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说天没有边际,可人却可以把天先划个界,也就如宗教一样,设定一个最大的神灵作为界线,超过这个神灵之外,就没有其它的了。
(科学的最后是神学,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有限,科学也是在向无极慢慢伸长,就好像光一样,慢慢穿射出去,可却也是有限的,所以科学之后,也会把此人为的设定一个界限,设一个神,人若能把这个所设神之内的东西弄清楚,才能再向前进研,就好比爱因斯坦,他也只能研究一个有限的东西,当他到了极限之时,也不可能再向前半分,所以他也会在他的极限之处,设一个神来解释那些无法探越的东西。也就是现在老子所言,纵然无极无限,可却也人为的赐它一个名。)
“无名,本就是道之真谛,即无名,也无极,是天地未生之时的状态。
而自道生天地以来,就有了形,有名,也就成为了万物之物祖,故之谓天地,有天地之名,宇宙苍穹之名,有此才有了世间万物,是之为祖。
所以要以无生用,胸中有无,来看无生有的奇妙之处,才能真正的明白这其中之妙,也才能领会其中之道。
而又常以有来观察道之表像,也就是天地万物的变化,通过道之所表,以此明道。
有名也好,无名也罢,它们都明道的法门,也同出于道,同谓之玄,看似相反,却可以同出同样的结论。
无极本无向,用无欲来观其妙与用有欲来观其徼,其实都是一样的。
玄之又玄,正是玄妙之中的玄妙,也如道中有道,道外有道一样,正好整个玄妙的总体,回归于无极。”
老子还是慢慢的把自己所明之道讲与王禅,王禅依然在慢慢的回味领悟。
良久之后,老子见王禅还在站着,也是面露点微笑,对于他的说道,若是不解之人,只会淡然一过,而有悟之人,才会如此深思。
“禅儿,你可知错?”
王禅一楞,看着老子,有些不解。
“还请师傅明示。”
“这三月以来,你一直在藏书房里读书,本就是错,而且还把那些书弄得乱七八糟,为师就罚你除打扫这院内院外,还要把所有书归位。
其次,这三月,你就在此院中禅坐吧,若是不能领悟为师刚才所言,再读其它书也无济于事。
你可愿罚?”
“徒儿愿领师傅之罚。”
春光明媚,此时的洛邑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色,春天如约则至,虽然洛邑阵旧,却也到处一扫萧条,寒气尽失,春暖人间。
而守藏室院内,此时也是绿草依依,红花朵朵,那些冬时枯落的大树此时都已是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
这一个冬日应该是王禅度过的最艰熬的时光。
整整三个月,不仅每天要打理整个守藏室院内院外,还要照管着这守藏室内的一花一草一木。
而且还要把他原先那三个月胡乱摆放的古书重新整理起来。
这对于有十几间藏书房的十数万古书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对于普通人,可能无从整理,也无从下手,可于王禅而言却又十分简单。
他并非直接去摆弄这些书,而是先察看一些未翻阅过的古书,找到其中摆放的规律,而这些古书每一册都有编号,而且所摆放的类别都有规可循。
这样一来,王禅就可以轻松的找到那些混乱的古书,再依规律把它们放回原来的地方。
此事到也不难,而让王禅为难的是,在这三月里王禅连那一张空空的木板床也不能睡了。
因为受罚之故,白天他要扫地干活,而且还要自己做饭,以满足生活所需,晚上他要在中院之中就地禅定明道。
而无论天寒天暖,又更不论是刮风下雨、下雪,王禅都得风雨无阻。
好在洛邑属北方,北方除了雪之外,到也少有风风雨雨,冬天里晴天到占了绝大部分。
而除了风雨阴郁的日子之外,其它时候洛邑的夜晚都是一片晴朗的夜空,有万千星辰陪着王禅,而且四周也有万千虫鸟陪着王禅。
在这冬与春交接的时令之中,王禅能感受着冬天那种万物寂静,有如灭的一种终结。
四季以春开始,而冬结,像普通的事一样,四个阶段,可时令却是有继而成,冬后是春,冬与春之间就像八卦之中的复卦一样,即是终结,其实四季每一季都又是开始,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八卦之中复卦为五阴一阳,当一阳从下至上之时,再回到初,经历七次变化,所以复卦也称为一阳来复,而七正好是复卦的变化之数。
而四季之变却是以四为基,正应对了四方四时与四相,而四为偶数,也为阴数,以地为基。
(阳数可以奇数,一、三、五、七,合为四,阴为偶数,二、四、六、八,也是合为四。
八卦之中,乾一,离三,巽五,艮七,为阳,坤八,兑二,震四,坎六为阴。
天为父,地为母,那其它的阳数之卦就是兄弟三人,阴数之卦姐妹三人之分。)
若是单纯感受冬时的变化,还不足以让王禅真的明道,而从冬至春这其中的变化才让王禅感受着天地之间的变与不变,循环往返。
也感受着枯木发芽再变绿的整个过程,王禅也感受着树木的生长,感受着气息的变化。
而这些都是道现,也就是道的表像,通过这些有欲而为的表像,观这到无欲的妙,也正是老子明道的两个法门所在。
经过三个月的领悟,再在这三个月之中每夜忘却自我,与宇宙苍穹同在,不仅感受身外的一草一木,而且还有感受日月星辰的变化,这样已基本上真正明白老子三个月前所讲的道。
道本造物者,却又与万物同在,可以说万的皆为道,却又可以说万的非道。
幸得王禅自小修习阴阳两气,可以借得天地之间的阴阳两气化为己用,所以纵是寒气刺骨,他也能安然无恙,只是相较之以前那种自由而舒适的生活,已是天差地别。
“禅儿,今日可否明白师傅三月前所说了?”
老子无声无息的来到王禅打坐的地方,看着依然禅定的王禅,而王禅也从禅定之中加到现实。
“弟子明白,道本无极,也可以说就是这万千世界宇宙苍穹,若说能说之道,只是有数之道,而非道之本身,所以道不可言,也无法用一字而概括之
如同于一滴水是水,一片大海亦是水之理。
而为明道,所以就可以做个器具,成为能盛水桶与瓢来盛水,而水也因此有了形,而我们的心智就是这个器具,可以盛下道,而让道显形。
而若我们的心能装下这宇宙苍穹万物,至极之时,也就到是无的境界,可以称之为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