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松潘的胡宗南接到邓锡侯的电报,川军经过苦战,打败红军断后一部,侥幸救回第一师补充旅七十多个军官,给一向瞧不起川军的胡长官脸上小甩一个耳光,气得胡长官在松潘摔杯子。
老蒋心痛自己的第一师,也心痛自己的得意门生,下令第一师收拢部队,返回天水休整。胡部原本驻防的陇南已经是王均所部驻地。胡为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二纵队司令,而王均为第一纵队司令。王均麾下现在有一个师在陇南,分散在文县,徽县诸地。老蒋调回二纵队第一师等部队会天水休整,急令尾随陕甘支队入陕的14师返回陇南。准备堵截围剿这支突然冒出来的红军断后部队38团。
38团可不知道老蒋还盯上他们这样一只小部队,全团带着挑夫,三千九百一十六人迅进入岷山山区。
携带大量物资进入山区的38团并没有急着出山,而是在山里展开为时半个月的修整。这半个月的休整,却是没有侦察连的份,侦察连现在虽然扩展到五个排166人,但是五个排全部出击,散在方圆百里之内,侦察敌情,探查地形。
王大山也成为五个排长之一,带着三排向北翻越岷山,在团部参谋画出的平面地图上标出一些地形地貌。38团现在缴获的地图实在是不行,只能自己对地图加以标注,修改。因为38团准备依托岷山,在甘南川北陕南进行游击,设法创建根据地。对于周边的地形,当然是越熟悉越好。
团部主力的休整,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团长给侦察连分布任务的时候就说过,38团看起来越打越强了,部队扩编了,但是部队真的稳定下来了吗?那些俘虏转化而来的战士真的已经成为坚定的红军战士了吗?在川西北的时候,特别是人烟渺茫的草地上,离开大部队,个人是很难存活下来的,一旦迅进入甘南,人烟稠密地带,谁也不知道这部分刚刚加入不久的战士会不会做了逃兵。所以部队需要时间来巩固,需要更长时间来完善思想教育。这个时候休整就是最好的办法,反正现在38团不缺粮食!
部队散开在两个山间村子里休整,而侦察连则是到处跑,王大山的三排,已经跑到了甘南境内。再往北去,可以到达腊子口,但是王大山这次没有兴趣往那边去,他准备率领一班折向东去。山里的小路不适合带着大量辎重的大部队行进,但是很适合他们散成一个班侦察的小部队。
王大山的三排全员三十人,他自己兼着一班长,因为成义说啥也不干什么班长,王大山将三个班分散开,约定的会合地点就是东边的那个山,谁先到,谁先设立营地。秦巴山区之中,并不是他们原先想的那样荒凉没有人烟,他们的地图上,现在就增添了道路数条,村庄三十多个。虽然村庄里户数不多,但是这足以表明部队能在这些地方打游击。
脱离中央主力,独自在川北甘南开展游击战,创立革命根据地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而38团恰恰不缺乏这种勇气!因为38团中的骨干,都是长征转战万里而来的红军精锐,这些骨干中,几乎一小半曾经经历过孤军追赶主力,跋涉几千里的艰难历程。这也是38团敢把比自身还多的俘虏转化为红军战士的底气!
侦察连到处游荡的时候,38团团部的长们却是正看着地图愁。中央今早的电报明确指示,38团没有必要冒险尾随中央的足迹前往会师,现在敌人对陕甘支队的尾追堵截兵力依然很多,而且中央陕甘支队在陕北也很难筹备到充分的粮食,38团既然已经恢复到全盛时期的兵力,就应当尽快提高战斗力,准备在川北,陇南,陕南游击,尽早立足,乘着西北剿总主力不在川北,陇南的良机,创立一片根据地。并且为中央争取四方面北上的战略安排做出策应!
中央的指令当然得执行,但是先在什么地方展开,38团就得好好琢磨了。因为缴获了第一师的电台和密电本,38团截获了不少第一师和外界的联系电报。第一师确实还在松潘,而且第一师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已经可以肯定会被老蒋调走休整。这个时候,确实是个很好的时机。但是38团现在,不好从那个地方开始,实际上,这就是选择一个相对中心和稳定的展地域。
38团的休整已经进行到一半,侦察连的情报还没有返回,团部得到的情报不是很多,还不好下决定。
到了第十天,电台截获到几封很有价值的情报,就是老蒋同意了第一师调天水休整,准备重新入陕作战,而第一师随之给处于陇南的留守处回电报,让陇南留守处全员携带物资至文县留守后勤分部汇合,等待主力部队回师,一起前往天水休整补充。
第一师的留守处和文县后勤分布?这两个字眼让38团领导层的眼珠子都是绿的!虽然说王均的第一纵队还有一个师待在陇南,但是38团还是果断的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动。
休整结束,回到团部的王大山才歇了一天就接到往文县侦察的命令。
从团部参谋科领了一张地图出来,王大山带着三排到后勤领了十天的口粮,再次出了。这次是沿着东南方向前进,也没有带向导,因为开始的三十多公里道路山势地形,地图上都有详细的标注,这是侦察连一排半个月的成果。
一个白天的行军,就走完了这三十多公里的山路,面前却是一座高耸的山头。按照地图上的说明,当地人说有一条小路能穿越过去,穿越过去就是一个叫做中寨的地方,往东南有路通文县,沿途还有好几个坝子。
三排的兵素质很不错,虽然一个个精瘦,但是都是老兵,这段时间的营养保证了,比在若尔盖时强的太多了,爬山涉水迅捷而干净利落。
老胡成了领先走前头的,他对于这边的口音比较熟悉,遇到人打听个事也比较方便。第三天,王大山他们就赶到了文县,这里并没有大部队驻扎的迹象,这让王大山有些困惑。
老胡找了两身便衣,王大山和他混进了文县,这个县城并不大,街上也没有见到多少军人。坐在一家卖吃食的小店里,吃着当地特色的面皮,老胡旁敲侧击的套了老板几句话,才知道县城原先却是驻有第一师的一个旅,现在也还有一些兵在县城东边。而剿总的第一纵队的部队,却是没有进驻县城,而是驻扎在有四大名镇之一的碧口。碧口那边是水6码头,四川广元的船运,行脚的商人,大多都是在碧口进行交易,碧口可是有着小苏州的称号,每天的流动过往商人过千,日交易金额七八万银元!所以新来文县的那个部队就一直待在那里。
王大山没有往碧口侦察,因为碧口离着文县县城足足八十多公里!
和老胡回到侦察班隐蔽的地方,这是一个季节性棚民(野外种植,采收药材)搭建的小屋,四间屋子,不足以让三排落脚,所以三排将棚屋扩建了几间,修葺了一下这半山腰的几间棚屋。八一?中文网??w?w?w?.?8㈠1㈠z㈧w?.㈧com屋后是陡峭的岩壁,直上直下,因为面对阳光,石崖壁上青苔都没有一丛。屋前是一块十多米宽的平地,临着一条深邃的峡谷,下面的峡谷足足有三四百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