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董扶这人比较淡定,清心寡欲,到益州仅仅一年后,就辞职回家了,在家里一直呆到八十二岁才死。

而赵韪就要求进步了,一直跟着刘焉混,他当初之所以县令都不当跑来追随刘焉,无非是想图个更远大的前程,所以要他辞职回家,不太现实。

刘焉死后,就数赵韪势力最大,有兵有权,几乎可以操控一切。

所以刘焉的接班人问题,他也操控了。

——————

①另有一说,典略曰:“时璋为奉车都尉,在京师,焉讬疾召璋,璋自表省焉,焉遂留璋不还。”是刘焉以自己得病的名义,主动把刘璋叫回来探亲的,孰是孰非,不得而知。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69赵韪看刘璋性格懦弱,比较好控制,于是舍弃刘瑁,直接立了刘璋。

从此,刘焉最小的儿子刘璋,接替刘焉,开始了对益州长达二十年的统治。

而这个扶他上位的大恩人赵韪,最后与他反目成仇,导致了更为严重的“赵韪之乱”。

刘焉,是一个不成功的野心家,志大才疏;而刘璋,就是一个仁慈的人,懦弱宽容,但好猜忌,没主见。

每个人都有弱点,刘璋也有个弱点:心软,这个弱点,最终害了他。

刘璋上台,面对的局面非常恶劣,可以四个字形容——内外交困。

但他运用高超的手腕,一一化解,所有很多人说他无能,那纯属污蔑。

当然,刘璋还是做了不少错事,与张鲁翻脸,就是最错的一件事。

这件事,导致两个严重后果:赵韪造反,刘备突袭。

与张鲁翻脸,怪不得刘璋,但他没处理好,最终招致大祸。

占据汉中的张鲁,并不认可刘璋,在他眼里,刘璋是个无能之辈,所以他采取了一个比较激进的方式表达个性。

野心勃勃的张鲁,突然袭杀当初一起打汉中的张修,并其众,从此割据一方,根本不听刘璋号令。

刘璋很愤怒,但愤怒不能解决问题,他并没有想办法缓和矛盾,而是以暴制暴。

刘璋也杀人,把张鲁的弟弟和他颇有姿色的母亲全杀了。

这还得了?杀我老娘,老子跟你拼了!

双方正式开打。

可惜刘璋不行,屡次派部将庞羲进攻张鲁,都被打败。

为了彻底解决张鲁,刘璋干脆任命庞羲为巴郡太守,让他屯驻在张鲁部众的大本营巴西地区,与张鲁死磕。

死磕了很久,也没解决张鲁,相反,刘璋与庞羲两人的关系反倒越来越糟。

庞羲与刘焉是世交,也是刘璋的好朋友,马腾袭长安,兵败,刘焉二子被杀后,他怀着对故友的牵挂,护送刘焉的孙子们,一路艰辛万苦的跑来益州,算是尽了一个朋友的责任。

因为这个原因,刘璋对他十分信任,他们一直亲密无间,但为了点小事,搞得感情破裂。

起因是这样的,庞羲没跟刘璋打招呼,在当地招募了一些称为賨(音cóng)的少数民族充兵,有人诬告他谋反,刘璋于是起了疑心。

与庞羲是多年的好友,双方都是知根知底,居然起疑心,足见刘璋这人疑心很重,小肚鸡肠。

他们感情破裂还没事,顶多暗地里骂一骂,但有一个人不爽了,他就是赵韪。

赵韪不爽,也是因为刘璋猜忌庞羲,为此他还多次劝说,在中间和稀泥,可是刘璋根本不领情,不理不睬。

这让赵韪很没面子,他妈的,翅膀硬了就翻脸不认人了是吧?

连好朋友都如此猜忌,肯定也会怀疑自己,所以赵韪不但不爽,他还怕了,怕自己**掉。

之前说过,赵韪势力很大,刘璋都是他立的,所以他不爽,就不是动嘴皮子,而是动刀子了。

刘璋手上的武装力量“东州兵”功劳很大,但也不怎么守纪律,因为他们都是外地人,或许也受了本地人一点气,所以在当地,他们胡作非为,欺压本地人。

按道理,这支部队刘璋应该管好,可他生性懦弱,比较仁慈,又没有威信,所以没人搭理,把他当空气。

“东州兵”继续胡作非为。

这引起强烈反弹,加之刘璋的政策有问题,这更加让人不抱希望,所以民心丧失,怨声载道。

而赵韪呢?素得人心,有兵有权,势力庞大,看到这种情况,他内心有了想法。

于是,他积极联络益州本地豪强,并给荆州牧刘表送去厚礼,与他结成联盟。

一切准备就绪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韪正式举兵反叛。

就在刘备还在四处流浪,帮着袁绍打曹操的时候,赵韪举起旗子造反了,影响深远的“赵韪之乱”,就此爆发!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70赵韪起兵,获得了益州本土势力和民众的大力支持,蜀郡、广汉、犍为等地纷纷响应。

益州陷入危急,刘璋陷入危急!

刘璋只好躲进成都坚守,赵韪带兵数万开始围城,赵韪以为只要把刘璋围住,就跑不掉了,但他没有真正领悟一个成语的深刻含义——狗急跳墙。

围刘璋,“东州兵”很清楚是冲着他们来的,一旦成都城破,“东州兵”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与其被围死,不如豁出去了,不是生,就是死!

“东州兵”就像打了鸡血,个个殊死作战,所向披靡,他们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仇敌忾,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正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东州兵”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将赵韪击破,赵韪败走江州(今重庆)。

“东州兵”根本不给赵韪一丝喘息的机会,一路追击,在江州将赵韪斩杀。

刘璋再次依靠强悍的“东州兵”,猛打暴打,终于平定了“赵韪之乱”。

“赵韪之乱”是刘璋内部的大分裂,预示着他的统治已经十分不稳。

猜忌,只会带来裂痕,裂痕,只会带来反目。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用人之前,你要严格考察,但你一旦决定用了他,就要充分信任他。

人都是有感情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样的道理谁都明白,可惜爱猜忌的人太多了,所以现实往往不是投桃报李,而是反目成仇,以怨报德。

人性的自私,何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赵韪虽然失败了,但我对他报以同情,他是无辜的。

赵韪是被逼造反的,看到“东州兵”肆意妄为,欺凌百姓,他看不惯,劝说刘璋也无效,所以他才孤注一掷。为了反抗“东州兵”的暴行,他决定奋起反抗,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去继续奋斗。

所以,刘璋虽然扑灭了“赵韪之乱”,但一股强大的反璋潜流,正在慢慢聚集,有朝一日,它们都将喷发出来,将刘璋彻底葬送。

而这个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始终不能解决,知道刘备建立蜀汉后,也不能解决,最后甚至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赵韪被杀,庞羲深感震惊,也深为恐惧,他很害怕刘璋要对他开刀。

虽然自己女儿是刘璋儿子的老婆,与刘璋是货真价实的亲家,但庞羲依然惴惴不安。

他也要开始行动,准备自保。

他命令手下程祁去征调他老爸程畿的部队,程畿是汉昌县令,手上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賨兵,没想到程畿根本不热心,还说什么如果是怀有异心,我绝不敢从命。

庞羲很执着,一次不行,再来一次。

他又派程祁再去劝他老爸,哪想到程畿已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还放了狠话,说什么死都不干!

这人没救了!

庞羲火了,派人威胁他说,你不从,我就杀你全家!

哪想到程畿十分顽固,居然大声宣告,为了君臣大义,就算你庞羲把我儿子煮成肉酱,我也吃下去!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汤浩方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第1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