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在期盼着,沈傲却是在忙碌着。
时间太过紧张了,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而已,让沈傲不得不马不停蹄的做着各项的准备。
之所以如此的着急,沈傲是想借着大胜之东风将一些事情定下来。若是时间拖得过长的话,作用和影响力不免就会大打折扣。
沈傲就是要通过这件事情,塑造一种他说的话算数,跟着他做事可以尽让人放心的良好印像。如此,哪怕是时间紧张一些,也是无所谓的。
好在忠国公府现在是家大业大,可用的人手极多,这也多亏了当初乾文帝那一句随从无数的承诺,才让沈傲做起事情来受到了约束变小了很多。
英烈墓,终于在傍晚之前建好,这也得益于做工的都是有经验的成手,他们都是从在北城盖房的匠人中挑选出来的,建一个没有什么难度的衣冠冢那是手到擒来。
接着就是打扫,沈傲的要求是一尘不染。即是放英雄之地,哪里可能会藏污纳垢?
这件事情白秋彤主动的承担了下来,带着她的姐妹们端着清水,拿着抹布进入到衣冠冢内,很快便让这里焕然一新,干洁无比。
等一切都忙完之后,天色已然黑了下来。忠国公府的书房之内,沈傲正与叔父忠成侯对视着,交待着有关明天的一些流程。
本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想法,沈傲还是决定不出席明天的祭奠大会。他现在已经足够的风光了,又是如此的年轻,倘若所有的好事情都被自已给占了的话,难保不引来别人的妒忌。
沈傲自然是不怕事的,可无端的招来别人的妒恨,甚至是因此而招黑,那就完全的没有必要。即如此,倒不如把表现的机会给自已最为亲近之人,这也是一种报答的方式。
沈云义初听沈傲要将事情交给自己办的时候,很是惊讶,也有些激动,但随即很快又变得平静起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个道理沈云义也是晓得的,更是深知其中的厉害。沈傲能够激流涌退,实是一种正确的策略。况且胜仗原本就是沈傲打的,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抹去的事实,即便是他主不主持这个祭奠大会,结果也是一样的。
“叔父,祭奠大会很重要,事情做好了,以后大乾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便是民心可用之时。真有了百姓的帮助,那所有的困难都将不再会是困难,还请叔父一定要做得漂亮,做得好。”沈傲面色极为严肃的说着。
这一战能胜蛮人,可不是沈傲多么的厉害,实在是有着太多的因素在其中。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哪一样没有做好的话,怕都会引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事后,沈傲也曾总结,这次能胜主要得益于五大因素。
一,蛮人的轻敌,根本没有把他们当盘菜,大意之下失了荆州。
二,沈傲出其不意,采取的都是夜袭、偷袭、关门打狗和放火的方式。这才打了对方一个晕头转向。
三,合理的准备之下,根本没有让蛮骑有任何发挥的空间。当对方的长处无法得以施展的时候,战斗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四,奖罚分明。不仅说到而且可以做到,大大的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提升了游侠们的士气,使其从最早的害怕战争,到最后的渴望战争。
五,装备精良。不仅有沈氏小连弩这般可以发挥出近攻优势的先进武器,还有像是锁子甲这般极强防御装备。矛之锋利、盾之坚固之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保存自我。
五大优势之下,才有了这一战的胜利。而这也不能证明蛮人打仗不行,不过就是没有给他们发挥的余地而已。若当真是双方摆开了阵势,双方将对将来兵对兵,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沈傲真的不敢去想。
战后总结,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也因此让沈傲看到了已方的不足,这便有了英烈墓,有了衣冠冢。为的就是可以刺激到普通百姓,刺激到他们心底处的血勇。以后一旦大乾遇到危险,可以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动站出来。
目的和作用以及流程都向沈云义讲了一个明白。虽然身为长辈,但在这件事情上,沈云义确了一点架子都没有,沈傲怎么说他便怎么做,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自己侄子的妖孽和聪明,是他远远比之不了。即是如此,何需在去操什么心,一切听侄儿安排也就是了。
沈云义将自已不懂的又问了一遍,确信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这便满意而去。留下的沈傲却是在白秋彤的伺候下简单洗漱后便睡了过去。
三天来,沈傲几乎就没有闲着,便是每天的睡眠也没有超过两个时辰,他着实是有些累了。现在大事忙完,告一段落,他终于可以睡上一个好觉。
天还未亮,大梁城内即变得燥动了起来。相比于沈傲还在与周公叙话,很多人却是早早就起得床来,随便得对付两口吃的后,这便向着城内最大的广场而去。
如此一来,便有了这样的一幕。清早,天刚蒙蒙亮而已,各处的百姓便如蝗蜂一般出了家门,拖家带口的鱼贯而出,来到街道之上形成了一道道洪流。
显然大家都想早一些赶去,可以找一个更好些的观看位置。
相比之下,乾文帝做为皇帝,自是不用担心不会有什么好位置留给自已。但他还是早早的就醒了过来,在严福的伺候下一边穿衣,一边听着有关祭奠大典的相关汇报。
“陛下,大典将由忠成侯全程主持,介时会由陛下亲自揭开帷幕,随后还安排有兵部尚书程大人负责讲话。”将了解到的事情进行着简单的汇报之后,严福便向外招了招手,当下一众太监和宫女便走上前来,开始摆放早膳。
“哦?程柏林也要讲话吗?呵呵,他倒是懂得借势。”乾文帝呵呵笑了笑,显得心情不错的模样,同时还暗暗颌首,以表达着自已的满意之情。
程柏林是兵部尚书,由他出面讲话,便代表着这些游侠之死是为了大乾而死。这便是等于官方上的承认,如此将他们埋在英烈墓中也算是师出有名,这些人的死也就算是为国家为朝廷而死。
想到沈傲竟然想到了这些东西,乾文帝内心中颇为满意。毕竟能为国家着想之人,为死去士兵着想之人,那本质上一定不是坏人。尤其是还懂得知进退,更是让他欢喜不已。
乾文帝一幅高兴的模样,看在一旁伺候的严福眼中,他也便也喜滋滋的附合说道:“忠国公把主持的事情交给了忠成侯,还真是孝顺呢。”
“嗯,是孝顺,是不错,哈哈哈。”乾文帝嘴角一张,高兴般的笑着。如果换成是他年轻的时候,得了这般的功勋,又有出风头的机会,怕是定会当仁不让。但沈傲能激流涌退,足以证明其人没有权势之心,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他更为放心的使用。
有关沈傲不出席祭奠之事,而是全由忠成侯沈云义主持。这件事情知道的人还是极少的,当一早上不少的官员在得了旨意之下赶到这里,看到的是穿着暗绿侯爵之袍的沈云义在这里忙乎着,正指挥着负责维持治安的银甲卫时,有些人还嗤之以鼻。像是借襄王之势而来的幕僚史自通和郑奇正站在一起指指点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