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孙武攻伐楚国,只带了十万精兵,最后到楚都之时,只带了三千骑兵,以奇兵突袭当年的楚昭王十万楚军,一击而溃,正是贵精而不贵多。
只是我军的数量与吴国也正好相符,据本王估计,吴国也有五万水师,骑兵五万,步兵十万。
而且我越国与吴国也是唇齿相依,许多水系都有相连,能通船的,也都布有水师防备。
若想以水路偷袭吴都反而不利,水师登陆反而失了优势,而骑兵进入吴都外围也难以发挥快捷的优势,反而成为拖累。
所以此次出征讨伐吴国必然要有良策,首先确定以吴都为目标,不攻击吴国其它城池。
其二,此次讨伐吴国,要抓住时机,只要孙武一旦驻守巢邑,就快速绕过吴国边境重镇,直扑吴都,分数路围困吴都。
而吴国此次大军向楚国边境集结,就是我越国的机会。
等夫差意识到我越国大军攻击吴都时,吴国水师必然回防,而我水师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攻击吴国水师,让水师不能回防于吴都。
而我越国大军,则从陆路攻击吴国水师,只要吴国水师被击溃,那么就凭我越国五万水师就可直入吴都。
吴都兴于水,却也是亡于水。”
勾践并没有说清楚详细的攻吴之略,但却也可以大体上听出此次攻吴,意在夺取吴都,那么水师就将是最重要的环节。
吴都本是水系纵横之地,而外有笠泽(太湖),而笠泽可通钱塘与大江,又与贯穿吴都的吴江相连,只要顺钱塘江向北,就可直达笠泽。
这当然也是有利有弊,吴国水师当然也会驻守此地,而且吴国水师同样可以偷袭越都。
(吴越大战,第一次战于夫椒,也就是太湖边上的洞庭山,第二次其实也是在太湖之上,也叫笠泽之战)。
这正是以强攻强之举。
而对于骑兵,在进了吴都外围之后,却失了作用,反则难与行进,不如水师来得快捷,这也是勾践偷师于孙武兵法。
可吴国与越国都装备了大量骑兵,也正说明了两国皆有北上的雄心,毕竟过了大江,向北挺进之时,骑兵的优势就更强了。
范蠡此时却也是十分忧虑,而勾践说完也是看着范蠡。
“范将军,虽然本王已初定的此次伐吴之略,但还未有详细的作战之策,还需详加斟酌。
可现在看将军面色,不知为何将军会如此忧虑,难道你觉得本王之策不妥吗?”
“王上,王上之策,以强攻强,也正适合于我越国与吴国之势,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是微臣认为,现在局势不明,若越国此次出兵直捣吴都,似乎有些托大。
纵然吴国五万兵甲欲攻巢邑,而且吴国夫差也摆出一副浑水摸鱼之势,可却不能说明吴国对我越国没有防范之心,吴国欲攻击楚国,自然也会留有后手。
孙武用兵,意在出奇,而鬼谷王禅更是神谋鬼算,若我大军挥出,就如同离弦之箭,势难回头。
若吴国使诈,那么我越国反而会中了吴国的圈套,致越都空虚,若陷入吴国,反而会得不偿失。
可若吴国真的与楚国对攻,久攻不下之时,那时我越国再谋略灭吴之计,也并不会迟。
只要我吴国佯攻吴国边境城池,牵制住吴国大军,而吴国地域狭小,势必难以为继。
到那时王上再以奇兵攻击吴都,就会让吴国陷入内外受敌之境。
若那时楚国内乱已定,想来再与楚国联合,出兵攻吴,以牵制吴军,那么王上就可安稳拿下吴都,这方是保险之策。”
范蠡所言,实际是还是对王禅的谋略抱着怀疑,他并不相信王禅会如此失算,陷楚国于三面受敌,而内有祸乱却没有应对之策。
若这些都是鬼谷王禅的谋略,那么越国举国之兵攻吴,就会深陷其中。
而若王禅守住北方晋国联军,吴越相争,到是反而便宜了楚国。
范蠡也是兵法大家,而且同样善于精算计谋,做事十分稳重,知己的实力也知彼方之能,不会轻易冒险。
并不像勾践这样,一旦觉得有机可趁,就想着欲置对方于死地,并不会给对方留下机会。
勾践的谋略说起来也犯了兵法大忌,就是求满求全,好大喜功。
而求满则招损,求全反而有失,这本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而这也恰恰与勾践的脾气相适应。
勾践登位也就四年,说起来比夫差只早一年。
可三年前的大战,让勾践觉得是他一生之耻,所以并不像范蠡这种带兵之将,纯粹以兵法来考虑问题,而是带着君王固有的颜面,带着君王心中的那种狭隘,也有目空一切的骄傲。
所以在列国之中若要真的达到战无不胜,也只有像孙武那样,能完全受吴王信任指挥作战,而且不会低估对方,真的知己知彼,制定出奇不意的战术,随时根据战场形势调整策略。
而一般君王骨子里都有傲气,而且会自信过度,甚至于盲目自信,轻视对手。
而作为越国中将军的范蠡,当然也不可能任勾践冒险,这样不仅会陷他多年经营的越国大军于困境,甚至会陷越国于灭国之危,也会让他的理想追求,变成泡沫,这也正符合他斤斤计较,十分审慎的性格。
(实际上上次吴越大战,吴王阖闾因此而战死,是在勾践初当越王的第一年,因为本书把几个历史事件融合一起来写,所以跨度会大一些,并没有出现过任何历史元年记录,就是要把模糊历史时间,还望读者们见谅,勿要较真。)
“范将军,我看你是真的惧怕于鬼谷王禅,对于刚才本王所分析的列国局势还有顾忌,这并不怪你,慎重一些总是好的。
本王所想,一次灭了吴国却实有些冒险,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列国形势随时会变,若是此时不趁此机会灭了吴国。
那么若楚国真的内乱不休,而秦晋吴相继蚕食楚国,那么吴国自然会做地为王。
更何怕的是,若晋国只要过了大江,那么我越国将永无称霸的机会。
范将军的好意,本王心里明白,本王也会慎审度之。
也请范将军为此做好准备,而且此次兵出吴国,范将军也要亲率大军出征,以引开吴国主力,这样本王才能突袭成功,还望将军于此多做谋划。
我看今日就到此为止。
文相国,粮草之事,就依常规先行,尽快布于沿路城镇,这样我越国大军就可以轻装上阵。”
勾践说完,也是觉得十分疲惫,他并不怀疑范蠡的忠心,而是觉得此事涉及整个越国,所以他也要再考虑考虑具体的战术之法。
“微臣告退。”
文种与范蠡同时起身,对着勾践一揖,慢慢退着走出王宫后花园。
勾践看着两人的背影,刚才的兴奋也消减了不少。
但他还是十分自负,至少从粮草上,从兵员上还是十分满意,至于范蠡的担忧,他却并不在意。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尽快拟定攻吴大计,以图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范将军的忧虑,也是在下的忧虑,可王上三年前与吴国一战,实在有辱王上之志,此次如此良机,他自然不会放过,还望将军多为王上考虑。”
文种与范蠡一出王宫,文种就劝着范蠡,他看范蠡一直面色有忧,知道范蠡是为越国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