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将门之人的惊讶,其它重臣的反应也不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不如将门更加的了解蛮人,但对于蛮人的跋扈和嚣张是有着认识的,想让他们低头去签定城下之盟,想必一定会是打得他们非常的疼才可以做的到。
真是难以想像,沈傲竟然能完成这个任务,他都做了什么,又是怎么做到的?
乾文帝的目光扫视着群臣,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感叹着,他昨天晚上初一听到消息的时候,又何偿不是这般的震惊之态呢。虽然他是听沈傲说了战场上的过程,也知道这一次能胜蛮人,实在是有太多的侥幸。
比如说,从始至终,沈傲就没有和蛮人在正面战场上打过一次。
从头到尾,沈傲就没有给蛮人发挥蛮骑无敌的优势机会。
从开始到结束,沈傲一直都是以偷袭为主,步步设坑。而蛮人就被是被牵着牛绳的黄牛一般,始终按着沈傲给他们预定的计划在走,一直也处于被动之中。
要不是这些的话,怕是在战场上,面对面,双方摆开了阵势,怕只需要一次猛冲,沈傲所带之兵就被蛮骑所掩没,最终落一个兵败逃亡的下场了。
但不管怎么样沈傲是胜了。且谁又说偷袭和筹谋不是实力的一种体现呢?
还有那黑油之火,不正是因为沈傲了解其习性,见多识广的一种能力表现吗?
真正的战场之上,不仅仅比的是将士是否勇猛,是否敢于用命。还是要考虑着综合的各种条件的。沈傲就是抓住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充分的利用了各种可以利用之事,才取得了胜利,这又何偿不是一个才能和本事?
且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沈傲是打了胜仗,扬了大乾的国威不说。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蛮人在西边捣乱之事。这就等于是解决了大乾的一患,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没有了蛮人的闹停之后,大乾也获得了一段可以发展的时机,这可是事实。
凭着这些,乾文帝对沈傲越发的满意。想到昨天忠国公的请罪,他便决定把一些漏洞给补上,这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道:“忠国公虽是年少,但统兵打仗很有一套,这一次打败了蛮王大军,原本还想乘胜追击的。但朕考虑到蛮人亦是生活不易,本着我大乾上邦,理应胸襟宽广,这便下旨给忠国公,让其见好就收。同时为了显示我大乾能容天下之事的格局,特未要蛮地的一寸土地,换来了蛮人的感恩戴德。呵呵,想必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蛮人不会在来寻我们大乾的麻烦了。哦对了,这是签定下的国书,众臣可以传阅一观。”
乾文帝话落,太监总管严福早就拿着昨天沈傲呈上来的三国国书向着朝臣们走了过去。
此时的乾文帝一幅胜利者的姿态,指点着江山。引得重臣看向他的目光中更是多了几分的尊重与仰慕。
其实这些话,是很不值得推敲的。像是什么考虑到蛮人生活不易,这才停战休兵,这样的话也只能糊弄一些三岁孩童罢了。分明就是沈傲没有实力吃下蛮地,不然的话为何不乘胜而击?
再有就是打了胜仗也没有要蛮人一寸土地之事,这许就更不能深究了。自古就没有君王不喜欢地盘扩大的,这可是能够记载到史书上的政绩,谁会无视?谁可能会无视?
想必这也应该是让蛮人休兵的条件之一,正是没有抢了蛮人的地盘,才没有引得他们发动最后的怒火吧。
更有像是范师通和百里贵这般的官员,认为所谓的这个停战国书的内容皇帝也是才知道不久,这应该是忠国公沈傲的私自行为。不然的话,为何前些日子乾文帝总是一幅忧心重重的模样?
倘若早就知道打了胜仗的话,他为何会露那般的表情?
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但这些人就算是猜到了又如何?
皇帝不承认,沈傲不承认,他们便是一点的办法都没有。明显这应该就是忠国公昨天晚上进宫面见陛下之后的结果,但大家就是无可奈何,只能看着乾文帝在那里指点着江山。
话又说回来,谁让沈傲打了胜仗呢?如此,他们原本准备的弹劾都成为了笑话。
一个功臣刚刚杀敌为国家立了大功回来,你就要弹劾他,且还是那种没有根据的弹劾,乾文帝能够允许才是怪事。
不仅如此,怕是谁在敢提弹劾两字,接下来就等着挨收拾吧。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以后让其它人还敢立下大功吗?
一声声叹息在心中回响,这一会不管庆王、襄王、范师通和百里贵等人都变得老实了起来。沈傲竟然真的能打败蛮人,在看到那三国国书就摆在面前时,他们一个个只有闭口不言。
弹劾之人变得老实了下来,将门们则变得十分激动。虽说沈傲还没有挂冠,按说是没有资格统兵,也就不算是真正的将门中人。但他毕竟是沈云天的儿子,是忠成侯沈云义的侄子吧。
那就是他们将门中人。
现在眼看着自家人立了功,将门中人自然是人人高兴。再一想到,下朝之后就可以去领战马,一个个更兴高采烈。巴不得现在就宣布退朝才好。
同样高兴的还有户部尚书芮不通。
他也是突然间想起了一件事情,便是沈傲出兵时曾经说过,这一次寻蛮人的麻烦,倘若有什么战利品的话,大乾朝廷是可以分得两成的。
虽然说分的比例太少了一些。可是想到这一次沈傲出兵没有动用朝廷的一兵一卒,用一份银钱,那这白得的两成好处就不算低了。
之前从没有在这样的事情上考虑过。那是因为芮不通并不相信沈傲真的能与蛮人打上一仗,且还能获胜。可现在即然有了结果,当然就是去要好处的时候了。
想到人们传言,沈傲这一次回到大梁城,不仅带了上好的皮革,仅是牛、羊、骡马就有不少。光是战马就有万匹以上。按着之前相商的协议,他们可以得两成,那也是一份不小的数目了。
考虑到不久之前,国库中又取了一亿两银子放入到大乾钱庄,现在正是国库空虚的时候。有了这些进项,终于也算是有一些底气了,芮不通便是打心底里高兴。
有喜有悲、有平静的面容,也有现在还一脸疑惑之人。将大家的表现都看在了眼底,对于众人的站队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乾文帝这便向着严福使了一个眼色。接着退朝的声音便响在大殿之中。
原本一场针对着沈傲的集体弹劾事件,便是有头无尾,严格说来,连头都不算有的结束了。
大朝会结束,很多人还没有从沈傲竟然能打了胜仗的事件之中走出来。沈傲却已经早早来到了大梁城正中央的广场之上,并叫来了一众大匠们说起建立衣冠冢的事情。
图纸早在回来的路上,沈傲就已经抽空划好。需要多少的石料和木料也有了一个大概的结果。加上忠国公府经过这两年的锻炼,早有了一批优秀且忠心的大匠们,建造之事很快便开始展开着。
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衣冠冢,占地面积又不大。下面的大匠们经过商量,报到沈傲这里的时候,在时间上保证三天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