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惨叫声于容晃的口中传出,这位晋军的千夫长,还没有实现战场立功的愿望,便死于石头山下,算是得了个自做孽不可活的结果。
解决了敌人,接着就是处理内部事物。从石头山到大梁城还有数百里之遥。这么远的距离自然是不能带着这些尸体前进的,一把把大火开始焚烧,只是留下了他们的骨灰,一一写上了姓名,装进早就备好的瓷坛之中。它们将跟着沈傲一起,穿过万千晋军,重回大梁城。
定州。
晋军十几万大军兵临城下。
远望十里之外,密密麻麻的各种军帐林立,有着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之不免会心惊不已。
定州城楼之上,乾文帝一身金甲站于其中,远远眺望,心中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三天的准备时间,三天的赶路时间,终于让他来到了还没有被破下的定州城。
可真的是他来的及时吗?
远远看去,无数的军帐连成一片又一片,乾文帝就知道,怕这些都是晋军故意的。他们早就知道大梁城城高墙坚,不是那么好攻的。所以选择了定州这个墙矮城低的城池,为的就是逼着自已在这里与他们决战。
这一刻的乾文帝有些后悔。早知如此的话,他不应该如此的焦急,更不应该御驾亲征,只要等在大梁城中就好了。可是现在,他即然来了,就断然没有退走的道理,不然的话,军心必然涣散,当真如此的话,局势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无法在逆转了。
自已这是中计了呀。
心中已然明白了一切,即已走到了这一步,便无法在后退。此时,唯一可做的就是在这里与十五万晋军展开决战。
五万对十五万,三倍的兵力之差,让乾文帝感觉到肩膀上的压力极大,但更多的压力是大梁城的稳定。
倘若自已在这里不能取得捷报的话,一旦有人打起了大梁城的心思,比如说是忠王,突然出兵南下攻大梁。倘若自已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的了话,跟随自己的将士会如何去想?军心又会如何的动·乱?
这样的军队还能去打胜仗吗?
想想,乾文帝都觉得可怕。
“陛下,这里风大,还是先退回到城中再说吧。”银甲卫大将军史鸿云开了口。
这一次,他意气风发而来。原本想要依仗镇州之城墙,将晋军抵御在外,在寻机破敌,便可立下不世大功。可谁想到,镇州早已经沦陷,他还不自知,反而钻入到人家的伏击圈中,若非自己见机跑的快,怕是现在已经身首异处了吧。
“哼。”乾文帝鼻子中发出了一声不屑之意,冷眼看了史鸿云一眼,但最终还是下了城楼,奔向着城内衙门所在之地。
史鸿云这一次打了大败仗,按说是当严惩的。但考虑到镇州丢失之事之前谁也没有想到,且此人还是自已的心腹,他终是决定不予处罚。但为了让对方将功补过,这一回让对方打头阵是必须的。
回到了衙门里,便是升帐议事。一时间一众武将列于两旁站定,其中左边站着的是金甲卫,右外站着的是银甲卫。
相比之下,史鸿云这一方除他之外,仅有丘狞和霍阳两人。其它的三位万夫长,都在镇州伏击战中或是战死,或是像忠成侯一般不知所踪。
上了战场就会死人,万夫长也不例外,大军压境之下,混战之中,他们也只不过一条性而已。
没有理会低着头的银甲卫将军们,乾文帝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对城外的晋兵十五万大军。
乾文帝高座于首,目光冷凛般的由一众将军脸上扫过,在所有人都凛气凝神的时候,他开口了,“传命,以千人为单位,一次投入三千人守城,以银甲卫为先,每支队伍守城两个时辰,接着就是金甲卫,总之一句话,定州城必须要守住,我们已经没有后路了。”
定州之后,便是两百里宽阔地带,一旦这里被攻破,晋兵便可以有无数条路威逼大梁城。在军队都已经被调出国都之后,一旦放了晋兵而过的话,便等于放了一头头恶狼进入家园,后果将会十分的严重。
众将军当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得知皇帝的命令后,当下是一一抱拳答应着,一幅拼死而战,死要也要死在定城城楼之上的模样。
相比于定州城内的紧张气氛,城外十里的晋军大营,相对气氛就松散了几分。
突袭镇州城,设好包围圈,重创大乾军之事,极大的鼓舞了十五万晋军士兵,也重创了原本就为数不多的乾军。现在优势明显就掌握在自已这一方。
按说这个时候,是应该一股作气攻下定州城,随后包围大梁城,将乾文帝困于城中才是。但晋王李盛却迟迟没有下令,反而让大军搜索前进,同时就地筹措粮草。
有将军前来质疑,李盛还以三万乾军逃兵未剿,终是大患为由给堵了回去。实则这不过就是晋王听从了王妃柳香香的建议,要选择城池并不高大的定州城与乾文帝决战而已。
用着柳香香的话说,定州城小,民少。选择在这里决战,不仅攻城时的阻力会更小,还可以让乾文帝无法在短时间内凑足更多的援军。这对于分批吞食大乾主力,进尔获取胜利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要说打仗都是男人的事情,晋王这一次出门却是带着王妃一起而来,军中是有些议论的。可只有晋王知晓,突袭镇州城,正是王妃之意,且还被人家给做成功了,就凭着这一点,他便心中信服。
在此之前,他也不相信可以偷袭得手,更不要说设什么包围圈了。可是当宗师申屠为亲自出手,带着精锐小队人马真的做成了此事之后,对于王妃之言,晋王已然是言听计从。
正是有了王妃的建议,这才把大乾援军引到了定州城上。只是不管晋王妃还是晋王,都没有想到,大乾的援军竟然会是皇帝亲征,这倒属于意外之喜了。
得知大乾皇帝亲征,晋军手下的将军们都变得燥动了起来,是人人争相恐后想要打头阵。
如果说是以前,皇帝的威严如此之盛,他们是不敢存着不敬的想法,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但现在大家已经翻了脸,且现在主动权完全的掌握在晋军这一方,那就大不相同了。
想一想吧,又什么样的功劳能大过抓到大乾皇帝呢?
这可是名留千古之大功啊!
一时间,众将是纷纷请愿出战,晋王也不好容易安抚了众将,最终由罗统大将得到了攻城任务。
罗统只有三天时间,若是不行的话,就要换成另一位大将军王灿出马。这两位都是曾与翁又齐齐名的晋军大将。现在翁又齐因为与世子李隆走得过近,而被杀了,军中便是以这两人为主。
晋王眼看军心士气如此之盛,自是喜出望外,一时间是大摆宴席,大宴众将,一幅要提前庆功的模样。趁着这个时机,晋王妃走出了大帐,来到距离其不远的一个小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