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不服气,是不是觉得杀伐决断的太尉,也有投鼠忌器的时候?”
“觉得我堂堂天朝,泱泱大唐,竟然为了苟安,与这些蕞尔小部行怀柔之策,实在是掉价的很!”
“亦或者,你打心眼里质疑朝廷的政略,觉得政策不一,出尔反尔,不仅让人小觑,更是让边戎诸臣寒心!”
秦睿这话可谓入骨三分,正中赵文翙的下怀,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朝廷对待异族的政策,正在由宽变严。他的所思所行,即便是有些过激,可说到底都是为朝廷着想。
就说克扣的那些物资,多征收的关税,可都是一个子儿不少的上缴了朝廷。且营州的军队,也是日夜不停的操练,士气高昂的很,这些不都是他的成绩么?
再看看现在,太尉免去了他的军职,还命其与诸部首领修好,数年心血,付之东流,赵文翙能不委屈么!
但委屈归委屈,该有守的规矩还是的守的,只见赵文翙瓮声瓮气的拱手回道:“末将破坏了朝廷安定边境的国策,自知罪孽深重,不敢置疑太尉的处置。”
“赵将军,狂妄是每个将军必有的毛病,睿少年时随燕公南征,身上的狂躁,比你严重多了。”
“可狂妄也是分时势的,本帅在漠北并吞草原是如此,如今消减你的官职亦是如此!”
“可这都不是本帅处置你原因!恰恰是你对李尽忠的对策,采用了最愚蠢的方式,并给予了他正当的反击理由!”
李尽忠不老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东北诸部首领中,算是最具有也野心的角色,起兵造反是早晚的事。
聪明的封疆大吏,不会留任口实和把柄,一定会把方方面面都维持好,再将背信弃义的名头,统统推到他头上。
如此这样,朝廷就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手里握着大义,就算是把他们都灭了,那都算师出有名!不至于像现在一样,还得花钱平事,搞得这么被动。
“为我大唐独尊,想法是没错的,本帅心里也是这么像的。”
“可赵将军,你给我记住了,做将军,尤其是这么高的军职,是需要城府的,不要什么事都写在脸上!”
“而且,我告诉你,战场上死十个士卒,有九个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狂妄的将军!”
当然了,赵文翙身上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其战功卓著,戍边多年,从未丢失过一寸土地,对朝廷又忠心耿耿。
虽然这次的事是因他而起,也差点酿成大祸,可也不能一棒子把人敲死,将其往日的功劳一概抹杀。
所以,秦睿从袖中掏出一份手谕交给赵文翙,这份手谕内容正是,晋赵文翙为检校右卫大将军,专司节制营州军,及在幽州、营州之间,新建立的十三个折冲都尉府。
别小看这仅仅是折冲都尉府,可却是清一色的骑兵,是朝廷去岁应对北方的防御体系,特意增加的驻军之一。因为其特殊性,这批部队,尚且没有划入地方都督府,一直由兵部直辖。
各州都督的将领,可都盯着呢!要不是碍于此事必须经过太尉的允准,早就把兵部的打门给踢破了!
赵文翙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峰回路转如此,乐得他嘴都合不拢了,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尽。连连磕头,谢太尉不弃之恩,他这辈子,就是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太尉的知遇之恩。
没错,他是该谢秦睿,如果没有孙万荣的暧昧,李尽忠的躲闪,他这次的官是罢定了。可东北的局势如此复杂,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留着他平叛,总比回乡种地要强。
“你记住,机会只有一次,否则本帅没法服众!”
“你的任务就是盯紧外面的局势,悄无声息的备战,一旦李尽忠竖起反帜,立刻出兵平叛!”
“土地丢了一寸,砍你的脑袋;兴无名之师,落人口实还是砍你的脑袋。”
说着话的时候,秦睿盯着赵文翙看的很仔细,孙郎为官尚且,可要说打仗,还是比这家伙稍逊一筹。现在让二人各管一摊,军政分离,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太尉放心,末将知错了,末将今后一定谨慎行,专心带兵!”
“但有末将在,营州就在,末将与所部将士,与营州共存亡!”
好,秦睿要的就是这句话,契丹人,其实在本质上与突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趋炎附势之辈,拉一批,打一批,远交近攻,咱们中原人才是祖宗。
“与孙郎好好合作,他是个厚道之人,本帅相信在你们二人的通力协作之下,营州一定固若金汤。”
赵文翙是笑着跑出去的,从其爽朗的笑声中,秦睿明白,这个狂妄的家伙,是真的爱军队,爱大唐,虽然有时候有些小心思,可优点更是有可取之处。
身为当朝首辅,他与这样的人不应该计较太多,除了容人之量外,更是应该把他们放在更合适的位置上去。
叹了一口气,接过岑灵源递过来茶盏,秦睿淡淡道;“营州也就是这样了,明日启程西进,去幽州,本帅要把北部的防线,好好看一看才放心!”
东北诸部为什么愿意跟着李尽忠起哄,那是因为赵文翙在营州的方针政策,伤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不仅盐、铁、丝绸等大大的减少,更是别想得到朝廷任何赈灾补贴。
兜里的钱变少了,圈里的牛羊也不值钱了,人家当然要出来闹,而且是越大越好,反正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没什么可怕的。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事,朝廷竟然对东北的事甚为重视,劳动当朝太尉亲临,且在宴会上,郑重其事的保证,朝廷对东北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绝对没有反悔之说。
当今天子,秉性醇仁,恭行孝道,对于太宗、高宗遗留的政策,断然不会更改。待其亲政之后,也会比秦睿这个太尉,替诸部考虑的更加周道,维系好藩属关系。
一国首辅的话,那自然具有可信力的,得了好处的诸部,也都心满意足的回了驻地,并勒令所部的青壮老少,不许与大唐的军民发生冲突,有敢犯者,杀无赦。
这么一来,营州东北诸部是得好了,可李尽忠却异常的不乐呵,尤其是其舅兄-孙万荣,不仅收回了那三万铁骑,更是劝他息事宁人,不要与太尉,及大唐作对!
啥玩意?这些部族首领,都是什么东西?见利忘义也没有这么快的吧,大唐太尉就一顿饭,就把所有人都收买了?吃的是啥啊?龙肝凤胆么?
尤其是自己的舅兄,什么玩意?他就是奴才命,吓唬两句就扛不住了,与这样的合作,是他李尽忠的耻辱!
“大汗,大汗,王妃到了!”,一名骑兵从马上跳了下来,恭声禀告!
而正是他这句话,彻底勾起了李尽忠的火气,只见他夹马上前,一把将孙氏撂倒马背上。不敢算是呼喊,直接就驱到帐前,向拖着牛羊一般将孙氏拽了进去。
王妃在帐篷中呼声,让帐外戍卫的士卒,听的是如痴如醉,要是王妃可是契丹第一美人,那小嗓子跟黄莺似的,她每呼一声,士卒们的骨头就酥一次。
当然了,士卒们也不得不佩服可汗的“战斗力”,整整折腾了一宿,生猛的一塌糊涂,难怪能成为契丹一族的第一勇士,真不是浪得虚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