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两位将军,母亲赵贵妃以及姑姑长公主也找到了顺王,提出了相同的要求。
女官珠云的传信才到不久,长公主刚刚做出了前往吉地的决定,但跟着就改变了想法。在她看来,自己的皇兄才是天下之主,唐傲虽然也不错,便最多也就是一个有些权势的藩王罢了,根本是没有可比性的。
顺王被众人一说,也动了心思。以前在大梁城的时候并不觉的怎么样,自已吃喝都是父皇安排的,从不发愁。可是现在独领一军之后方才知晓,想要自立门户何其之难。
现在好了,得知父皇无事的消息后,他也想第一时间投奔而去,而只要自已态度坚决,父皇百年之后基业是有很大可能会传给自已的,那才叫名正言顺。
顺王有了想法,有了决定,便和齐王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带上了一些赶路所需的粮草直奔向藏州而去。此番一路之上,将横跨数州,但顺王并不担心,他只是路过,并无要与谁为敌之意,但凡是明知之人都是不会拦着自已的,相反还会提供沿途的粮草给自已,送自己离开。
顺王要离开,齐王尽管是一百个不愿意,可却没有丝毫的办法。他相信,只要自已出言阻拦,很可能大家就会刀兵相见,若是如此的话,顺王站在了小齐王的那一边,败的可能就是自已了。他似乎除了恭送之外别无它法。
相比于顺王这么快的就做出了决定,新败回到新州乌城的庆王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以前在乾文帝羽下长大的时候,他就看不到任何成为皇帝的希望,那现在就会有了吗?况且唐青川势力如此之大,父皇与之相斗,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呢?
此时就下注实在是太早了一些,倒不如先稳占新州,静观其变为好。
这不仅是庆王的意思,同样也是范师通的意思。这此年来为臣,他是太了解自家的这位皇帝了,对权势看的极重,是绝对不会让任何人有机会染指大权,即便是那个人是自已的皇子也是一样。
就凭着庆王是皇长子,却一直没有得过太子的名份,范师通就不想再度去投靠乾文帝。当他把想法和庆王交流之后,两人便有了一致的决定,那就是面对着乾文帝的招唤不为所动。
两人是不动了,但有些人却是还惦念着乾文帝的好,比如说新州总兵费青松,比如说原银甲卫大将军史鸿云。
后者原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这些日子来,范师通更是用钱买通了他的一众手下,弄得史鸿云现在是孤身一人,他的话自然不会被庆王所重视。
费青松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新州总兵呀。对此人,忽视是不行的。老奸巨滑的范师通便用了离间之术,找到了新州参将,同时也是费青松的义子罗海,许以重利。
大丈夫岂愿甘于人下?
罗海年轻有冲劲,有自己的野心,之前没有显露出来,不过就是没有合适的机会罢了,现在有人替自己撑腰,他奉的可是庆王之令。在加上范师通许诺他,以后他就是庆王手下的大将军兼着新州总兵,心动的他便向自己的义父下了手。
罗海与庆王的侍卫长宁大雷带着一众甲兵冲进了新州总兵府的时候,费青松还一脸的费解?他不明白,这些人为何会无令带兵而来?
直到总兵府中血流成河,罗海的佩刀捅进了他的胸口之后,他才知道,自己被出卖了,他成为了庆王崛起的垫脚石。
史鸿云虽然带兵的能力一般,但政治嗅觉却非比常人,他先一步逃走了,使得躲过了一劫。而从这一刻起,新州易主。
信息的不通畅,有些已经发生的事情还不被乾文帝所知,此时他正带着藏州大军来到了青州,青州总兵阎喜打开城门欢迎,他并不是没有野心,只是面对着突然出现的乾文帝没有准备而已,如此只能投靠。
得了藏、青两州之后,乾文帝拥兵近二十万,算是有了不错的根基。想到事情的进展如此之顺利,他便派出了使者前往滇州,让滇州总兵李玄通带着大军与自已汇合,谋求中原,重回大梁城。
然顺风顺水的乾文帝好运到此而结束,派出的使者竟然被李玄通砍掉了双耳,原来这位看似忠臣良将的滇州总兵竟然投靠了南越王黎勇力,面对着在大乾内乱丛生,异族终于露出了有野心的一面。
滇州反了,这让乾文帝十分的生气。但静下心来一想,南越王可是不好招惹的,现在与他为敌非是明智之举,他现在最重要的敌人是唐青川,想办法重回大梁城,重回帝位才是眼下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欺软怕硬也好,放任异族强大也罢,乾文帝改变了目标,将目光放在了肃州的身上,他派人向泰雷喊话,投降自己,以往的事情都可以既往不咎,不然就等着兵锋而至砍了他的脑袋。
泰雷刚降了乾英宗,得了肃州总兵和知州的任命不说,还得了新帝送来的一千万两好处银子。这般情况之下他怎么会向乾文帝投降。他一边出声拒绝,一边派人向乾英帝请援。
泰雷的不识相,惹怒了乾文帝,他决定向肃州出兵,同时还派人给在新州的庆王下了命令,让他配合自已两面夹击。但等来的却是逃回的史鸿云,这才知道连自已的皇长子都背叛了自己。
连自己的长子都背叛了自己,乾文帝自是十分的气愤。甚至他都想直接挥军由青州杀向新州的。可不等他去做这个决定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来,庆王竟然与西蛮人联合到了一起,这就等于如果他打新州的话,就会面对西蛮人的铁骑。
倒不是说乾文帝怕了西蛮人,只是他深知自己的大敌是唐青川,至于其它人,在没有重新的夺回大梁城,成为天下之帝前,不过就是次要矛盾罢了。
即是新州成为西蛮人的一个州,乾文帝自不会去打他的主意,而是把目光重新放到了肃州,泰雷此人以前也多得他的看重,才委以一州总兵之职,想不到竟然投奔了唐青川,就凭着这一点,便是自己的敌人,很快乾文帝就下达了攻打肃州的旨意。
肃州边境,泰雷早就陈兵于此,不仅仅是他所带的八万大军,同时还有唐青川所派的援军,以乐明将军为首的十万辽州军相助。如此一方是守肃州的十八万人,一方是攻肃州的十八万人,双方就此对峙着,大战似是一触即发。
但这样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顺王带着十万大军一路风尘仆仆的来到了青州与父皇汇合,双方的兵力又一次的出现了差距。可不等乾文帝脸露高兴之色,一个噩耗也随之传来,在他的身后,李玄通带着八万大军汇同南越王派来的十万大军(步兵七万,骑兵三万)来到了滇州与青州的边境之处,摆出了一幅随时会发起攻击的样子。
原本兵力占优的乾文帝瞬间就落入到了下风,让他更加的不敢轻举妄动,三方陷入到了持久性的对峙之中,似乎随时的一个小小的导火索都可能会让大战爆发,死伤无数一般。
汉昌二十一年二月,新年刚过,吉王唐傲的使者便赶到了大梁城,见到了礼部尚书童谷,送上了吉王亲写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