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老五从手包里拿出一沓子钱,都塞给银条,说这是保密费,他要是问我的电话,你就把老四的给他。他妈的我现在恨死老四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有老四电话没,给给给,这是他的名片。另外你告诉那个大哥,你就说老四说的,他要抽他的筋,扒他的皮,强奸他老婆,用他的眼珠泡酒喝。

银条说一码钱办一码事,老四的话我可不说。

老五说,男子汉大丈夫,婆婆妈妈,给,再给你加一百!咱俩现在分手,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

银条说,妈勒逼,这去哪搭车。

老五说,你爱去哪去哪。

银条说,那你准备去哪。

老五说,我先跑半年再说呗,看看风声小了我再回去。妈的,要不是过去混江湖,经历了大风大浪,我会能跑出重围?

银条跟老五分手,摸到一个公路上,等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等来一辆长途客车。

第二天高山眼在洗浴中心接见银条。

银条来到房间,高山眼志得意满,飘飘若仙。

高山眼招呼银条坐,高山眼说,昨天我很高兴,一直到今天我还在高兴,一会奖励你一百块钱。

银条搓着手直笑说,不知道大哥高兴啥。

高山眼说,我这个人做事,不看结果,看过程。

银条说,那看来大哥很满意。

高山眼说,这是你找的四个人里面,我最满意的一个,虽然没有成交,胜似成交。

银条转着眼珠子说,只要大哥满意,我就问心无愧。能不能告诉我一下,昨天你们见面到底是咋回事?

高山眼说,一环是一环,你把握好你的环节,其他环节不要打听。

接下来银条给高山眼物色第五个杀手。在银条给他物色第五个杀手的空隙里,我给高山眼接风。其实他刚回来跟我联系时,我就要跟他接风,因为找杀手,拖延了。

十三

过去江湖上有句老话,从小卖蒸馍,啥事没经过。所以我觉得我也是从小卖蒸馍,啥人都见过。不过卖蒸馍的见不着领导,这一点不可否定。大领导谁来买你蒸馍,但是也不尽然。也许在一个寒冬腊月天,你推着车站在街头,鼻涕流出来,冻成冰挂。突然来了一群漆黑的轿车,上面下来无数衣冠楚楚的人。其他人站在后面,一个大领导,来到近前,准备握你的手。你从小卖蒸馍,没见过的来了。他们声势浩大,他们不买馍,来握你的手。你转身就跑,冰挂跑落一地。自然你被身手敏捷的随从左右堵截,插翅难飞。

随从问你,为何鼠窜?

你说,身不由己。

随从知道你被吓傻了,随从把温暖的大衣披在你身上,一往深情的看着你,字正腔圆的喊了声老乡,今天是年根,乡长慰问你来了。

你热泪盈眶,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乡长再次握起你的手,乡长说,老乡,你瘦了。

你感动的痛哭失声,乡长连见都没见过你,就知道你瘦了,如何不痛哭失声。

你要下跪,乡长一把抱起了你,乡长动情地说,礼仪之邦,礼仪之邦啊!

乡长送来了米面,猪肉,调和油。

那件温暖的大衣,从今往后披在了你身上。

前面所说的西四马路五虎,从九十年代后期一直到如今,混的都不错,属半黑半商性质。其实那些所谓的大哥们,都是半黑半商,主营还是商,兼营黑。好像没没有听说那个大哥,是半黑半知识分子。那五虎不是大哥,虽说进入两千年后期,大哥遍地开花,但花没有开在他们头上。他们应该算是中哥吧。当然,中哥没有大哥那么好听,没有喊起来。

高山眼释放后,那一天我给他设宴压惊。多少里面出来的,没有人给他设宴压惊,毕竟不是衣锦还乡,人们趋之若鹜。被压惊的人,多少还是混的还可以的人。

我在一家叫做金满楼的饭店给高山眼压惊,我从出租车里下来,碰见五虎中的一虎,戴着平光镜的老三。老三也是才从车里下来,一辆黑色的帕萨特。老三一身阿迪,一看就是最新款。

老三说,一看你就没车。

我说,从哪看出来。

他说,没车的人都是厚棉袄。

我当时穿了个大厚鸭绒袄,细一想,确实如此。

我说我混的不好,仅有酒钱而已。

他说,这已经不错了,咱过去混的,你看看他们多少人,别说酒钱,生活费都没着落。

我想问下老五,我就说,他们几个咋样?

老四说,我弟兄五个,人中俊杰,都混得不错,都不穿厚棉袄。老大进军上海滩,老二进军海南,老四和我哪也不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钻石窝。

我说老五呢?

他说老五最近出了点事,潜逃了。哈哈,我家就属老五和我最聪明,要放老大老二老四身上,这次在劫难逃。啥事我也不告诉你了,如今社会,帮不上忙,告诉你就是浪费时间。

这个时候我喊他了一声中哥。

这一声中哥喊的他很不自在,也许不少人在喊他大哥。他看了眼劳力士手表,其实我不认识什么是劳力士,他自己说的,他说他妈的这块劳力士跟了我九年,九年前,下哥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劳力士!到如今,下哥们还穿棉袄。说完他转身就进饭店,我说中哥后会有期。

我站在门口没进去,我在踩雪,我看到门口的两排迎宾,有几个很漂亮。我想我穿个大鸭绒袄,看人家漂亮会惹反感,哪天穿单衣,冻得跟猴一样,装的可热,刚从车里下来,再去看她们,效果应该事半功倍。说不定那时候从她们跟前一过,哪个妹妹就弯腰装着拣起个东西,说先生,这是你掉的。我知道那是一个纸团,上面有她的电话号码。

想起八十年代,刚刚见钱眼开时,我一个朋友,来到花枝招展的姑娘面前,从口袋里拿出一厚沓子钱,照手掌上用力拍,说跟不跟我走?我亲眼见到有姑娘就当场跟他走的。而且挽着胳膊,好像认识好几年。

金满楼最早叫中华楼,后来易名金满楼,是八十年代开张的一家私营店。从一九八六年开始,一些较大的私人店陆续开张。那时候城市小,那时候国营店小,就觉得这些后开张的饭店很大,气势如虹。中国人喜欢扎堆,好象有安全感,那些饭店都挤在一处,互相支撑的样子,其实互相都在拆台。到八八年底,私营饭店业达到当时的鼎盛,那一片的夜晚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达官贵人云集。

八八年底我也跟人合伙开了饭店,门口是大红地毯,西洋风格的装修。说到这里我不免自豪一下,对装修一窍不通的我,用几个夜晚,设计了图纸,装修好后别具一格。当时的晚报,还拍了照片,配了文字。第二天服务员目光炯炯告诉我,咱饭店上报纸啦!这真是出乎意外,我们都跑出去买报纸,我买了一大摞。

一统江湖的楚学军,那天带一伙人来吃饭,我给他看报纸。他拍着我肩膀说,嘿嘿,文武双全。

那时候上规格的饭店,很少私人消费,江湖人是私人消费的领军。

“道上人”的嘴脸》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廖无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道上人”的嘴脸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