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乾文帝已经将多数的折子选择留中,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折子递了上来。眼看着从蛮人递来联姻的国书送达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折子非旦没有丝毫的减少,反而还更多了。这件事情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原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太过乐观了一些,这些人是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放手了,他们摆出了这幅不死不休的模样,让乾文帝甚是为难。
为此,身为一国之帝,他还曾与自己的几位皇子谈过,像是庆王、襄王还有五皇子都是分别的对话过,可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
几位皇子皆以联姻利国利民之说而变相拒绝了皇帝的调停,在加上皇太后那里也是压力巨增,时不时也会请他去吉祥宫座一座,问询下解决的方法,让乾文帝更是头疼不已。
偏是这个时候,新州的奏报又送了上来,蛮人在得不到大乾回应之后,竟然又增兵了,在葱岭之外足足投下了一万的兵力,且还都是骑兵,这让费青松总兵无一日可以安睡,请求皇上要么增兵,要么答应大蛮的要求,摆出了一幅他们怕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模样。
兵部送来的这道加急奏报,自然躲不过群臣之眼,一时间上报的奏折又多了起来,大有一幅要逼着乾文帝做决定的模样。
这些都不是让乾文帝头疼的,因为前一阵子忠王突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明了支持沈傲的意思,还说蛮人提的要求是多么的无理,姻是不能联的,不然的话,大乾尊严何在?君忧更是臣子们的无能等等。
忠王的支持替着乾文帝减少了一些压力,朝臣上支持联姻的声音也被压下了一些。但是现在边关再度告急,又把这股子风波给刮了起来,就在乾文帝想着要如何压下风势的时候,宗正出手了。
宗正唐青河,是乾文帝的堂兄,当初也曾窥伺过帝王之位。因为这一层关系,乾文帝一直在防备于他,两人的关系谈不上多好。正因为此,在选择唐氏宗正的时候,很多唐氏宗人选择了唐青河为宗正,为的就是分唐青山的权力,以防他势力过大,便可以对唐氏宗人,也是皇室宗人随时杀夺。
有着唐氏宗人们的支持,唐青河这个宗正可谓是当的顺风顺水,在很多时候,涉及到皇室人员的事情,甚至他都可以不经请示便私下做主,让乾文帝气的是牙直痒痒。
这一次唐青河不请自来,本能的乾文帝就感觉到不是好事,但对方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又不能不见,只得在养心殿中摆出了召见的架式。
“宗正来了,赐座。”眼见唐青河走进到大殿之中,乾文帝面色温和的说着。
“多谢陛下。”唐青河脸上保持着恭敬般的微笑拱了拱手,至于他心中是否尊重唐青山这个皇帝,那就只用他自己知晓了。
严福给宗正搬来了一张椅子之后,便退站到一旁,手中拿着拂尘,同样一脸微笑般的模样。但他的站姿来看,还是能够瞧出,他无时不刻在做着防御之态。
宗正可是化劲高手,是可以对皇帝的安全形成威胁的,严福站在这里便是在防备着什么。
“呵呵。”乾文帝自然注意到了严福的表现,却是一笑而过。在他眼中,自己的安危当然是十分重要,哪怕因此严福而失礼了一些也是情有可缘。
乾文帝的微笑落到宗正的眼中,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
朕就是这样光明正大的提防于你,怎么样吧?
宗正的确一直在做着皇帝梦,他自认并不比唐青山差一些什么。要说差可能就是差一些运气吧,所以即便是人家做了皇帝,他心中一直是不服气的。
这种不服气下,宗正面对着乾文帝时,并不会像其它的臣子那般唯唯诺诺,甚至是不敢说出心里话,不敢提反对的意见,凭着唐氏宗人的支持,在这一点上唐青河是敢直面唐青山的。
“陛下,朝堂已经乱了许久,与蛮人联姻之事是应该有了一个了断了。”唐青河并不理会乾文帝与觉醒的举动,出声而道。
“了断?宗正以为如何了断?”乾文帝的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但怎么看,这股子笑意都有嘲讽的意思在其中。这个唐青河终于忍不住对国事指手划脚了吗?
唐青河依然是不以为意,开口继续的说着,“蛮人犯边,威胁大乾之安宁,陛下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倘若想要止兵戈或是同意蛮人的要求,进行联姻、又或是不同意其要求,派出援兵,给予蛮人教训。总是要做一些什么,不然的话,朝堂混乱,长此下去会动摇国之根本。”
全然一幅为大乾考虑般的模样,唐青河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后还不忘补充了那么一句,“如今朝堂之乱已经引起了氏族之人的不满,在这样下去,怕是臣压制不住,他们就要一一来找陛下讨个说法了。”
宗正之言让乾文帝不由是眉眼一跳,他当然知道如果所有的唐氏人都来找自己,那又会是一种如何混乱的场面。介时,内外施压之下,怕是局势只会更加的不稳。
说起来那些唐氏人可不会像臣子般只会是上奏折,他们一些年纪大,资历高者那是敢于指着自己鼻子尖来骂的。不要看他是皇帝,那些人就不敢了,他还是唐氏人不是?他还是唐氏的一个后辈不是?
即然是,那些习惯了倚老卖老者便不会和自己客气,这或许就是继承之帝与开国之君最大的区别。
历史中,为何开国之君都可以开清明之世,甚至很多人成为了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的明君而留传千古?其中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他们做起事情来没有什么掣肘之举。
江山就是他们拼死拼活打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之中,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会得上一个清平天下。因为杀的人多了,死的人自然也有很多,以至于很多开国之君成帝时身边早已经没有了什么亲人,做起事情自然无需去看旁人的脸色,还可以随意的制定一些规则,历史中被称之为祖训。
除此之外,他们的后代便是远远不及,他们是继承得位,皇家又一向喜欢开枝散叶,似乎唯此才可以江山万年一般。如此一来,长辈、兄弟那是多如年毛,不管是谁做了皇帝,其它人都是心有不服,喜欢指指点点。
如今的大乾也是如此,唐氏宗族也是人丁兴旺,且不说乾文帝的一些兄弟看他不顺眼,如似是忠王和宗正之类,便是上一辈广字头的几位皇族王叔也有看唐青山不顺眼者,似是康王唐度、卫王唐庄、岷王唐庞和庸王唐庐等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