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更关键的是,在看到二分队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迅速成长起来的周文,自然也会在物质和装备上不惜成本地付出。

现在的二分队除了新建了一个装备两门德制105口径榴弹炮的炮兵排,其他部队的装备水平又再次得到了提升。

经过淞沪战场检验并证明了其优秀的德国mg13机枪和芬兰索米冲锋-枪,现在已经在二分队各部队完全普及。

在德国军火商朋友曼德尔的帮助下,价格高达500美元一支的索米冲锋-枪,周文一口气就购买了300支和相当数量的马格南9毫米子丨弹丨。

可以说猛虎佣兵团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芬兰军队外,唯一一支成规模装备索米冲锋-枪的部队,为此,芬兰的芬兰蒂卡科斯基兵工厂还满足了周文的要求,将马格南子丨弹丨的生产工艺倾囊相授。

佣兵团近一年的军火采购支出,索米冲锋-枪就占了很大的比例。

要知道500美金相当于近2000大洋,而两年后才问世的德国造98k步枪连同刺刀,子丨弹丨袋外加水壶才40块大洋一支,一挺德国原产mg13机枪也才200多大洋,而一支冲锋-枪的价格是机枪价格的10倍,可见其有多么昂贵。

但是,这钱周文花的心甘情愿并认为非常值得,就因为索米冲锋-枪独有的优质铬镍钢精心制作的枪管,只有这种质量的枪管才能承受住加装火药的马格南子丨弹丨的侵蚀和磨损。而加装了火药的马格南子丨弹丨则是带来了更高的发射初速,更高初速又带来了更远的射程和精度。

这才是索米冲锋-枪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它就是当今世界乃至将来射程最远同时精度也最高的冲锋-枪,当然也是最贵的冲锋-枪。

后世很多军迷和军事评论家对索米冲锋-枪褒贬不一,但是一直认为阻碍其发展和装备的最大问题就是复杂的工艺和让人望而却步的价格。

对周文的佣兵团来说,购买的数量也就是这么多,再贵也花费得起。

至于这枪到底威力如何?好不好用?

只有真正用过的人才有发言权。

通过淞沪战场的检验,这种冲锋-枪如果是掌握在一个训练有素又经验丰富的老兵手里,那就是妥妥的大杀器。在250米距离内对敌人的杀伤和压制甚至超过一挺轻机枪。

在后来的苏芬战争中,就有一个芬兰老兵用一支索米冲锋-枪,一个人阻击了苏军一个连的进攻并杀死了50多人,而自己仅仅是头皮被子丨弹丨擦伤的战例。

而现在的佣兵团的士兵,单兵素质已经可以与世界上的任何强军相媲美。

所以现在两个步兵连的突击手已经淘汰了之前的晋造汤姆逊,全部换装了索米冲锋-枪。

而且步兵连每个班都有一个枪法最好的精确射手装备德国原产,带2.5倍瞄准镜的g-31半自动步枪。

现在一个步兵班12个人,3个步枪手装备周文原来生产的65式半自动步枪,一个神枪手装备一支g31精确射手步枪,机枪手和副射手装备一挺g13轻机枪,班长和副班长以及两个突击手装备四支米索冲锋-枪,还有一个由两人组成的反坦克小组装备一支gzb-31反坦克枪。

这样的一个步兵班,兼顾了远、中、近三个距离的火力覆盖,同时具备精确打击和密集火力,就是对上日军一个15人的加强分队也能做到全面压制。

何况佣兵团强悍的不只是武器,还有士兵的军事素质。

而在不久之后,周文还将增加步兵班的人数,为班级火力增添一种适合的小口径迫击炮,专门针对日军的掷弹筒和重机枪。

现在的日军野兽大队所面对的正是这样一支放眼全世界都能称得上装备精良,单兵素质和战术都属顶尖水平的的精悍部队。

这才是陈万里敢于如此算计和设置陷阱的底气所在。

要知道,这种讲究一次性凶猛突然的打击就将敌人的抵抗力基本瓦解的战术,其实与佣兵团之前习惯的远距离精确打击和火力密度相结合的战术有所不同,应该说是更冒险一些。

用为将敌人放近了打固然可以利用更加集中的火力给予敌人大量杀伤,但也等于是让自己暴露在敌人的子丨弹丨和掷弹筒的打击之下,如果己方打击面不够用大,火力的持续性不能保障的话,很有可能给自己也带来不小的伤亡。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在抗战中给中国军队带来巨大伤害并被神化的日军掷弹筒。

掷弹筒从原理上来说,其实就是一门超轻型的迫击炮,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能够大大增强步兵班的火力。

它发射榴弹的杀伤距离可以达到十多米,使用特殊榴弹可以达到20米。由于发射距离很近,命中率很高,经过训练的日军老兵的命中率高达95%,但是这里所说的命中率可不是直接打在人身上,而是弹着点的杀伤范围正好覆盖目标。

掷弹筒既可以单人操作也可以又双人操作,一般单人操作时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双人操作每分钟40发,不过掷弹筒一般由一个掷弹筒发射手和一个弹药手构成,对于一些日军的精锐部队,每个小组会多增加一个弹药手以保证弹药的充足和预防战斗中该小组可能有的减员。

比如米山下树的野兽大队就由三人组成一个掷弹筒小组,只要就是日军是孤军深入我军后方,要保证携带的榴弹数量。

掷弹筒对于日军步兵战术的重要性,通过几年后爆发的淞沪会战就可见一斑。

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当时的国军重机枪手回忆,他们一般只能打几百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

而一挺近100斤的马克沁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国军的机枪火力被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

由于对于掷弹筒极端的依靠,一旦失去掷弹筒日军甚至连怎么作战都不知道了。

其实这些战例也充分显示了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术意识极差,很多部队就连基本的土木工事也不会挖掘建造,重机枪阵地构筑简陋,被日军一颗仅仅50毫米口径的榴弹就轻松击毁,这也导致其在中国战场无往不利。

但是在周文的眼中,掷弹筒这种由于日军资源贫乏而大量装备的简易版迫击炮,并不是不能克制和反制,佣兵团大量训练出来的狙击手和精确射手就是他们的克星,而且还有大量的迫击炮和山炮进行压制。

最后即使少数的日军掷弹筒手能在仓促间打出榴弹,佣兵团构筑的坚固工事也足以抵挡比一颗手榴弹的威力大不了多少的榴弹的攻击。

而且周文用在淞沪战场缴获的日军掷弹筒做过测试,正常修筑工事用的沙袋,只要不偷工减料,填压的沙土足够厚实,阵地前用两层沙袋铺设,日军掷弹筒的榴弹即使在沙袋前一米处爆炸,沙袋后的被捆绑起来的羊依然毫发无伤,只是被吓得咩咩乱叫。

上海佣兵团》小说在线阅读_第5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智慧哥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上海佣兵团第5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