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肯定不愿向曹操俯首称臣,但势力太大,全力对抗又没把握,所以是个以风险很大的事情,成则雄霸一方,败则身死族灭。
换成谁都难以抉择。
双方选手阵营:
甲方孙权,乙方诸葛亮。
诸葛亮首先上阵,他很清楚,求他没用,只能激他。
所以他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首先分析了一番天下大势,说将军据有江东,刘备也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意思就是,孙刘联盟有一定的基础;然后诸葛亮话锋一转,说刘备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曹操太强大,实力悬殊,以刘备一人之力肯定不是对手,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才败逃至此。
事实摆了,开始解决问题,诸葛亮抛出两个选择,如果你能打败曹操,不如早点翻脸,如果打不过,不如早点投降。然后诸葛亮还说出了不这么做的后果,那就是犹豫不决,马上就要大祸临头!
孙权当然不想大祸临头,但听说要他投降曹操,他有点沉不住气了。
将江东六郡拱手让给曹操,父兄基业毁于一旦,他难以承受,自尊心,责任感,都不允许他这么做。
虽然如此,孙权也不是这么好忽悠的,他有个疑问,刘备比我还惨,居然要我投降,岂不咄咄怪事,你干嘛不投降?
孙权发起挑战,质问诸葛亮,如你所说,那刘豫州干嘛不投降?
这个问题很有攻击性,但诸葛亮并不回避,而是继续激他。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齐国一个壮士,都尚且坚守大义,何况刘豫州是皇室后裔,盖世英才,众皆仰慕,有如滔滔江水归向大海,若是大事不成,那也只是天意,岂能投降曹操?
这话说得十分从容,慷慨激昂,理直气壮,弄得孙权都无地自容了,难道我就连田横一个平民都不如吗?
孙权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勃然大怒,大声道:
“我不能拿江东这么大地方和十万精兵拱手送人,我决心抗击曹操了!”
可能是太过激动,孙权觉得表态太快了,所以他又再次发起挑战。
他继续提出质疑,说刘备败得这么惨,他还能抗击曹操吗?
这也是个很有攻击性的问题,因为事实都摆在那里,你一败涂地,还拿什么打曹操?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49诸葛亮改变策略,不再激他,采取层层释疑的方法,继续辩论。
他郑重其事的告诉孙权,刘备虽然在长阪被击败,但收集余众,加上关羽的水军还有万人,另外刘琦的江夏军也不下万人,所以打曹操还是没问题。最主要的是,曹操有三大弱点,所以要打败他,并不难。
诸葛亮讲了曹操的三个弱点:
一是曹操远道而来,长途跋涉,非常疲惫,已是强弩之末,这犯了兵法大忌。
二是曹操北方人多,不善水战。
三是荆州归附曹操,不过是慑于兵威,并非心悦诚服,所以曹操军心不稳。
既然有弱点,那打败他就很容易了,诸葛亮继续激励孙权,他说,只要将军派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败曹操!
其后,他还画出了美好蓝图,说曹操败了,就会退回北方,这样荆州与东吴的势力则会大大增强,鼎足而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
最后诸葛亮用一个呼吁结束了这次辩论,他只说了八个字:“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是的,成败的关键,就在您的一句话了!
诸葛亮的这番辩论,有理有据,无懈可击,摆事实,说道理,不服都不行,最为关键的是,他告诉了自己,为什么能够打败曹操,这不是喊口号,而是有科学的事实理论依据。
孙权十分高兴,答应与部下进一步讨论,以达成一致。
而就在这时,曹操的恐吓信来了,要求孙权赶快投降。
投降派吓得腿抽筋,鼓动孙权赶紧投降,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支持下,孙权力排众议,决心抗击曹操!
他派出了东吴的精锐水军,以周瑜为统帅,程普为副,鲁肃为参谋。
孙刘正式联盟,其实这个所谓的联盟,只是个名义,因为刘备太惨了,惨到连联盟的资本金都拿不出。
周瑜的大军沿江西上,很快就要抵达樊口。
刘备正在樊口等着他,他每天都排巡逻兵去江边眺望,眼巴巴的等着孙权的大军来。
巡逻兵看到了周瑜的舰队,赶紧飞报刘备。
在樊口的这些日子,刘备天天担惊受怕,既怕曹操突然打来,又怕孙权投降,要是这两者发生,他就只有以死谢罪了。
所以巡逻兵来报告说看到了周瑜的船队,他还相信,问你怎么知道不是曹操的水军?
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和阴谋诡计,刘备对什么都抱有怀疑,这成为了他性格的一个特征,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
巡逻兵不多说什么,只是回答看船就知道了。
到这时候了,刘备还是不信,他派人前去慰劳。
没想到周瑜非常牛,根本不把刘备放在眼里,说军务在身,不得擅离职守,如果刘备能自己来,我很高兴。
刘备此时的官阶是左将军,豫州牧,应该与孙权平起平坐,周瑜显然在他之下,应该来拜他才对,要自己去拜周瑜,岂不是乱了规矩?
关羽张飞就非常不满,看不惯周瑜这般戏弄人,刘备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50亲自去拜见周瑜!
刘备告诉关张二人,说周瑜要我去,如果不去,就没诚意了。
此时他的手上,毫无筹码,吃住都在别人的地盘,怎么还好挑三拣四?能答应跟你联盟,就是
给了天大的面子了。
刘备,只能委曲求全,为了能够击败曹操,他不得不拉下面子,放下身段。
面子有时候价值连城,有时候又分文不值,就看你是谁?
刘备知道周瑜恃才傲物,于是开始装孙子,他侍卫都不带,只是划了一条小船,就来见周瑜。
意思很清楚,我很可怜,你周瑜就不要再为难我了。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两人终于见面了,一个是可怜虫,一个是大都督,一个心情忐忑,一个盛气凌人。
刘备很清楚,是人都愿意听好话,所以一见面,他就开始夸周瑜,说抗击曹操,是非常睿智与英明的决定。
好话完了,就来实在的,刘备问周瑜,带来了多少军队?
什么,三万?刘备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区区三万人,打个什么仗?曹操可是几十万之众,踩都踩死你!
但军队是别人的,刘备也没办法,所以刘备只能深表遗憾,他无奈的说,可惜太少了啊!
见刘备发出这样的感慨,周瑜却不以为然,给出了一个意外的答案。
周瑜信心十足的说,足够用了,豫州但看我周瑜击破曹操!
听到这样的狂妄之语,我想刘备肯定笑得牙齿都快掉了,为了活跃气氛,刘备又有一个好创意。
他提议叫鲁肃一起来说说话。
这本来是想拉拉关系,表示大家都是亲密战友,没想到周瑜又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
“鲁肃军令在身,恐怕也走不开,你要见,就自己去见吧!”
得到这么一个答复,刘备非常郁闷,咱是一片好心,哪知道热脸贴了冷屁股,自讨没趣。
虽然周瑜很冷淡,但还是告诉了刘备一个好消息,说诸葛亮也回来了,两三天后就到。
我想此时的刘备,应该十分尴尬,不但尴尬,他还很愧疚,很高兴。
说愧疚还有高兴,这在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即所谓“备深愧喜”,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想,无非还是刚才周瑜的“热情款待”。