来连鬼不信,清源地处东南,距离辽国十万八千里,契丹人难不成飞过来在清源放一把火?图什么?

没有人会把注意力放到承天巷这个小小的万货行之内。

梁川整理了一下香烛内的金丝条,足足有几千两黄金,换成铜钞也能有几万贯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一连数天,梁川连睡觉都是咧着嘴笑的,至今自己发的几笔横财没有一项靠生意,全是偏门所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这运气给用光了。

耶律重光他们暴露了辽使的身份还有藏身所在,自知这事纸包不住火,早晚也会被人知晓,一条路已经没有了退路,一声叹息也只能投到了梁川的门下。

梁川很重视这一群人,他们的身份介于契丹人和汉人之间,身上流着两个民族的血液却又不被两个民族接纳。现在他们出卖了契丹人,唯一的选择只有梁川一个人了,生杀大权都在梁川的身中。他们现在是自己放在黑暗的一把撒手锏,哪一天自己用得上他们,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这力量绝不能过早地曝光在太阳底下,否则就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了。

这些人梁川让人重新找了个住所,搬离了远来的地方,也不再像往常一样,天天只窝在家里,从不与外界交流,梁川吩咐他们,现在就当自己是宋人,与别人没有两样,这是命令。

以前几十年的铁律一夕更改,起先不少人还不习惯,可是他们毕竟知道上头的命令不可违背,只能硬着头皮去执行。

孙家失火当天孙老太爷外出未归,回来只见自己家的大门差点塌了,半个院子烧成了灰烬,一口老血差点喷出血当场驾鹤西去,所幸几个仆人眼尖,找来老参吊着口气,抢了回来,不过还是让这个清源有头有脸的人物气得不轻,在家里躺了几天,至今还未下地。

不过烧了几间房子而已,这点损失对孙家来说就是多卖几担茶叶的事,不过让他们颜面尽失这个才是他们不能接受的。直接事情发生他们才知道,在他们头上的人根本不会顾忌他们的身份,一心想着还是痛打落水狗。。哪怕他们的钱赚得已经是几世花不完。

这件事孙老太爷已经放出话来了,要严查到底,有知情者一经查实给予巨额重酬,一时间人们又对孙家以及后面发生的一连串事情议论纷纷。

泉州府威远楼动了真怒,先前因为兴化有人起义,造反的战火差点烧到清源县让县民人人自危。后来平熄了以后本以为事情回归于平静了,不过最近一连械斗还有抢劫放火抢船火并,哪一件都是让泉州地面震动的大事,这背后说是巧合,这些高高在上的地方父母官一个也不肯答应,明摆着是有人想闹事啊。

威远楼当即发话,各县衙门现在进入特别状态,一有风吹草动有先斩后奏大权,谁他娘在这节骨眼上冒尖就狠狠地打压下去,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

威远楼现在主事的就是赵惟宪,可是兴化自打出事以后,汴京方面更是风言风语,搞得他三天两头病假不断,人在家里就没怎么处理州府的事务。现在主事的就是通判黄少平,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虽然与赵惟宪这种宗室没有大太的矛盾,可是毕竟生长还有见识完全不同,自然方针大政也不尽相同。

黄少平是读书人,却有一股子狠劲,杀伐果断不为过。现在泉州府出了反贼已经在天子那挂了名,赵惟宪避闲装病不管州务,他可不行。在他手头要是再出点乱子,人家赵惟宪不会有事,自己的前途可就毁了,有人让他不痛快,那就一起不痛快吧。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小说在线阅读_第4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壶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第4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