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刘备不但会跑,也知道保护自己,这就是他的看家本领,如果没有这些本领,恐怕早就见阎王去了。
拒绝孙权,拦截孙瑜,意味着刘备不再从属孙权,他开始独立了。
赤壁之战前,当阳大败,刘备无路可走,不得已投奔孙权,尔后一心经营荆州,终于学业有成,成功霸占荆州。
这就是刘备的可怕之处,短短时间,能够咸鱼翻身,沧海变桑田,这些,依靠他的仁义,还有奋斗和坚持。
不但拦截孙瑜,刘备还对他放了狠话:
“如果你一定要取蜀,我就披发入山,以不失信于天下!”
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耍赖。
见刘备居然来真的,连进山当野人这样的狠话都放了出来,可见已经顽冥不化。
自己妹夫,居然这么不给面子,还要当野人,孙权肯定郁闷至极。
孙权知道,就是神仙也说服不了这个鬼迷心窍的刘备了,于是下令撤军,放弃这个打算。
一年后,孙权才真正知晓刘备的真正用意,他肺都气炸了,大骂刘备。
这些先不提,说说刘备的真实想法。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76很简单,刘备想单独取蜀。
一个苹果,他不想两个人吃,他想一个人吃。
他并非不想马上动手,可是一来实力不够,二来时机不成熟。
他要在最好的时机出手,去争取最大的利益,当然代价也要最小。
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每一个人都想要的目标,刘备也这么想。
他要做的,就是等待。
他一直在等待。
终于等来了机会。
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有人找上门来了,请他去益州。
开始还以为是开什么学术会议,没想到是要请刘备去帮忙打架。
这个人,就是开始说的法正。
法正是第三次来荆州,每次刘备都是热情款待,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法正不但带来了兵,带来了钱,还带来了希望。
他告诉刘备,此时攻取益州,易如反掌!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你英明伟大,刘璋懦弱无能,外加张松做内应,自然是易如反掌。
可是刘备心里没底,毕竟打益州不是那么容易,如果真这么容易,老子五十岁了,怎么还只混出这么个样?
刘备想去,可又没把握,犹豫不决。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告诉刘备,呆在荆州,没戏,只有取益州,才能成就大业!
这个人,就是凤雏庞统。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是一名与诸葛亮齐名的超级谋士,在当时被称为“卧龙凤雏”。
凤雏,就是小凤凰的意思,寓示着他将来展翅高飞,翱翔于九天,啸傲于云中。
名士司马徽称他是南方首屈一指的人才,至于司马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没有的,仅仅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庞统是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子,年少时并不出众,有点木讷,沉默寡言,甚至被人误认为有点傻。
虽然没人瞧得上,但庞德公喜欢,十分看重自己这个小侄子。
十八岁那年,庞统去拜见颍川名士司马徽,刚好碰到司马徽在采桑叶,庞统想逗逗他,坐在车上就大喊:
“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佩紫,哪能窝窝囊囊干这种妇人做的事?”
司马徽知道这是故意试探他,他不慌不忙,先要庞统下车,然后讲了一大通道理,告诉他只知道抄小路方便,却不知道迷路的危险,他举了一大堆古代圣贤的例子来证明,成功并非只有一个标准,安贫乐道其实也不错。
这一番话,让庞统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仰慕有加,两人成为好朋友,继续聊天。
也不知道司马徽是要练什么绝世武功,他一直就坐在桑树上不下来,两人一个树上,一个树下,就这样聊了一整天,聊到太阳落山,星星出来乘凉了,他们还在聊。
聊了这么久,庞统居然没有冷场,说明他知识渊博,不然早就没话说了,司马徽很惊奇,说庞德公真是火眼金睛啊!随后,他给庞统写出了评语,说他是“南州士之冠冕”,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显。
后来,庞统当上了南郡功曹,致力于道德教化,周瑜打下江陵后,他又成为周瑜的功曹。
周瑜死后,他扶送周瑜灵柩回东吴,等他回荆州时,东吴许多人都来送行,因为他们都知道庞统的名声。
陆绩、顾劭、全琮他们三人都来了。
庞统对他们三人分别进行了一番点评,好坏都说了,这让陆绩和顾劭十分激动,对庞统说,等天下太平了,咱们再一起来品评四海之才。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他们三人与庞统深相结托,难舍难分。
只是他们的梦想,再没实现。
后来这三个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极有出息。
陆绩是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逊的堂叔,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后官至郁林太守、偏将军;顾劭是江南名门望族,他是丞相顾雍的长子,后来二十七岁就当上了豫章太守;全琮文武双全,是桂阳太守全柔之子,后来成为一代名臣,为卫将军、徐州牧、右大司马、左军师。
庞统离开了东吴,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77来到荆州后,庞统投奔了刘备,至于是他主动去找,还是刘备来找他,我不知道,但反正是加入了刘备阵营。
虽然很早以前刘备去襄阳拜访司马徽,司马徽就告诉他,在襄阳有两人牛人,卧龙与凤雏。
可最后刘备只选择了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就没理会,时间一久,也就慢慢淡忘了。
原因以前我也分析过,但刚来荆州的庞统不被重用,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
可是人都来了,也不好赶走,刘备还是给他派了一个活——耒阳县令。
庞统也很郁闷,自己的才华可比诸葛亮,居然当一个七品芝麻官,他无心治理,自暴自弃。
问题很严重,县官也是官,干嘛不听话?废了你!
庞统被撤职。
这时候的庞统,十分凄惨,不被人重视,也不被人理解。
幸好他还有两个朋友。
一个是鲁肃,一个是诸葛亮。
鲁肃特意写信给刘备,说庞统不是干这种小事的人,让他来担任治中、别驾这类职务,才能施展他杰出的才能。
诸葛亮也向刘备大力推荐,刘备好奇了,这是个什么人呢?
叫来唠唠嗑吧!
两人见面了,开始唠嗑,纵谈天下大事,谈什么不知道,结果是刘备“大器之”,也就是对他非常器重,可见他也感受到了庞统的出众才华。
刘备立即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没过多久,又任命他为军师中郎将。
我记得诸葛亮的职务,也是军师中郎将,他们两人一样的职务,可见庞统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史书记载是对待庞统仅次于诸葛亮,我想,应该差不多,因为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从来都不是唯一的。
读历史,我们不能受小说和传说的干扰,要分析史料,在历史上,诸葛亮确实没有《三国演义》里面那么神奇,他不是唯一,只是其中之一。
法正来了,鼓动刘备赶紧取益州,刘备心里没底,迟疑不决。
庞统告诉他,荆州残破,人才物资已尽,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成功。益州户口百万,富饶肥美,如果能够取得益州,可成大业!
刘备还是心里没底,说什么与我势同水火的,只有曹操,曹操急,我就宽,曹操暴,我就仁,曹操谲,我就忠,总与曹操相反,我就成功。可是如果为了贪图小利而失去天下大义,得不偿失,所以我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