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傲现在的身份,不过是两位侯爵前来,他完全不必亲自迎接。但他还是来了,这自然是冲着沈云义的面子来的。这让忠成侯十分的感动,更坚定了自已来此的正确性。
“见过吉王殿下。”沈云义与秦木山来到唐傲身前两百米外的时候,便下马跑步而来,恭敬的行礼。
“忠成侯、英勇侯不必如此,快快起来。”唐傲也是连走了几步,迎了上来,将两位候爷一一扶起。接着看向沈云义,眼睛有些发红的说了一句,“叔父,一路辛苦了。”
“呵呵。”这一会,沈云义内心也是十分的感动与激动,眼眶中也略有湿润之意。“傲儿,你很好,这一年多来做的很不错,叔父很欣慰。”
虽然远在大梁城,但沈云义对于吉州的关注就没有一刻的放松过。从最初知晓唐傲遇到土匪拦路,再到后来的打败古州军、打败北狄和匈奴之事他都知道。每一次听到好消息的时候,他都是高兴不已,虽然说唐傲的身份公开之后,其实与沈家在没有了什么关系,但他就是心中高兴,因为他知晓,唐傲,这位大乾的四皇子同样把自已当成了亲人。
真正的亲人,不会因为一年多未见而有丝毫的隔阂,就像是现在这般,双方行过礼之后沈云义便提出了大梁城的巨变,以及心中的一些担心。
“叔父,英勇侯,现在大梁城的情况早已经改变了,我们刚收到的消息是这样的。”即是说起了这件事情,唐傲这便把最近得到的消息一一道来。说起来,两位侯爷由大梁到吉州仅是赶路就花去了近一月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之中,大乾的形势与格局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皇子庆王唐侗,在范师通和史鸿云的保护之下来到了新州,得到了新州总兵费青松的拥戴。不仅如此,相邻的肃州总兵泰雷也在范师通的游说之下,愿意尊庆王为首。
如此,庆王便拥有了新、肃两州。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允许两州总兵扩军,军数人数皆由原来的三万人升到了现在的八万人,达到了各州的极致。如此一来,庆王便拥兵十六万人,宣布自治。
六皇子顺王唐佳。带着母妃赵贵妃和长公主出了大梁城之后在鲁州之地成功的与原金甲卫副将莫成宇会师,并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包括带着五千骑兵的护国侯陆志也留在了顺王的帐下。
在以鲁州为根据地的同时,在原有八万五千人的基础之上(骑兵五千,金银甲卫三万,普兵只有五万),又征收了两万鲁地百姓为兵,拥兵十万零五千人,宣布自治。
七皇子唐健去往了南吴王之地,现在应该还没有到,但南吴王已经对外宣称尊七皇子为主,并同时宣布南吴王属下所辖的福、交、粤、浙四州自治。
除了三位皇子之外,齐王长子袁忠宣布在苏州自治;齐王次子袁义宣布在徽州自治,两州皆把兵员征召扩大化,各拥兵八万。
值得一说的是,唐青河入驻了皇宫,自封为乾仁帝的时候,也拥有了还在软禁之中的老齐王袁泰楼的生杀大权,但他上位之后并没有把人交出去,反而继续在软禁之中,使得齐地想要统一依然还只是一个梦想。
想一想,当初齐王与宗正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可现在竟然这般的无情,这便是帝王,在利益面前,什么情都要靠边站。
晋王李盛也很快宣布晋州自治,并征召兵员达到八万之数。除此之外,其它各州基本恢复原样,依然还是保持着以前的模样,一幅要座待估价,投奔明主的架式。唯有豫州总兵陆正德表示会听从新皇乾仁帝之令。这样一算,看似得了皇城,拥有着最大政治资本的乾仁帝不过拥有的只是冀、豫两州而已,倒算是实力较弱的一方了。
一个个变化由唐傲的口中说出,听的沈云义和秦木山是惊叹不已,他们没有想到,乾文帝不在之后,天下竟然这么快就变得如此混乱,现在当真是藩王林立,大乱之世已然到来。仅是从这一点上来看,唐青河照唐青山就差之远矣。
“傲儿,接下来你有何打算?”沈云义开口了,不称殿下,便是说明这句话他就是关切之言,是属于亲人间的语言交流。
“叔父,外面再乱还不关我们什么事情,我们还是先做好手头的事情。认真说起来的话就是三字九句而已,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个观点,之前的时候唐傲就曾和曾桐与韩策讲过,且也得到了两人的支持。只是那个时候天下看起来表面还是太平的,哪里像是现在这般,已经彻底变得混乱了起来,这九字真言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错,这样很好。沈云义仔细的琢磨了这九字之后,不由高兴的点了点头。此时他很庆幸,唐傲所封之地是吉州,这个所有人都认为是偏远苦寒贫穷之地。大家越是这样认为,岂不越是说明,在这里呆着十分的安全,不用担心有人会针对他们吗?
有了根基,不断的发展壮大下去,接下来就可以根据时局的变化而变化,如此便等于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看到叔父也赞同自已暂时的按兵不动之意,唐傲也满意的呵呵笑了笑,“好了叔父,英勇侯,我们还是先入城吧。里面已经备好了接风的酒菜,就等着你们这些正主的到来呢。哦对了,叔父,敏儿知道你要来,可早就等不及了,呵呵呵。”
“哈哈哈,好。”一想到又可以见到自已的亲侄女,沈云义也是满脸带笑,大步跟着唐傲一起向着十里之外的吉城而去。
高丽新罗的金海城外,四方军军营所在之地的海边,二十余艘所谓的两百料、五百料货船正在这里缓缓靠岸。(1料=0.325吨,为方便计算,大乾的一料皆等于0.5吨,即半吨1000斤。)
货船之上,拉运的全是粮食,是吉州之物由海上运到了大乾富庶的南方所卖换来的粮食。这其中除了十分之一留下做为给朴得法,雇佣商船的好处之外,其它的粮食都要由陆路运到吉州。
唐傲对沈云义说,现在的吉州只需要发展自己便是,但实际上有着一万五千人的四方军队伍却早已经行动了起来,只是因为并没有在吉州发展活动,并不为人知罢了。
古时无论是商船还是战船,多是以三桨座战船和风帆战船为主。
三桨座战船起初其实是单层桨战船,就只有一层,两侧各25只桨。后来造船技术提高,船体变大,所以战船就分为上下两层,后来甚至分为三层,这样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桨手,以便给战船提供更大的动力。三桨座战船中第一、二层的桨手们位置在甲板之下,第三层桨手的位置则在甲板之上,同一侧的桨手们上下相互交错。
在没有机械动力的古代,利用风力的风帆给船舶装上了翅膀,极大地改善了船舶运输效率和机动能力,为三桨座战船的辅助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